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北面100多公里处,有个好大好大的麦可湖 (lake Macquarie),湖面隔条狭狭如堤的陆地,便是波涛滚滚的外海塔斯曼与太平洋。这条细长东海岸的中部,还有一圈圆圆的水域,称天鹅海(Swansea)。毗邻天鹅海的南边,便是个奇妙无比的洞穴海滩(Caves Beach)。
这个月牙型的大海滩,有黄沙带两三公里长。我们大概是从中段插入的,只见外海停泊着7艘大货轮,每艘相隔几十个船身,静静地“趴”在深蓝色的海面上。海港城纽卡索离此不太远,这些货轮,想来是排队等候的缷货吧。站在沙滩上极目眺望,沙滩尽头,两边都有被海浪切割过的山崖。长长的黄沙带上,泳者不多,散漫踱步,游客则更少,真是枉费天然的妙境。女儿薇叹道:“这个泳场放在中国就好了,可容几万人!”
这里何以叫“洞穴海滩”?问过穿比基尼闲步的泳者,得知南边山崖处有“洞穴”。我们于是伴着拍岸的浪花,时跑时停,边玩边向南边移动。慢慢地出现不少男女老少的戏水者。这才看到一角有专人值班救生的游泳场。过游泳场再走几步,是被切断的山崖。只见山崖根部有许多拱型洞穴,大小不一。洞洞之间,有的还以不规则的“隧道”相连,就像影片《地道战》里的场景。尤为可爱的是洞穴也好,隧道也好,一律白沙垫底,晶莹如碎玉。我们禁不住都趴下身来,作“匍匐前进”。这些洞穴全是海浪“咬”成的。太平洋的巨浪,借着惯性与风力,使命地冲击,亿万年下来便冲出这些洞穴与隧道。当涨满潮时,它们全掩在海水之下,退了潮复露出来。一天一冲洗,因之干净得特别诱人亲近。接着山崖,外边还有怪石林立,都是岿然不动的中流砥柱。它们大小相间,高低错落,半浸水中,半探蓝天。雄踞水中的岩石群,如禽兽,似岛礁,整个看去,不无透露着某种神秘感,不知是哪位神仙布下的九宫迷魂阵。石石之间已经冲成的小“海沟”,如水巷。游人都踏着细沙,从这里通过。浪头打来时,海水先从巷沟里涌进,然后四处满溢,迅速抬高了水平面。这时人的双脚,便水淹过膝了。浪头降下,海水跟着退,也还是从海沟里急流。脚下便有被拉扯的感觉,稍不留心,就有被拖倒的可能。其实这些水中之岩,都是残存的山的骨架,稳如泰山,爬上去照张像,底下浪来潮往,却又恍如摇动似的,纵不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会感到乘桴浮于海……
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洞穴海滩后,开车至天鹅海的孤形南岸。这里也是一片岩石滩,但与洞穴海滩的奇石怪岩不同,是些已被海浪冲成的相当平坦的石埕,几与海面取平。涨潮时当然全没于水下,现在全露着,因之可以跳着、跨着在上边观玩,直逼湛蓝的海边。由于石板缝间的各种藻类植物下,生长着无数的小螺、鲍鱼,还有海潮退去时被耽误留在坑洼处的小鱼、小蟹,多姿多彩的海上生物,确堪玩弄而流连忘返了。
悉尼有3条河流穿过市中,河口又是港多岬杂,好的海湾、海滩真是无数! 看了邦载、曼尼等知名海滩之后,再看到恩权斯海滩(The Entrance)时,我曾对人称叹此乃 “悉尼最美的海滩”,后来又发现比恩权斯更美的是瓦特模拉海滩(Wattamolla Beach),现在看罢洞穴海滩,再也不敢胡称哪里是“最”哪里是“更”的了,因为实在是各俱特色,难分伯仲,正如古诗所云:“梅若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