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明月清风别有天
作者:雪阳  发布日期:2013-07-05 02:00:00  浏览次数:2857
分享到:
         此印珠润圆熟,妙不可言,材质为田黄冻,作者释音可,即元白大师,明末清初名僧,20岁出家,72岁去世,曾刻《园通广忏》20卷传世。在黄山莲花峰庵久居,作黄山诗多首。
         如传世绝句“石崖悬琴琴最寒,五更三点是谁弹?清声流出相思泪,月照风吹竟不干。”
 
         蕅益大师:示元白
 
     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发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断不能为出世圣贤。无真实刚骨,饶你要出生死,决被情欲牵,熟境迷,利名移夺,魔患埋没去。无真正见识,饶你怖生死,勇猛直前,必被邪师恶友引诱,轻安少得萦惑。或堕光影门头,或坐知见窠臼,乃至或以味禅为功德,或以空寂为家乡。极胜亦流入二乘权曲境界,无由直趋菩提。良由众生心性虽与佛等,无始迷妄积习深厚,欲返本源殊非容易。果能念念观察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不净,下从地狱,上至非非想,总非究竟安宁地。倘不誓求出要,三界流转,有甚了期。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茫茫苦海,言之痛心,岂容为生死心不切。既生死心切,视世间一切事,那件出得生死,那件稍有真实,便痛发省悟,向千缠万绕中努力一踊,直得杀父淫母,他家活计,将无始恩爱眼前活计,尽情割断。如悉达初出家即誓云,设骸骨枯腐,不尽生老病死之源,终不返还。如此志气,方不被一切业境夺去,方名具大刚骨。既离爱网,专求出要,必应甄别邪正,洞明权实,了悟顿渐。若不遇真师匠,唯应读诵大乘,深求至理,不依文解义,不离经穿凿,法法会归自己,处处体认心性,自于真宗,渐堪趋入。倘遇明师良友,不问圣凡,但具正见知如来秘密藏者,即可依之人,放下身心,不惜体面,不辞劳苦,不畏饥寒,乃至不吝身命,毕生服役,咨禀法要,自然福至心灵,感应交彻。如螟蛉克肖,时雨化生。以得亲近善知识故,则能亲近最上妙乘,以得习学上乘法故,则能出生广大圆满智慧。切莫高推圣境,自处凡愚,恋刹那幻境,忘旷劫远猷,自暴自弃,非才之罪也。重说偈曰,
佛性众生性,一性无二性。迷之沉六道,悟之为三乘。
迷虽无量惑,厥病唯有三。一者恋世间,不知世间苦。
二者虽知苦,苟且自因循。三者虽勇猛,得少便为足。
以此三病故,长夜在生死,或复出生死,亦堕权小乘。
我依诸佛语,为设三妙药。一者怖生死,对治根本病,
念念如救头,莫复存余想。二者奋刚勇,降伏爱见魔,
五欲不能牵,八风不能动。三者开正见,远离诸邪曲,
根选择圆通,现生成正觉。此三或自具,或复藉余缘,
唯有明师友,名为真实救。策发生死心,锻炼纯刚骨,
开示真实乘,令行称性修。修性不相离,斯名正觉印。
迷性言修习,修堕有为功。废修谈法性,自然外道同。
是故佛与祖,垂训咸双显。虽或性夺修,而非不修习。
虽或不言性,而性在修中。性非修不显,修非性不立,
但以生死心,勇猛不退心,广大弘远心,亲师习正法,
必能亲悟入,知我言不诬。
         藕益大师(1599-1655),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法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
          出家后博学诸宗教义,主张儒释道三教一致,统禅教律三学为一, 而归净土,谓"灵峰派"学说。著有《灵峰宗论》、《净土十要》等注释和论著共六十余种。其中《澫益大师净土集》为其净土教法之专著。 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后人奉为净土宗第九祖。

上一篇:定力砝码


评论专区

雪阳2014-11-20发表
天公容我闲存道。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