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无巢的树
作者:王若冰  发布日期:2013-08-28 02:00:00  浏览次数:3525
分享到:
岁月如流。月儿也已经不再年轻。俊俏的脸上被道道皱纹所代替。岁月就在这无休止的流转中穿过了她的青春岁月
 
 
       树叶一片片地被秋风扫光了,只剩下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孤独无助地立在那里。长年累月,伴随着小村人们的喜鹊高高低低地从它的身边飞过。依然不看它一眼。老槐树还是和任何时候一样,没有巢。
       那是一棵没有巢的树。
       老槐树下面不管春夏秋冬与刮风下雨地坐着一个女人。女人很少讲话。但总是打扮得利利落落、头发齐整地坐在那里。她的目光长久地在这棵树上游离。那是一种古老、深刻而又忧伤等待的目光。
       那是一种长久的等待。
       从我幼年时代的记忆中,那个女人的目光就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女人的个子很高。我想年轻的时候也一定是很美丽的。
       “看啊,这树没有巢。鸟儿都飞走了”。
       女人望着飞过的鸟,唠唠叨叨地地重复着。
       据说这女人是从山西迁过来的。当时她才几岁,这棵槐树就是她种下的。
       女人在年轻时有一个动听而又美丽的名字叫月儿。那时,不管男女老少都这么叫她。她就乐滋滋甜润润地应着。脸上露着笑容。她那样子让一树树洁白的槐树花都过早地凋谢了。我小时,月儿也正当年轻,正是要找朋友嫁人的时候。那时不兴自由恋爱,月儿的父母就忙着为女儿张罗着婚事。
       然而月儿 一连看了好几个都不同意。月儿有自己的打算,有自己的意中人。正是这一稍有的变化,改变了女人月儿的一生。
       我不懂命运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然而叫作月儿的女人因此开始了她苦难的一生。
       月儿与邻村的一个孤儿相爱,两个人已经发誓非她不娶,非他不嫁。但是却得到父母的坚决反对。天真的月儿以为生米煮成熟饭,父母就会同意了。为了婚姻的自由和一生的幸福,月儿做了最大的斗争与坚持。一个月光如雾的晚上,月儿将自己交给了恋人。月儿以为这下父母一定同意和让步。可是月儿的父母知道以后,却到邻村将那个男孩狠狠打了一顿,死活也不让月儿再出去。月儿便鼓励恋人逃走。恋人最后终于熬不过,在月儿凄凄惨惨、幽幽怨怨的泪眼中,走出了村庄。
       月儿怀孕了。在痛苦的煎熬中思念着远方的恋人。然而,月儿的父母却无法饶恕她,甚至也不能容忍月儿肚子里的孩子。他们觉得未婚先孕对他们的脸上无光。
        最后,月儿连这个不出世的孩子也失去了。
        月儿在苦苦的等待中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月儿每天早上或者晚上都站在槐树下,眼巴巴地向远处张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叶绿了黄,黄了绿,槐树长了一节又一节,村里的女孩嫁出一个又一个,月儿还在望。但是,20年过去了,月儿也没能等到她托付了终生是恋人。
       村里很多人都奉劝月儿,趁年轻找个人算了。月儿总是摇摇头,毫无表情地望着远方。月儿依然相信,恋人终究有一天会回来的,回到自己的身边。那是有了山盟海誓、终身相许了的人啊!
       月儿的执著坚定让任何人都无可奈何。无论刮风下雨,月儿都长年累月地在槐树下张望。目光痴痴地望。月儿的话越来越少。然而槐树却越长越高,越张越粗壮。奇怪的是,槐树上却从来都没有鸟巢。一只只鸟在树枝上飞来飞去,月儿的目光便也跟着游来荡去。
       月儿的叹息却越来越多了。
       岁月如流。月儿也已经不再年轻。俊俏的脸上被道道皱纹所代替。岁月就在这无休止的流转中穿过了她的青春岁月。
       我从儿时的记忆中,对月儿便有了很深的印象。长大后离开了家,才稍有些懂事。并时常为月儿感到悲哀。
        女人的命运就像天上的流云,常常具有不可知性。女人的痴情也常常是导致悲哀的导火索。
        在爱情方面,女人除了感情已经没有了智商。
        这一生,她还能得到爱情和幸福吗?



评论专区

王若冰2014-11-20发表
回徐嵋: 这是我自己的散文,我写于多年前,收在我已经出版的散文集里,怎么成您作品研讨会的侧记了?什么意思啊这?素我直言,我并不认识您,也没参加过研讨会,一篇散文怎么成了您研讨会的侧记了? 很纳闷
还是读者2014-11-20发表
打趣一下。“著名画家徐希嵋”若是男儿生,就不纳闷,算扮演“吴刚”,成了“月儿”的“侧记”了。这样,皆大欢喜。
读者2014-11-20发表
这个女性,活在世上,没有一个亲人。象那无巢的树,抓住一块孤土,就杵立在那里,她抓住了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她的希望。孤冷得可以,她真该叫“月儿”。。。
王若冰2014-11-20发表
回“还是读者”: 呵呵,谢谢您的打趣,谢谢!
徐希嵋2014-11-20发表
这是一篇关于著名画家徐希嵋作品研讨会的侧记。
Earls3602014-11-20发表
悄悄地来看望朋友,同时拜读、欣赏了您的精美佳作,值得欣赏、推荐、学习,谢谢。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