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竹”緣
作者:林健  发布日期:2010-04-21 02:00:00  浏览次数:1875
分享到:
     五年前,我從友人家移植了二棵竹樹在自己小小的後院。誰知,由於搬遷不當,疏于管理,從沒見她展開笑臉,仍然挺拔地屹立在籬笆旁的只是二枝光禿禿的枝幹,我沒把她拔去,有時我還會以一種另類的眼光去欣賞她,注視著她。我覺得她雖是乾枯的枝幹,仍是另一種美。瘦瘦的但不萎靡,錯落有致的分叉,在夕陽的餘暉照射下,猶如一個瘦美人的雕塑昂立在那裡,無形地增加了我的各種漫無邊際的遐想。引起了我對她的偏愛。在我為其他花草澆水時,有意無意地也給她分了一杯羹。本不期望她會重獲青春,但說也奇怪,一年之後,我認為生已無望的枝幹上竟然在上端萌發出了幾葉新芽,令我驚訝不已。這以後,我如獲至寶,對她充滿信心,再也不敢怠慢,即使在節水期間,我也會把僅有的再循環用水,偏心地多給了一些照顧,希望某一天能看到她枝繁葉茂地展現在我的後院內。然而好景不長,墨尔本歷史上少有的酷暑,又加上不斷的節水警報,我實難以多給一點殘羹,無法激活僅僅數片的生命,她又枯萎了。但天助我也,接著連續幾天大雨,她又枯(竹)木逢生了。在根部再次生氣盎然地發出了“我要重振旗鼓”的信息,頑強的生命力又重顯雄風。這次萌發的綠葉,一開始就是一叢叢翠綠的、茁壯的嫩葉,惹人喜愛。激起我再次期望她重獲生命的信心,我在一個有幾個極小洞孔的容器內注水,緊貼著她,讓她能不斷吮吸滋潤她的甘露,而又不浪費水資源。她萌發了生命活力,雖不是突飛猛進,僅僅一毫米一毫米的生長,但我似乎已看見竹葉隨風婆娑起舞的情景。她頑強的生命力令我意外,也令我感歎!
     其實我愛竹子,與竹子的感情可謂淵源流長。記得父親在我出生后曾為我起了個帶“竹”字的名字,後來因為竹子是空心的,不太吉利,也就沒有再用過這名字,現在回想起來,竹子在我父親心中存有一種美好的聯想。至少是喜愛她的倩姿。父親對竹的偏愛,也反映了他的處世為人,他生活在那個勢利、市儈的社會,卻以超脫無為的心態生活著,他不以太多的煩惱支配自己,只要生活過得去,他就滿足。我從沒見過他橫眉怒目與人爭吵,也從沒打過我們小孩,即使在他遇到任何困境時,也不會在家中發憟,所以,我們的家總是在寧靜的氣氛中和睦生活。
      是否受父親的影響,我不得而知,反正我很喜歡竹子。竹子不與其他花卉爭艷,不嘩眾取寵,清淡高雅取悅于我。她不開花,卻四季長青;她身處籬笆大樹下,不盛氣淩人,在繁花綻放時,默默無聞地聆聽百鳥歌唱。清代詩人鄭燮這樣讚美:“一節復一節,千笑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在澳洲的庭院中,作為觀賞的竹子總是栽在一些不起眼的邊角落或籬笆旁,每當她盛開時在風中搖逸,隨風飄搖的美感讓人清醒,令人陶醉。這種清高、默默無聞地,綻放顯示了她的高風亮節的品質,在物欲橫流的時代,給社會人感受一些清新的風,實在不失為一方清涼劑 
     傳聞中國著名畫家豐子愷小時候,見到倒射在地上隨風搖曳的竹影后形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興奮萬分,拿了炭筆沿著黑影藉地而畫,隨著太陽的轉移,一幅幅美麗的墨竹隨即形成。還自詡可與吳昌碩的“墨竹”畫媲美呢!竹的倩影激發了畫家的靈感,加上他的天賦造就了一代天才畫家。中國國畫,從不以綠色來描繪竹子,只以黑色作畫,我不知其緣由,但以我今日之理解,是故人描繪竹子特性之高明,可謂出凡入聖,徹底透析竹子的精髓。雖然僅僅幾筆,卻妙筆生輝,畫得要形似已非易事,更別說神似了。我退休后曾在老年大學學了三年國畫,畫竹是教材的最後章節,連形象始終都沒學成的我,只能遺憾終身了。
     其實竹子的種類不勝枚舉,觀賞竹在竹族里僅僅是個小族。竹子對人類的貢獻簡直到了極致。我曾在江南一個遍種竹子的農村旅遊,這次旅遊,更進一步增加了我對竹子的情懷。在一片竹林中溜達,雖是酷暑,卻不會感到炎熱。翠綠的竹葉,擋住了烈日的照射,還時不時因葉片的飄曳,帶來陣陣清風,好不愜意!
     竹子全身是寶,春風吹綠了大地,萬物復舒,一場春雨,潤濕了土壤,竹林遍地長滿了毛茸茸、尖突突的尾巴,迫不及待破土而出的,便是美味可口的竹筍;夏神來臨時,竹筍長成了高聳竹林,茂密的竹林又成了夏日避暑的好地方;秋風驟起,萬物凋零,而竹枝依舊昂然屹立,為蕭肅秋天增添一景;寒冬季節,是竹子全身獻寶,任人採用,作出無私地貢獻一生的時刻。村民製作竹筐、竹床、竹簍甚至曬衣物的丫杈,無奇不有,為農村以及城市的生活必須解決不少需求。在中國,可以說沒人的生活不與竹子有關,她成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可用之寶。雖然竹子在當今社會不至於像宋代文學大師蘇軾說的“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那樣重要,但在中國的廣袤大地,竹在生活需求中還是舉足輕重的。 
     由於從我出生,父親為我取名開始,至今已為老者,我在冥冥中總感到我與“竹”似乎有著一種不可見的“緣”。竹的一切,在我心目中,應該說是一種精神上的崇高追求。我愛她的清高脫俗的頑強生命力,更愛她的默默無聞地貢獻自己的一切。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人總得有些積極的正面的精神支柱吧!當然這並不是易事!



评论专区

萧蔚2009-11-04发表
谢谢老编将作者改为“編輯委員會”。
Willa2009-11-04发表
Sorry,我前边“又附”也有笔误,再写一次:《黃雍廉會長紀念集》后记的“作者”能否改为“編輯委員會”? 多谢!萧蔚拜托
Willa2009-11-04发表
又附:总编:《黃雍廉會長紀念集》的后记能否改为“編輯委員會” 多谢!萧蔚拜托
Willa2009-11-04发表
"澳华文学网"老编, 非常感谢你们无偿为大家服务!我大概浏览了一下,觉得有些笔误实在应该更正: 1.《丹心一片付詩聲──黃雍廉會長紀念集》这本书是由40来个作者共同合编的,“作者”不是何与怀博士一个人,他是总编。 2.“后记”是我写的,不是何博士写的,其中当然有大家的意思。我写完之后曾请发给其他两位编委和主编过目,请他们提出意见或添加更改词句。 不知道是否可以更正? 谢谢 萧蔚拜托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