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舒凡有些个懒惰,仿佛是动力不足的船只,一路上晃晃悠悠,就是走不了多少里程。
缘何如此?个中原因只有她自己心里门清。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感觉自己接触面有些窄,仿佛有一堵墙立在她的心间,让她难以突破重围;其次,是因为舒凡本人的知识面和能力有限,注定只能一步一挪,感受不到飞速前进的愉悦;最后,那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借口,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具体的行动方案,仅仅是勾勒梦境,那绝对是踟蹰不前。
舒凡是一个喜欢文学的人,可是从她一脚迈进那门槛开始,没有全力以赴,只是学点花拳绣腿,旁门索道,没有真正让自己沉浸其中,而是有一搭无一搭地乱涂乱写,如同那不懂事的孩童,玩才是目的,学习反而退之二线。当然,不是说她这样不好,只是对于爱追梦的她而言,有些偏离方向。舒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会时常给自己敲警钟,让自己多阅读,多体验,多观察,多思考。可惰性总会时不时地跑来,所以才让她的脚步很是缓慢和沉重。如何克服呢?舒凡每每想到这个问题,自己的脑袋都有些大了。
舒凡跑书店的次数多了起来,连她的宝贝儿子都这么认为。每每娘俩一起去,都是各自选各自的,谁也不干涉谁。到最后付钱时,她的消费额总是多于孩子,以至于惹来抱怨声,称之为“打着给我买书的旗号来满足她的如意算盘”。好在多少也影响到孩子,所以舒凡总会报之以欣然的微笑,不予搭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话以前经常听人提起过,还真不知道个中况味。在一本本图书的选择和斟酌的同时,舒凡真切感受到了书的价值和作用。
舒凡开始往当地的报纸投稿,甚至搜寻到一些征文比赛,然后蠢蠢欲动,跃跃欲试。舒凡是一件未经打磨过的农具,很是钝呆,所以不好用。好在可以经常在土壤里进行一些作业,别人一镢头一个坑,而她要重复两到三次,方可以凿开一个坑;好在可以时不时用石头来击打和摩擦,所以多少有了些开垦的本领,可以不再被看轻,也算是沾沾自喜了一小回;好在可以继续修炼和锻造,然后成为一件利器,在那肥沃的土地上留下这样那样的痕迹,等着收获一个接一个的喜讯。
一粒石头扔进水里,多少会有些波澜的。舒凡的名字,终于被生他养他的故乡所接纳。她因为对文学的爱好,加之还算较勤奋,所以得以加入作协,成为其中不起眼的一员。这让舒凡很是高兴,很是开心,因为自己终于被一些人认可。再要被邀请参加什么采风之类的活动时,那更是喜不自胜,用她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大家总算没有抛弃我,还记得拉我一把。”一个人的作用看似弱小,可当她被关注和肯定的时候,那内在的潜力是巨大的。不止是孩子,即使是大人也渴望着被鼓励,渴望着得到成就感。尽管不是雄心勃勃的人,可能看到自己哪怕点点滴滴的进步,也该是一件值得欢呼的事情。
当舒凡的文章变成铅字,刊登在报纸上的时候,她更是欣喜若狂。一直以来,文学是她追求的梦,她由衷地喜欢,她由衷地热爱,更是由衷地投入。以前的时候,舒凡因为赏识别人而走近了文学;今天,舒凡是因为找到了灵魂的皈依而亲近文学。人生所遭受的任何苦难,文学都会以另外的方式馈赠给你,让她不再感到苦涩难捱,而是甜蜜温存。不要以为现在的辛勤汗水会付之东流,来日定可以集聚,然后在岁月的河床上静静流淌。
所谓的惰性,只是喜欢的程度不同而已。任何事物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学之道路也不例外。舒凡默默地鼓励自己。
远处传来优美的音乐,是那首熟悉的《梦里水乡》。舒凡沉醉其中,禁不住哼唱起来。她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仅仅是万里长征开始的第一步,还有更远更长的水路要去跋涉,要去探寻,要去征服......
缘何如此?个中原因只有她自己心里门清。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感觉自己接触面有些窄,仿佛有一堵墙立在她的心间,让她难以突破重围;其次,是因为舒凡本人的知识面和能力有限,注定只能一步一挪,感受不到飞速前进的愉悦;最后,那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借口,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具体的行动方案,仅仅是勾勒梦境,那绝对是踟蹰不前。
舒凡是一个喜欢文学的人,可是从她一脚迈进那门槛开始,没有全力以赴,只是学点花拳绣腿,旁门索道,没有真正让自己沉浸其中,而是有一搭无一搭地乱涂乱写,如同那不懂事的孩童,玩才是目的,学习反而退之二线。当然,不是说她这样不好,只是对于爱追梦的她而言,有些偏离方向。舒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会时常给自己敲警钟,让自己多阅读,多体验,多观察,多思考。可惰性总会时不时地跑来,所以才让她的脚步很是缓慢和沉重。如何克服呢?舒凡每每想到这个问题,自己的脑袋都有些大了。
舒凡跑书店的次数多了起来,连她的宝贝儿子都这么认为。每每娘俩一起去,都是各自选各自的,谁也不干涉谁。到最后付钱时,她的消费额总是多于孩子,以至于惹来抱怨声,称之为“打着给我买书的旗号来满足她的如意算盘”。好在多少也影响到孩子,所以舒凡总会报之以欣然的微笑,不予搭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话以前经常听人提起过,还真不知道个中况味。在一本本图书的选择和斟酌的同时,舒凡真切感受到了书的价值和作用。
舒凡开始往当地的报纸投稿,甚至搜寻到一些征文比赛,然后蠢蠢欲动,跃跃欲试。舒凡是一件未经打磨过的农具,很是钝呆,所以不好用。好在可以经常在土壤里进行一些作业,别人一镢头一个坑,而她要重复两到三次,方可以凿开一个坑;好在可以时不时用石头来击打和摩擦,所以多少有了些开垦的本领,可以不再被看轻,也算是沾沾自喜了一小回;好在可以继续修炼和锻造,然后成为一件利器,在那肥沃的土地上留下这样那样的痕迹,等着收获一个接一个的喜讯。
一粒石头扔进水里,多少会有些波澜的。舒凡的名字,终于被生他养他的故乡所接纳。她因为对文学的爱好,加之还算较勤奋,所以得以加入作协,成为其中不起眼的一员。这让舒凡很是高兴,很是开心,因为自己终于被一些人认可。再要被邀请参加什么采风之类的活动时,那更是喜不自胜,用她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大家总算没有抛弃我,还记得拉我一把。”一个人的作用看似弱小,可当她被关注和肯定的时候,那内在的潜力是巨大的。不止是孩子,即使是大人也渴望着被鼓励,渴望着得到成就感。尽管不是雄心勃勃的人,可能看到自己哪怕点点滴滴的进步,也该是一件值得欢呼的事情。
当舒凡的文章变成铅字,刊登在报纸上的时候,她更是欣喜若狂。一直以来,文学是她追求的梦,她由衷地喜欢,她由衷地热爱,更是由衷地投入。以前的时候,舒凡因为赏识别人而走近了文学;今天,舒凡是因为找到了灵魂的皈依而亲近文学。人生所遭受的任何苦难,文学都会以另外的方式馈赠给你,让她不再感到苦涩难捱,而是甜蜜温存。不要以为现在的辛勤汗水会付之东流,来日定可以集聚,然后在岁月的河床上静静流淌。
所谓的惰性,只是喜欢的程度不同而已。任何事物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学之道路也不例外。舒凡默默地鼓励自己。
远处传来优美的音乐,是那首熟悉的《梦里水乡》。舒凡沉醉其中,禁不住哼唱起来。她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仅仅是万里长征开始的第一步,还有更远更长的水路要去跋涉,要去探寻,要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