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否算是一种“幸运”,我的学生里,碰巧大部分都是富翁,因为工作地方之一,是一间有名的贵族学校,可用现在流行俗话说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来形容。家长们名气大,财富多,孩子们也都不简单。
一说起富翁的孩子,大家想起的一般是负面的印象,比如娇纵溺爱,懒散自大,喜攀比,自我中心等等。这些缺点的确如寄生虫一样,长在这些生来含金的孩子们身上,让做老师的特别辛苦。我差不多每天都在跟这些小少爷们玩命,威逼利诱,为的是让他们学会比天书还要艰难的中文,这可是他们父母的期望啊。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住校的,他们的父母远在天边,日理万机,这学中文的重任就整个地託付给我了。
传道授业解惑是我的职责,不过,每天从中学返大学,我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累得也差不多要进离恨天了。可是,时间久了,了解加多,我从这些孩子们身上,也看到学到不少闪光的东西,这是我们从中国来的下一代身上很少见的,那就是他们自立自强,不依赖父母的独立精神。
保格的爸爸是富翁,开着法拉利,躲在海滨小镇上遥控自己的跨国生意,妈妈是明星。保格十一岁,刚刚住校,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保格的个子也很瘦小,不过吃得很多,又好动,坐不到十分钟,就开始骚扰四邻,所以保格是我重点‘监控’的对象。
学校饭堂的饭千篇一律,强差人意,因此差不多每星期我都带他出去吃饭一次,不是日本餐,就是泰国餐,作为完成功课,按时上课的奖励。当然我们是AA制的,吃得也很简单。保格有个银行卡,每次吃饭前到自动取款机裡提一次钱,吃完饭再把剩下的钱用信封存回去,提来存去,乐此不疲。
住校第一个学期,保格花掉了八十元‘钜款’晚饭费,丢手提电话一部,心痛不已。
第二个学期,保格开始做生意,誓要把饭钱赚回来。小小个子的他,下课去附近的超级市场买回一整箱三十罐可口可乐,又走路又搭巴士,搬回学校宿舍,储藏在爸爸送的私人冰箱裡。为了防偷盗,保格还发明了一种锁,可以把冰箱锁上。每罐可乐成本五毛,他在宿舍裡卖一块钱,获利五毛。一个星期卖掉一箱,可得利润十五块,吃一顿晚饭还有富裕。
有时候我们外出吃饭,保格会借我的车搬可乐。我问他为甚麽独沽一味只卖可乐呢? 他说,第一,学校的自动贩卖机不卖可乐,第二,很多人喜欢喝可乐,可是他却不喜欢,所以才有钱赚。不然自己都喝掉了,还赚什么钱呢。
看他说得头头是道,我不禁好奇,问他,你最早赚钱是几岁? 保格说,六岁,做的是‘洗狗生意’。洗一只大狗两块钱,洗一只小狗一块钱,四邻的狗都送来给他洗。
我简直叹为观止,肃然起敬。敬的不是他赚了多少钱,而是如此成熟的金钱观,以及不怕吃苦,不嫌麻烦的自强精神。我相信,小小保格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超级富翁,比起他的爸妈,更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