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日月是不会有压力的,它们作为自然界不可或缺的元素服务着人类,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忧愁;它们淡定、豁达、富有,有数不清的资本。而人作为自然界的成员就没那么幸运,一生有好多纠结发生,能自己选择的人生项目很少,尤其不能选择出生的时间。在那物资匮乏、生活比较拮据的年代里,家里一日三餐就是粗茶淡饭,以吃饱为主,吃饭没什么菜,要吃就是门前放着的那腌着满满一小缸的咸菜。里面放着一根用来搅合的旧擀面杖,咸菜的品种与季节有关;冬春季的白菜叶、红罗卜、白萝卜;夏秋季的豆角、扁豆、生菜、地瓜叶、辣椒等。吃饭的时候奶奶用擀面杖搅合一下,捞上一些腌透了的咸菜,用刀切一切,放到碗里,有时倒上一点醋,这就是一家人的全部菜肴。那时我在父母运里,一个孩子的天性就想吃得好些,盼着父亲下班吃晚饭。因为这顿饭,奶奶除了捞上咸菜吃之外,还会做上一道菜,以犒劳全家的顶梁柱-上班挣钱的父亲。同时,奶奶也给我用小碗盛上一些,与家人一起吃。可我没什么耐性,就在大人还在交流着一天的心事的时候,我几口就把菜吃光了,手里攥着的煎饼还有大半。这时我看看手里的煎饼,又看看父亲面前盛菜的锅,心里馋,想再要点,可嘴上不好意思说,因为父亲面前锅里的菜也不多。奶奶在火上烤着煎饼,锅里的菜她老人家一点也没动,而我却不大情愿地吃着咸菜一口口地把煎饼吃完。
尽管吃菜没过瘾,可玩心不退的我还是放下碗筷,就走出家门去找小伙伴玩了,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家。这时奶奶躺在床上起身对我说:“孩子,那桌上有一碗菜,都凉了,你快去吃了”。我有些惊讶,心想这么晚了哪来的菜。我顺势看去,看到桌子上是放着一碗粉皮炖豆腐,这是邻居刘克忠大爷送给奶奶吃的。奶奶只是象征性地尝了一口就把碗递给了我。我没有推辞,接手就呼啦呼啦地吃了下去。这碗菜给一个孩子打了馋虫,给一位老人彰显了爱心,同时也给我播下了爱的种子。奶奶不光疼爱儿子、更疼爱孙子,她把别人给她好吃的东西,不是自己享用,而是都给了被她老人家视为“长才”的孙子,我孩童时代享受的幸福、呵护就是从奶奶的这些点滴疼爱中获得的。这日常生活中细腻的爱经过岁月的沉淀,流淌在我的血液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那碗菜香喷喷的味道,并定格在岁月的那个节点,无法抹去。
那时,普通人家能吃上猪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我们家由于是工人户,经济上比纯农业户的家庭要相对宽裕一些,又加之奶奶的勤劳,母亲的实干,当时每年都会养一茬猪。到年底喂肥了,就绑起来推到附近村庄的屠宰户家让人给杀了,这也就等于准备了年货。这事都是爷爷去跟人联系,什么时间去杀,要约定个时间。去的时候,爷爷推着绑着猪的车子,我在前面拴上一根绳子拉着车子,爷孙俩一前一后到屠宰户家去杀猪。傍晚时分,猪杀完了,爷爷与我就一起推着两扇猪肉回到家中。这时爷爷忙着分样洗煮,有的做肉馅、有的准备炸肉、有的做肉冻、有的等来亲戚时炒菜用。我给爷爷忙着当下手,有时煮肉晚了也不睡觉,在看着呼呼滚着肉汤的锅。等肉煮熟了,爷爷就先切上一块给我,那猪尾巴我用手拿起就吃,吃的嘴上手上都是油。这就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在自己的家里,在爷爷奶奶面前,没有什么顾忌,只有吃的一个心眼。
家里养猪的头几年,猪肉怎么分是爷爷做主,是一半送人、一半自己吃。送人的一扇猪肉一分为二,给姥娘家一半、给姑姑家一半。姥娘家那时舅舅当兵,给她送肉免得过节她再去买;姑姑家隔得近,原先姑姑帮我父亲不少,这是回报,也是亲顾。这样的做法不知是过了两年还是三年,母亲就提出了否定意见。她说:“一年辛辛苦苦喂一茬猪,年底把猪肉都分了,这样的日子没攒积,不行”。母亲从过家之道的角度否定了爷爷分肉的做法,提出了变分肉为卖猪攒钱过日子的新方法。两代人,一个是“分”、一个是“攒”,体现了不同的过家之道。是别人成功的做法改变了母亲以往听命于老人的习惯,家的向心力终于使母亲大胆的开口说话。而那时在个人经营空白的农村,喂猪攒钱是会过日子、过好日子的一条简便、实用的途径,好多精打细算的人家用这种方式添家具、买衣服、盖房、娶儿媳妇。尽管一头猪也就卖几十块钱,可那钱顶钱啊!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生活拮据的家由以前的穷应付,变为精打细算过日子,父母亲成为过日子的主角。以前是父亲开了工资交给爷爷,剩多剩少也不问。可从这开始,父亲开了工资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外,剩余的就攒起来,锁到父母亲房间那桌子的抽屉里,给爷爷零花钱让他买烟等。一家人过紧日子,着眼于家庭的未来。你不添家具、盖房钱从哪里来啊!对老人来说,一开始虽然觉得有些不适,可还是接受了晚辈的意见,也没有争吵,上一代人挑着的生活重担,由下一代人顺利的挑起,并唱起了生活的主角,家也由此进入了父母的当家期。
写完这些文字,我已经陷入深深地回忆之中。我的心颤动着、牵念着那一段时光。磨难、坎坷谁都有过,但都已被过程所收藏。我由于是晚辈姊妹中的老大,那时的好多事情都是听命于父母的安排,因而印象极为深刻。内化于心又催生了感悟,使回忆的思绪与过去的日子遥相呼应,脑海中不断显现当时的场景,这就是记忆的力量和神奇。它可以把时光拉来拉去,让人用心与其交流,以释放沉淀的情感。那日子里老人的付出、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点化成金,辈辈传承;精神如灯,照亮着时间隧道的那一个个路口。对爷爷、奶奶、父亲的怀念,对母亲的敬畏,在心中氤氲着;是他们舍不得吃穿和享受、汗水、泪水和辛劳保证了家的薪火相传及后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