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三月二日梁靖文會長壽宴當晚,在賓客如雲的富臨門酒樓,喜氣盈溢的熱鬧
中;忽見鄰桌「維省潮州會館」的會長馬世源先生、堆滿歡笑地離席向我行來。
趕緊起立相迎,馬會長手上拿著一小包正方形、紅紙裹著的東西,交給我時說:「這是家鄉的貢糖,帶來請你品嚐。」

對家鄉早已印象模糊不清,因越南軍民抗法國殖民的戰爭,出生地南越蓄臻市經常受炮火肆虐;童齡七歲時即隨雙親移居首都華埠堤岸,到逃奔怒海至今就沒有機會再回去。
來自家鄉的貢糖,品嚐時宛若將那份迷茫的鄉愁一併吞噬;相對於墨爾本著名大僑領馬世源會長對家鄉的貢獻,真令我這位百無一用的書生深感慚愧。
其實認識這位老鄉已頗久,只知他是潮州大兄,我又祖籍閩南,那會想到和這位成功大商家是同鄉?直到兩年前不約而同的參加旅遊團,去上海世搏會後再順道遊黃山。那天在黃山上看完日出,與馬會長閒談時,始知我們都是在南方魚米之鄉蓄臻市出生的同鄉(蓄臻市離南越堤岸華埠約兩百餘公里);兩位老鄉高興到就在黃山上合照存念。
不善宣揚的這位老鄉,以為他只在墨爾本熱心公益;僑界大小活動的新聞,經常讀到馬會長慷慨解囊。如日前在梁靖文會長的壽宴上,他也花了一千澳元購買下維州州長簽名的一瓶紅酒,為慈善捐款盡心意。
去年三月收到胡志明市年青作家楊迪生寄贈的新著「橋」一書,這冊主題為「慶祝越-中建交六十週年」的新聞文集,翻閱時讀到第265頁,驟然見到了馬世源會長的半身彩照。另一張大相片是蓄臻市新建的三層大廈「育英學校」,外形美觀巍峨屹立的新校舍。
原來是該校建成後、於2009年舉行的落成典禮,邀請了馬先生剪綵。如無馬會長十餘年前回鄉,率先捐出十萬美元作為建校經費,家鄉是不會有今天這座美輪美奐的新學校。
根據該篇的報導文字,馬會長除了該筆捐獻建校經費外;每年還為家鄉困苦的學童,捐出為數約兩萬澳元的助學金。這位鄉親的義舉讓我深受感動,去年讀後就湧起了要將馬先生為家鄉所做的善舉,廣為介紹以彰其德。可惜事忙蹉跎,放下書冊後竟將靈感拋諸腦後。
品嚐來自家鄉的貢糖,感念這位老鄉對我的盛情,當餅香仍留口腔之際,隨即記起那部南越年青作家致贈的文集,趕緊打開電腦,撰作拙文。不然、恐怕過後又會將此事拋到雲霄了。
年中墨爾本潮州會順利改選,馬世源先生眾望所歸、蟬聯了第九屆會長,可說是深慶得人。馬先生出錢出力任勞任怨為同鄉會效勞多年,「維省潮州會館」在澳洲各華族社團中,算得上是極有成就的團體。除擁有會館會址外,更建立了遠近聞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廟」。
連去年遠從夏威夷蒞臨、主持墨爾本市中心 國父銅像揭幕典禮的孫穗芳博士(國父 孫中山先生的嫡孫女、即孫科先生的千金),也於抵達墨市的翌日,專程前往墨爾本東南區、史賓威鎮上這座莊嚴的「關聖帝廟」上香,並即席揮毫墨寶致贈「潮州會館」紀念。
世間上確實有不少為富不仁者,身家千萬億萬,可是卻生就鐵石心腸,對於國家、社會、族人、鄉親從來就不肯捐獻分文。但也有著如早歲南洋陳嘉庚先生在廈門興建「集美大學」,香港的李嘉誠在家鄉建立「汕頭大學」、中國的陳光標、美國的微軟公司董事長蓋茨,為慈善事業、建學校醫院、賑災作出無私和偉大的貢獻。
馬先生屬於富而仁者、不但在墨爾本貢獻良多,善行也惠及家鄉,率先慷慨解囊建校、年年捐出助學金澤惠無數窮困學童。這種無私的美德,應該廣為宣傳,希望眾多富裕家族、社團領導們,能向馬世源會長看齊,多做事多捐獻而少說話。
維省墨爾本的「潮洲會館」有幸,該會會眾始能選上如此之領導人;為鄉親為寺廟及為會務枵腹從公外,更慷慨無比,出錢唯恐人後,大方大德,其人其名必令社區永誌不忘。
感謝馬會長送我家鄉特產、品嚐美味香酥貢糖後感慨良多;遙遠而美麗的魚米之鄉蓄臻啊,別後倏忽一甲子,還無緣再回去。見到家鄉新建「育英學校」宏偉巍峨大廈的相片,對馬世源會長恩澤故鄉的功德,感念之餘特為文以記。
二零一三年三月九日於墨爾本無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