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盛夏迎春?
作者:心水  发布日期:2013-03-16 02:00:00  浏览次数:3011
分享到:
       陽光明朗的二月天、隨便在大洋洲各大城小鎮遇見過往的華裔,客氣啟口:「請問現在是什麼季節?」;被問者不論男女、是老僑或新客,八九不離十的會回應說:「春節嘛、當然是春季啦!」 
       至於那些從東南亞各國前來觀光的遊客們,自然反應理所當然的會想也不想的就語氣堅定的、含有嘲笑式的說是「春季啊!」。心中說不定還在嘀咕問者是否弱智呢?幾乎年年二月都是農曆新年、家家戶戶過春節,那還要問嗎?
        由於人類的高智慧、科技不斷發展,漸漸將時空距離拉近,真正落實了「天涯若比鄰」這句零疆界的形容,地球村因而形成了。但人類社會再如何發展,都無法讓地球生態隨人的意志而更變。一年四季的運行,都因所處地理位置而有別。所以、南北球不但有時差,尚存在著季差呢。
       可是、不論來自東南亞那一國度的華裔們,也不管移居新鄉是新客或老僑;年年歲歲每逢農曆新年,幾乎都閉起眼睛飄飄然的浸泡在故鄉的「春天」裡,與萬里外的親人同步「迎春」?舉行大大小小的「春茗」、「迎春團拜」、「新春祈福」等等。
       由於思鄉與鄉愁,新客們一時三刻無法面對新鄉的時序,那還暫且說得過去。可一大班舊僑老僑、尤其是各大小團體的僑領們,也幾乎如此因循著,自我陶醉著,大都「身在曹營心在漢」?完全無視新鄉、新國度的真正季節、時序?還有點橫蠻似的硬要將當地當下的真正時序,硬變成自我心中的「季節」?
       相同的論題,早在二十年前與七年前敝人經已先後撰文發表,不但在中央日報海外版刊登、也廣發到美、加、紐西蘭及居留地墨爾本的雜文園地,當時尚無網絡,流傳自不能與當下相比。
       但二十年歲月流轉而去,至到今年的二月盛夏,每被邀請參加各式各種慶祝農曆新年聚會,甚至包括兩岸外交官主辦的「團拜」,也居然想當然的在橫額、在邀請函印上「迎春團拜」、宗教道場則告示「新春祈福」、社團大書「春茗」等等,真令我大為驚訝,也深感無奈啊。 
       身為外交官、理當明白外交禮節,到駐在國度不但應「入鄉隨俗」,一旦發現自己的僑民們,初蒞斯土未能習慣新鄉風土人情,還要給予教化,令僑民們
尊重當地習俗,奉公守法。吾等豈能無視當地、當下的時序而強加扭曲? 
       同樣事件也發生在每年的故國「中秋節」上,農曆八月、也即陽曆九月、大洋洲各地剛剛送走了寒冬、迎來了鮮花處處盛開的春天,正當澳大利亞各族人民歡欣鼓舞沐浴在春風時節裡。墨爾本、雪梨等地的華族們卻大事宣揚著「慶祝中秋」、舉行著各種各類的「秋茗」、「中秋晚會」、「慶祝中秋遊藝會」等等不一而足的慶典。 
       我以前為中央日報海外版「華人天下」撰稿、將參加墨爾本僑界多姿多彩的節日活動報導,寄去臺灣發表。當然也同時在澳洲的華文報章刊出,無論在打題目或內容,縱然主辦單位的紅橫額書寫「迎春團拜」或「迎春遊藝會」?必將代更正為「迎龍年團拜」或「迎新年遊藝會」;將「春」字去掉,改以生肖或代以農年,如此一來,變非為是,才算「名符其實」。這與「執著」無關,而是關乎尊重新鄉人民,入鄉隨俗是新移民或觀光客該有的禮貌。 
       這與國家積弱或崛起完全無關,過去祖籍國積弱到今天的即將「崛起」,我們華裔們依然一成不變,根深抵固的我行我素。年年在居留國的盛夏忙著「迎春」、在春回大地的九月卻競相在「賞秋月?」、「迎中秋」? 
       奇怪的是大洋洲的大小僑領們,不斷的呼籲我們應該「融入主流社會」、「應該積極參政」,融入主流社會的話題經常繚繞耳際,可說歸說、做歸做。如此一來,豈非變成了說一套做一套了?做言起行,言行一致才是做人應有的本質,尤其是身為僑領,擔負了「領導」的任務,更應比一般常人懂得道理啊。 
       主流社會的季節豈能因我等的到來而改變?既然當地當下的季節不會因人而變動,唯有我們去適應,去認同,那才是正道呢。
      「駐墨爾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鍾文昌秘書、從善如流的回函在下,明年舉行團拜,橫額或邀函都將改用「迎農曆新年團拜」。兩岸外交官們對駐在國的僑胞們,算是咱們的「大家長」,起著楷模的作用。若能「以身作則」,相信大洋洲各地的華裔們,今後定當不再會「盛夏迎春」或「春日慶中秋」了? 
       慶祝「中秋」,只要在橫額、邀函改以「舉行農曆中秋節聯歡」、「慶祝農曆中秋節園遊會」等等,如此一來,依然是盈溢節日歡悅,依然是能解除濃濃鄉愁,卻又心安理得,可樂而不為呢?
           
            二零一三年三月三日於墨爾本初秋



评论专区

进生2014-11-20发表
习焉不察非成是,大处落墨,直言得失。有道理。
lawrence2014-11-20发表
进生兄: 久無連繫,近況可好? 謝謝吾兄的評語。個人始終抱持「作家應盡言責」的理念;因而開罪了某些人,也得到明理讀者的掌聲。
进生2014-11-20发表
谢先生,先生客气了。人有喜事,是不管春夏秋冬的。这不,再过去第四家的林先生也抱孙子了。这四季轮回,可不会等同牌桌上的麻将牌,多和和就能带来好手气的。多保重,我呢像是再追孩子的长得快,自己老得快,尚可。也问先生及夫人好。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