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浮光掠影憶寶島 (1)
作者:林爽  发布日期:2014-06-20 02:00:00  浏览次数:2163
分享到:
2014年3月16-22日世界華文作家交流會台灣採風團後記
 
   旅遊的神奇意义之一是了解别人,也为了更懂得自己﹐不但增廣見聞﹔更是深入民間體驗當地民生良機﹐絶非只在景點前擺V手到此一遊那麼膚淺。難怪美國小說家亨利米勒說:「旅遊者目的並非一個起點,而是看待事物新方式」。至于採風更是為了解各地民俗风情,历史渊源和人文价值而進行的文學活動。
都 說寶島景色秀丽旖旎﹐雖曾多次旅遊觀光﹔可是文學採風卻屬首次。此次世界華文作家交流會採風團所到之處﹐均受到有關單位熱情接待﹐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 高級飯店﹑看的大都是台灣美好的一面。特別感謝會講粵語的司機顏昌祚先生一周辛勤勞動﹐開著編號012-YY 全新旅遊車,讓文友們出入平安﹔舒舒服服開眼界、長見聞﹐留下那么多浮光掠影美麗回憶…
 
環保理念新見聞
 
       對于台灣的環保意識早有所聞。猶記採風團到台後第二天(3月17日)傍晚﹐參觀真理大學經淡水老街途中﹐身後突然飄揚起陣陣贝多芬《致爱丽丝》 活泼轻快音樂聲。心想﹕怎麼紐西蘭的賣冰淇淋車也來了台灣 ﹖回頭一看卻是一輛垃圾車﹐若干團友見狀更饒有興緻爭相追拍「音樂垃圾車」。
       我正舉起iPad﹐ 忽見附近居民人手幾袋﹐列隊路邊安靜等待垃圾车到来收集。我抬頭瞥見垃圾車身上那宣传標語﹕ 「垃圾分类做得好,子孙生活才美好」﹐ 想起「紐西蘭華人環保教育信託基金」也有「今天我們齊環保,明天生活更美好」的口號﹐回頭再看台灣垃圾分類的仔細﹐暗暗欣賞讚嘆﹐至今難忘﹗
      第五天(3月20日)﹐我們於「水社朝霧碼頭」乘搭「新日新三號」遊覽「日月潭」。 一路上但見波光瀲艷﹐粼粼湖水上偶而飄著片片綠地﹔猛然想起﹐那可能是日月潭高山族同胞放置的浮田。聽說聰明的原住民常利用竹排或胶筒编成大片浮台,上面 種滿花草以吸引潭中的奇力鱼或曲腰鱼产卵。因日月潭水位落差較大,浮田可避免抽蓄水力发电运作时鱼卵被沖失的機會。這些田有如人工湿地上的生物岛,既可种 植又可净化水质,维护生态环境。的確啊﹗人類再不善待地球﹐愛護環境﹔必將自食惡果淪落為「地球難民」。此番我故地重游﹐親眼目睹這些環保理念新見聞﹐深 感台灣民眾高素質自覺性﹐實與環保國紐西蘭居民不遑多讓﹗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