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搪塞兩面,虛與委蛇。
廬山會議後1959年9月17日,毛讓林代彭當了國防部長,林彪等於正式出山。在此情況下林不得不加緊應付出山後的凖備,從1960年開始請人講歷史、說興衰、吸取經驗。也借此了解毛的心態,以利今後的行動。另一方面,林不愿踏足政治的基本心態還是沒有改變的。所以在實際行動中仍以躲避,搪塞以及兩面手法被動隨毛。林采取這種態度顯然是出于無奈,也符合林彪的性格。作為威信極高的毛澤東在長期個人崇拜環境下,已聽不進反面意見。彭得懷的下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証,其二:翻開中共黨内鬥爭史,歷來是理性少,殘酷多,骯髒的事比比皆是。什么是正确﹑真理,什么是錯誤根本一筆糊涂帳,永遠說不清。正如蔣介石先生對共產党的評價,那就是“沒人性”。其三:暗熟毛性格及中共以至中國歷史的林本意是不想出山的,現在因各种因素出來了。不搞點上述手段怎能在毛体制内,以政治鬥爭爲主要特點的時期混呢﹖下面列舉一些事例,能進一步看出林彪的心態。
林不想出來負起更多責任﹕1966年毛要求林出來當接班人,林堅辭不受,為此寫了一份報告給毛。毛在報告上批示堅持林要出來,林彪竟然把毛的“欽批”撕了扔進痰盂,把葉群嚇的大惊,急忙撈起來拼貼還原。文革初毛澤東數次指令林彪進京,林就是躲,從哈爾濱躲到大連,毛為此心中不快,要吃安眠藥。還聲言“活得沒意思”,周恩來為此做林的工作。據林彪身邊工作人員說,林不信毛會這樣,還對葉群說“不想活了,還那麽左﹗”同年8月7日林彪無奈從大連飛到北京,吳法憲知道林有前途,急去迎接討好,卻見林臉色難看,不敢吱聲就溜了。林到後,毛澤東叫林同住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兩人衹隔一牆,林身邊工作人員回憶說﹕林去見毛作輯稱病,表示無能接任新職。毛大怒罵林彪“你想當世宗嗎﹖”(明世宗即嘉靖皇帝,在位45年但有20多年不上朝處理政事)
由于政治上存在根本性的興趣及理念不同,林對無法避開的政務只能以搪塞來對付。林一般讓人給讀文件。他處理文件的原則是“主席劃圈我劃圈。”毛沒表態的就把球踢回去“呈主席批示”,把“請”改為“呈”,以示尊重。毛表了態的,自己也不一定動手,而是叫秘書代筆劃圈,甚至叫秘書仿自己筆跡批示“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批示”。
林彪實際對共產黨那一套看得特別透,他在自己筆記中明寫道﹕‘黨性,遵命性也”;“終生不犯錯誤之法……跟著轉﹑喊”;“勿講真話而重迎合”;“決議不好也同意——頭等大事,不然是書呆子”。所以林彪把混跡中共的絕招讓葉群記來:“三不主義,不負責、不建言、不得罪”;“三要,要響應、要表揚、要報好消息”;“面帶三分笑”。林彪為迎合毛,他別出心裁的發明“高舉”、“緊跟”、“三個副詞”、“四個偉大”、“活學活用,急學先用,立竿見影”;他講出與衆不同,讓毛聼了無比舒服的奉承話:“毛主席這樣的天才全世界幾百年,中國幾千年才出現一個,毛主席是當代最偉大的天才。”;“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超過我們一萬句”;“我們學習毛主席的著作……是一本萬利的事”;“毛主席是最大的群眾,他一個人頂億萬人,所以和他的關系搞好了,就等於對群眾搞好了,這是最大的選票”等等數不勝數的獨尊毛術、獨樹毛幟、花樣翻新精煉明快的詞語、口號。人們因此認為他搞個人崇拜達到了”庸俗化﹑宗教化”的程度。
但林彪及在其身邊工作的人的行爲卻大相徑庭。林彪經常叫葉群代他去開毛親自主持的會議。他的《毛主席語緑》是放在李文普那里,毛來了,叫口號了,從李處拿來,用完馬上由李收回。他的工作人員從不搞“三忠于四無限”,整個文革期間,毛家灣林彪住處不掛語錄牌和毛像。沒有“早請示﹑晚匯報”,飯前不“敬祝”,不跳“忠字舞”。更令人惊訝的是,毛家灣工作人員毫不在乎地用有毛主席頭像或語緑的報紙當廁紙擦屁股,這種行為當時在民間可以問成死罪。類似情況還有更多,總之與林彪在公開場合的做法形成極大的反差。這些情況明顯的反映出林對毛及其政治立場的態度,林的真正内心世界。
九,裂痕產生
(1)九屆二中, 毛林分道。
林彪與毛澤東的分裂,據多種史料記述,始于1970年8月23日在江西廬山召開的九屆二中全會。據李文普回憶﹕“林對毛政治態度的變化,九屆二中全會是一個轉折點。”;“九屆二中全會,按毛的要求林彪寫過檢討,是讓新調來的秘書王煥禮寫的”;“林彪曾要求面見毛澤東,由葉群打的電話,想與毛談談,但長時間毛不作答覆,由于林個性強,從不服硬,兩人的關系因此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我們在此對李文普略作介紹:他做林彪貼身衛士近十八年,是林彪親自從廣州軍區警衛團調來的。由于李老實不多嘴,不過問林的家事、私事,很得林彪的信任、喜愛。有“李文普不來我(指林彪)不睡覺”之說。9.12深夜,當林彪與葉群﹑林立果﹑潘景寅、司機楊振剛及李文普乘紅旗轎車去三叉戟上機時。李文普仍不知林彪的去向,但林彪突然問林立果:“去伊爾庫茨克要飛多長時間﹖”李文普醒覺到林彪要去的目的地是蘇聯。聯想到林立衡多次要求他“保衛首長”的説話,他感到這可能是真的“叛逃”。於是大叫一聲“停車”,然後開車門轉身向後喊來人,林立果隨之也出了車外,一槍把李文普擊倒,但李僅受傷未死。雖然受了林彪兒子一槍,生性老實的李文普仍然一切實話實說,有“9.13”事件“黑匣子”之稱。中共1971年57號文件、1972年4號文件均寫明,林彪他們是在“打傷他多年的警衛人員後,強行起飛的”。不是說李文普是令人尊重的英雄,他只是那個時代一個愚忠的軍人。但李在林彪事件中的經歷、李說的話筆者認為是真實可信的。
那麽這次廬山會議,毛澤東、林彪又是具体如何鬧翻的呢﹖按當時在毛身邊工作的政治局候補委員李德生回憶:會議由毛主持,周恩來宣布三項議題;修改憲法問題﹑國民經濟計劃問題、備戰問題。按程序由康生報告《憲法草案》,林彪提出想先講幾句,毛也同意了。因為林是副主席,大家也認為很正常。林主要講了在憲法上毛主席的偉大領袖﹑國家元首、最高統帥的這種地位“是這次憲法的一個特點”,也以往常一樣大談毛主席的天才等等。到晚上政治局討論國民經濟綱要時,吳法憲提議聽林彪講話的緑音,學習林的講話。第二天中午,被認爲是林的重要成員的“黨內第一理論家”的陳伯達把一份《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關於稱天才的語緑》交給汪東興,請他付印後派給政治局常委。下午“林彪一伙”統一口徑,在各分組發言中支持林彪的觀點。重要的是陳伯達在華北組發言中有:“有人利用毛主席的謙虛,妄圖貶低毛澤東思想。”以及“有的反革命分子聽說毛主席不當國家主席,高興得手舞足蹈。”這兩句話。這被認爲實際是指江青﹑張春橋。而陳的講話作為會議簡報被印發給參加會議的所有代表。“林彪一伙”的活動大概如此。誰不知第三天,毛突然採取了與會議進行情況絕然相反的斷然措施,他在會上指示:立即休會停止討論林的講話,收回陳伯達在華北組擁護林彪講話的簡報,“不要揪人”,“毛主席十分嚴厲地說”:“你們繼續這樣,我就上山”,“設國家主席的問題不要再提了,誰堅持設國家主席,誰就去當﹗”。一個有千萬党員,統治控制億萬人民的政黨,開全國性代表的中央委員會議,就象一個專制家長粗暴管理自己家庭一樣。會議情況因此按毛的面色急劇改變。毛認為林彪及其一伙是“突然襲擊,地下活動,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綱領的,綱領是設國家主席,是“天才”,有人急于想當國家主席,要分裂黨,急于奪權。“
就這樣,毛澤東與一個在其奪取帝位上作出如此巨大而關鍵貢獻,在鞏固其帝位維護其絕對權力出盡渾身解數,毫無越位之心的重臣。因所謂“設國家主席”,因讚頌他老人家是天才開始了關係破裂,從此分道揚鑣。毛不許設國家主席是否對﹖林是否自己想當﹖幾十年忠實親密的兩個老戰友之間頃刻分列,内中奧妙是什么﹖下面試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