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诗人眼里的桃花和柳絮
作者:徐家德  发布日期:2013-10-07 02:00:00  浏览次数:1901
分享到:
       总是在春风里,桃花和柳絮,一个绽放出粉红色的小花朵,招蜂引蝶;一个在空中随风飘荡,寻觅着扎根的土地。
      世人的眼光,总喜欢将大自然的万物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性格和情感。历代诗人,借物咏志言情,甚而寄托人的种种离愁和悲欢,流传下许多千古不朽的诗句。对桃花和柳絮,也不例外。或情有独钟,或浮想联翩。
       唐朝大诗人崔护,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院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待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却紧闭,再不见姑娘的踪影,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顿生眷恋之感念,内心充满了惆怅,留下了传世佳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七绝:《题都城南庄》】透过诗句,反映出诗人心里那种朦胧的宿命观。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这是与李白齐名的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杜甫,出身于没落地主阶级,一生仕途颠沛,胸中多有不平,怀着忧国忧民的朴素情怀,痛恨当时官场的腐朽没落,同情人民生活的劳顿贫苦,桃花和柳絮,在他的笔下,不但不可爱,对其性状的描写,完全是贬义的,讽喻了当时社会官场势利小人,附庸权贵、敛财逐利的现状,同时也感叹自己的失意和无奈。
       当然,也有心态从容,宁静致远的佳作,诗人让自己的情思,融入春天盛开的桃花和飘扬的柳絮这种自然景观之中,描绘出一派秀美的乡野风光。“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袁枚】
       在今朝人们的眼里,因为处在改革开放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年代,看到的景物都赋予了美好的灵感和生命的积极意义,比如桃花,比如柳絮,那艳红粉呈的色彩,不正是现实版的梦中的世界吗?那随风飘荡的柳絮,是柳树在撒布种子啊,它们要独立闯荡神秘而未知的世界,寻觅可以扎根的土地。
       由此可见,所谓情景交融,“情”是主导的。景因情而在,情因景而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情”,就有什么样的“景”。今朝人们踏青春游,眼观桃花盛开、柳絮飞扬的自然景观,在舒畅的心情支配下,大自然的一派美景,尽收眼底是无疑的了。这也是只有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的幸福!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