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羡慕青春
作者:宣言  发布日期:2013-09-06 02:00:00  浏览次数:2325
分享到: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有了羡慕青春的心理。坦白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能让自己产生羡慕心理的“东西”,都是自己缺少的东西。
       人缺少钱就会羡慕有钱的人,人没有当过官就羡慕当官者,人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航行,就会向往宁静的海湾。今天在羡慕青春,也就说明自己已经缺少了青春。
       直义的青春,大家都拥有,区别的只是有的人是曾经拥有,有的人是将来会拥有,最幸福的就是现在拥有青春的青春人!
       话虽这么说,但现在拥有让人家羡慕的青春的青春人,却往往不感觉到这种拥有的幸福。这个所谓的“幸福”,是那些曾经拥有过青春、现在还在羡慕着青春的人对青春人心理感受的假设。
       为啥把明摆着的幸福说成是一种假设?因为人总是在不再拥有的时候,才感觉到已经不拥有的东西的可贵之处。就好象人对待生命所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一样,在正常情况下,有几个人会去在意几滴水、几口气?
    其实,每一个正常人,都经历着将拥有青春、拥有青春、曾经拥有青春三个阶段,按道理也不应该太过着意去羡慕青春。之所以让曾经拥有过青春的过来人还在着相地迷恋青春,是因为青春的不寻常!
       青春的不寻常在于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媚俗于权贵、不奴役于金钱、不离弃于贫贱。而是一视同仁于人类,这就是时光的不可逆性。
       既然时光是不可逆的,那么受制于时光的青春也就是有限的。所以,青春人更要珍惜青春、“利用”青春、享用青春,不让青春虚度。
       年近不惑的宣言,是一个把握不住青春、让青春悄悄流淌过去的过来人:
        ----学生时代被毛泽东“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评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号召的影响,“兼学”的时间比“为主”还多。这样一来,青春的宣言虽勉勉强强拿得起螺丝批、镰刀,就是摆弄不了笔杆子和枪杆子。
       ----走进社会之后,“兼学”的东西没有用处,“为主”的知识更是捉襟见肘,只能带着混的心态在某个单位里混,一混就混到九十年代。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加快了知识结构的更新,以前学习的东西距离现实的需要更远了,不得已自我淘汰躲到国外过起悠闲的生活。
        悠闲的生活虽让人有了惰性,但也有好处,那就是多了些时间让自己思考、观察、阅读。
       有一次,我阅读《三言二拍》中的《老门生三世报恩》故事后,好长时间在琢磨着“老门生鲜于同与少年得志的老师蒯遇时相比较,谁更拥有青春?”这个问题。老秀才鲜于同落魄多年,人愈不惑才中举,但随后稳打稳扎、官运亨通,且健康长寿,在仕途上得志二十多年后才退休,退休前福荫老师蒯遇时两代后人报恩。相反,他的老师蒯遇时少年得志,青年时期就平步青云,可惜后劲乏力,在五十几岁就落魄的撒手人寰,临终前托孤于门生鲜于同。
      琢磨一段时间后,慢慢悟出一个道理:青春只是青春,但青春绝不等同于“青春”,“青春”是身体机能的勃勃生机、“青春”是对生活的无尽热爱、“青春”是充实的内心世界......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宣言认为:一个人虽然不再青春,但只要拥有爱,爱家庭、爱生活,用平常心去对待人生就会获取“青春”,也就是永葆青春!
    宣言虽不再青春,但感觉自己拥有“青春”。从此之后,也就不再去羡慕青春!                           

上一篇:戏说竞选


评论专区

无用女人2014-11-20发表
对我们有好的心态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