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缅怀闵惠芬老师,传承二胡瑰宝
作者:刘莹  发布日期:2014-05-27 02:00:00  浏览次数:2871
分享到:
5月12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是我宝贝女儿 Jojo的生日。5.12 对于许多国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就是纪念汶川大地震;在2008年的5月12日,上午我在悉尼生下了小女,下午就听到国内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心情是悲喜交加。5.12同时又是国际护士节,在5.12相近的周日也是母亲节和佛诞节。因此,5.12 对于许多不同行业的人都是可喜可贺并值得纪念的日子。
   可是,2014年5月12日,就在我为女儿准备生日聚会的时候,突闻噩耗,一代名家,二胡大师,闵惠芬老师在上海病逝,享年69岁。这对于中国音乐界,乃至世界音乐界来说,是一个悲惨的日子,我的心情万分沉重,联系远在国内的同行师兄弟姐妹,大家都深感痛心。为我们失去一个前辈恩师感到悲哀,为国乐失去一个名家大师感到悲痛。作为一个在海外的二胡演奏者,顿觉失落,我突然
有一种没人要的感觉,像一个走失的孩子……

   闵惠芬老师于1945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南部的宜兴市,在太湖的西岸,属于无锡市的管辖范围,是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家,二胡大师瞎子阿炳的故乡,闵惠芬老师和二胡的渊源由此而来。她8岁开始学习二胡,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显示出惊人的艺术才华并以跳级的形式升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的民乐系。上学期间,在1963年的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受到关注,自此以后获奖无数。1969年毕业之后,先后在上海乐团,中国艺术团,上海艺术团等担任独奏演员,在1984年调入上海民族乐团担任独奏,并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闵惠芬老师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将二胡艺术以高雅的独奏方式呈现给世界的观众,被评价为“世界最著名的弦乐演奏家之一”,“连休止符也充满音乐”。闵惠芬老师的演奏细腻不失刚阳,热情不
失严谨,她的演奏范围不仅仅局限在二胡曲目当中,更涉及到其它艺术形式比如民间戏曲音乐,江南丝竹,潮州音乐,台湾民歌,京剧,越剧,词曲牌音乐等等,从中吸取精华,不断探索二胡演奏技巧并丰富二胡的表现力。正如闵老师所说:“我们要把二胡演奏好,不能仅仅就学二胡。音乐艺术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民族乐器有三百多个品种,足够我们学一辈子。学无止境,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积累,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音乐艺术的高峰!”闵惠芬老师的代表作无数,但是最著名的是她演奏的以东北民间乐曲改变的二胡曲“江河水”,她如泣如诉的演奏,感动了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称赞她“奏出了人间的悲切”。同时她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洪湖人民的心愿”(根据歌剧音乐改编),“阳关三叠”(根据古琴改编),京胡独奏“夜深沉”(根据京剧曲牌改编),二胡协奏曲“新婚别”(刘文金作曲),“长城随想”(刘文金作曲)等都已经成为二胡专业学生的必修曲目,列入高等音乐学院的教材。

   回想起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是一个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修读二胡专业的学生,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自从5岁开始在父母的严厉教导之下开始学习二胡,吱吱呀呀的,没什么兴趣,但是父母之命不敢违犯,最后终于在父母的中国式教育之下,被拳打脚踢的踢进了沈阳音乐学院这座东北唯一的音乐圣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专业训练。记不清是哪一年了,闵惠芬老师来到沈阳音乐学院讲学,我作为一名二胡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闵惠芬老师的大师班授课,年少的我并不成熟,也不懂得此次授课的珍贵,但是闵惠芬老师对音乐的严谨和热情的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闵惠芬老师年轻,说话轻柔,并没有大师大牌的架子,对我们这些小孩子很耐心,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音乐要用心去表现”。这句话一直伴随我至今,以前的我对此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理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沉淀,尤其是经历了海外漂泊,居无定所,迷茫无助,寻找方向,在这一系列的磨练之后,在初来悉尼面临生存大计不得不改行去学商业重新定位自己的时候,音乐一直陪伴着我,它支撑着我的信念,它给了我安稳及乐观向上的心态。

   1998年末,我背着一把二胡,提着两个箱子来到了悉尼,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没有语言,也没有钱。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逐渐被认知认同,自此以来,开始了我在悉尼滩上的闯荡;各种音乐会演出大至以特邀嘉宾为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澳表演,及登上了悉尼歌剧院及悉尼音乐学院的神圣舞台,小至社区社团敬养老院的慈善表演,都为我能够在南半球的这片土地上生存打下了基础。2001年得到了MBA后,在银行谋了一份工,改行金融,方可糊口。但音乐始终伴随着我,2004年我成立了“刘莹和朋友们室内乐组合”以中西乐器合并的方式开始表演,组织了“东方之旅”和“飞跃 - MBS到北京”两场室内音乐会,在悉尼音乐台的演播室现场直播,全悉尼的听众都可以听到,该音乐台是澳洲英文的音乐电台,以播放严肃艺术音乐为主,我的音乐会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传向听众,得到了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2009年,我是唯一一位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邀请演讲的亚太地区选手,演讲题目“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并现场讲解和表演二胡艺术。此后,连续在悉尼大学,新西兰奥塔歌大学演讲“二胡对澳大利亚音乐的影响及运用”,“跨文化音乐制作”,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13年,在悉尼音乐学院音乐厅的“金蛇迎春”中国室内音乐会,和2014年悉尼歌剧院的“国乐三姐妹 - 穿越”中国古典传统音乐会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我的学术论文“中国元素对澳大利亚艺术音乐的影响及应用”将于今年8月份交稿。
   作为一个海外的音乐人,二胡演奏者,我越来越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随着年纪的增长,深切感受到传承中国音乐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因此,我成立了“刘莹二胡工作室”,在悉尼市中心开始教学授课,希望能够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来将这个古老的音乐艺术形式在海外传播出去,为我们的下一代留下一些文化底蕴,让他们不要忘记他们的根在哪里。

 
    敬爱的闵惠芬老师,亲爱的闵惠芬阿姨,二胡伴随着您的一生;您的离去,虽然是音乐界的巨大损失,但是请您放心,希望您能够笑着走,一路走好;笑着看,看我们海外的二胡演奏者全力将二胡艺术发扬光大。音乐人生,不悔人生!

悉尼二胡刘莹
2014年5月13日,写于“刘莹二胡工作室”
地址:201/370 Pitt Street, Sydney, NSW, 2000, Australia
联系电话:0403 171 030
邮箱:erhu.ying@hotmail.com

上一篇:北丰疃惨案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