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能不随“俗”?-回乡乱弹之二
作者:安红  发布日期:2011-11-06 02:00:00  浏览次数:3021
分享到:
    故乡于我的记忆是笃笃实实的板上钉钉,不可更改。
       爷爷家就坐落在西单电报大楼后面胡同的四合院里,准时响起的报时钟声,与大槐树上的鸣蝉相互应和着,在我童稚的脑海里清晰又轻快地弹着小奏鸣曲。鸿宾楼的宴席,又一顺的炸糕,高台阶的糖油饼,迎春饺子店的水饺,庆丰包子铺的蒸包,尽管从崇庆到北京千里迢迢的奔波往返不是年年都有,但是足以让好奇且馋嘴的我被乡土的味道包裹得密密匝匝。瞪着一双惊奇眼睛的我,逛街时分拉着父母的小手竟然会不知不觉地换到了陌生人的手上……
        以每年消失五百条胡同为基建速度发展的新北京,已经没了年少时我所熟悉的那份京腔京韵。无论是乘坐公交汽车,还是搭乘出租轿车,从或打开或关闭的车窗望出去,我试图最大限度地睁大眼睛,以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视角去审视这座曾经的帝王之府,现今的国际都市,试图找到她的文化底蕴,却越来越多地发现,北京像极了第二故乡悉尼,以她的兼容包并,塑造着多元的新景致。
       拿着老爸准备好的公交直通卡,仰仗着自己还能说地道的北京话,刚刚到家的我,没有休息,就直奔北京图书大厦。望着站台上根本就不复熟悉的公交车线路,九条不同行车线路的说明都归在一处,伸着脖子看了两遍,也没有弄清楚到底应该乘哪路汽车。不愿意再看下去的我打算走个捷径,张开嘴问路。小心翼翼的观察了一大圈,才发现身边二十几个候车的人里,天南地北的都有。精心地挑了一个最接近北京人样貌的小伙子,我提出了问题,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去图书大厦坐几路车啊?小伙子挑着眉毛仔细打量着我,带着天津口音回答说,嘛,不是开玩笑吧,你是个北京人都不知道,还反问我?张口结舌的我,着实不晓得该说什么,顺嘴就是“Sorry”,然后马上知道露馅了,支起了脖子,仔细研究站牌,不再出声……
       来车了,是去往图书大厦的方向,我跳了上去,举着公交卡晃着,连刷了三次都没听见刷卡成功的“嘀嗒”声响。“靠近点,贴上去,嘿嘿,你快点行不行,怎么着,你没用过呀。喂,说你呢,会不会呀,动作快着点儿。”售票员训斥我的单口相声结束在嘀嘀两声响动里,是位穿着既休闲又得体的男士替我把卡贴在了自动刷卡机上。四目相对,我不好意思的笑着,悄声地说着谢谢。一眼瞥见他随身挎着的皮包,很是别致,如果没有认错,应该是袋鼠皮的。我友好地再笑,试探着打开话题,我在悉尼,您是在?男士看我的眼神马上从举手之劳不用客气变成了他乡遇故知,也笑了,我住阿德莱德。山南海北的聊着,再一次被售票员的道地京腔打断:XXX站到了啦,有在XXX站下车的乘客往外走,请您打开票,请您刷卡。哎,中间门口儿站着的那位,您让让,不下车的往里走,往里走走啊,下车的往外换。还有,说你呢,听见没有,那个女的,黄衣服,披肩发提着两个包的那位,您倒是起来呀,提醒你了啊,XXX站到了啊,赶快下车……我突然怔住了,地铁线路都排到十号了,数百条公交线四通八达十分方便,北京的四九城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含义,但是公交售票员的行业术语却依然没有多大变化。看着售票员在汽车重新起步后归回原座低头认真的数着一打打的一元纸币,每十张一摞,仔细码好,抽出一张横着叠好,十元一叠,又一叠,再一叠……除了面额从当年的一角钱演变为今天的一元钱以外,我觉得故乡的时空就在此时此刻凝固住了。
         到站了,我站在过街天桥上,放眼望去,想从鳞次栉比的楼群之中找出当年的又一顺,庆丰包子铺,迎春饺子店,桂香村南味点心店,西单菜市场,西单商场,西单浴室,少年儿童书店……结果找到的只是交错叠映在既往的方位和印象,还有思旧的心潮翻涌,以及归乡的珠泪盈眶……九月正午的骄阳,晒得我出了一身大汗,心底里是杂陈五味的甜咸酸麻辣汤。
 
       有几张字画需要装裱,还想再刻两枚新的名章。返乡的匆匆而来促促而往,让我根本没有时间和耐心在家中数十个纸箱子里去找当年玩篆刻的那些工具和家什,于是想都没有想,拔脚就去了琉璃厂。母亲特意叮嘱我,多问几家价钱,小心上当!琉璃厂于我并不陌生,去国离乡之前,时不时的和一道酒肉朋友来此饮茶聊天,以去去肠胃里的油腻和商场上的市侩之气。如今的它,似乎没有多大改变,就连那座茶楼,也还是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依然风采。嫁给山西籍先生的我,好歹也被他熏陶了这么多年,所以精打细算的民俗,省吃俭用的传统,既往票号钱庄的大户外加辈出财政部长的人情风土,总算是把我这个有钱就花,从不理财的北京媳妇调理过来了。我来来去去走了两趟,支起耳朵听行价,挑顺眼的人搭话。整条街除了胡同深处的小门脸儿里还能响起字正腔圆的京声韵响,满大街竟然早已被端砚徽墨湖笔宣纸的厂家代理占领,喜爱越剧沪剧的我能毫不费力的听懂上海话,却在这一片南音的此起彼伏中失落。间或还有穿金戴银身着民族服饰的藏人,手里拈着一块,袖里又携着一块穿着彩结的羊脂玉望着晃着,晃着望着,无声的走过。
 
 
       最终驻足在一家小店门口,店外没有人聊天,店内也没有人看店,我细细地打量着,直觉告诉我:就是它了。邻居走过来向我说道,店主去吃饭,一会儿就回来。主人是一位诚正又朴实的老者,眼睛里闪着城市里熙熙攘攘名来利往中很少见的清澈之光。讲价的时候,因为有事先的准备,我只听他说,一板一眼的解释里,有十分熟悉的另一种乡音,很是想问一句的我挑了一下眉,按捺住了,谈妥了价钱,约好过两日来取。交付押金之前老者递给我一张名片,别致的抬头是“晋北篆刻人”,我没有再按捺,直接带着耳濡目染练就的先生老家那里的乡音发问,老者的家在山西应县——应县有全世界最大的木塔,我去过三次,最近的二零零八年还在那里喝过凉粉。这世界真是太小了!我没有照着规矩先交一半押金,而是直接就付全款了,为的是那一份敢于离乡背井闯荡京城的勇气,在他这把年龄;也为试试人与人之间萍水相逢时相互的那份信任,凭借着被自称为“土话”的晋北乡音。再去的那天下午,琉璃厂竟然也堵车,勉勉强强能通过小汽车的街道里,因为有双向行驶的车辆互不相让而僵持在了街巷。幸亏我是步行去的,三让两绕,就到了店主的门脸前面。老者早就已经准备好,见我来了,一脸微笑地向我展示着他的作品,自信的脸上写满了作为一位民间艺术家的自豪!



评论专区

然无恙2014-11-20发表
光顾着和老四白相,勿晓得怠慢了侬。老四搞啊搞,搞得吾哈哈笑笑,合不拢口。谢谢侬,星期五老地方碰头,不见不散。
安红2014-11-20发表
施大侠腕中小小一抖“也”字,安小妹心下大大一个惊喜。得遇同道,真好,哪天一起去喝一杯。
bo2014-11-20发表
同意老四,气氛,城市文化上也像。
读者**2014-11-20发表
呵呵呵,京腔还好了,若是广东话就彻底玩完了。
安红2014-11-20发表
施大侠腕中小小一抖“也”字,安小妹心下大大一个惊喜。得遇同道,真好,哪天一起去喝一杯。
无恙2014-11-20发表
一泓姐还是仰望子胡的好,他“吃空额”屈尊降为师长,我”造花名“被人控股,只能在“雨村门徒”开列的“护雅符”里排个旅长,也不知道司令和军长在哪里?
施国英2014-11-20发表
安红,哪天我们可以聊聊书画的。
素素2014-11-20发表
那好吧 俺走了 再也不来了 没一个热心肠的 俺都这样了 你们还
2014-11-20发表
一泓姐别再提旅长职衔了,无恙哪里承受得起。还金陵一个清静吧,让雨村门徒也好著述。
故乡的云2014-11-20发表
似乎有个小小的笔误——重庆,而不是崇庆?
无恙2014-11-20发表
八十万禁军教头,那是林冲,豹子头。
bo2014-11-20发表
北京大概已经变得我全不认得了。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关于老北京的回忆,附着海达。莫里森的旧照片,那时候的北京城,还有骆驼和大雪。很多感想,不过由于忙碌,就顾不得抒怀了。
少林小子2014-11-20发表
我靠!三妈的!
老四2014-11-20发表
俺不觉得梁有什么了不起,她只是能折腾,特别是在主流社会,收了几个洋学生,这一点倒是,给弘扬中华文化做了点贡献
bo2014-11-20发表
北京大概已经变得我全不认得了。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关于老北京的回忆,附着海达。莫里森的旧照片,那时候的北京城,还有骆驼和大雪。很多感想,不过由于忙碌,就顾不得抒怀了。
无恙2014-11-20发表
回武松:不怕,你一来,大虫就闪了,其中有一只还是母大虫。
老四2014-11-20发表
瞧把bo儿乐的!猜无恙并不费力气,有本事你猜猜俺是谁?玩过非常了得吗?猜对三个就可以去欧洲十国游喽!
无恙2014-11-20发表
谢过白丁夸奖,无恙自是好好努力才行,一定不负你的期望。
无恙2014-11-20发表
韩寒当年写三重门,今天要做醉八仙。
老四2014-11-20发表
弄几首回文诗给俺看看呗
无恙2014-11-20发表
八十万禁军教头,那是林冲,豹子头。
跟帖指南2014-11-20发表
由于谭网主在搞科学实验,所以,不是所有贴子都可以随便跟帖的。但是,不管怎样,帖子也还是可以跟的,只要您按照俺的做法:您能输入验证码吗?如果输不进去怎么办?俺建议您,不管验证码是否输入,只管提交。电脑一定会不高兴:请输入验证码。这个时候您再输如验证码,就成了。
施国英2014-11-20发表
原来安红也喜欢书画篆刻。好。
读者20462014-11-20发表
这悉尼滩上有个梁小平大师,不知楼主是否听说过?
然无恙2014-11-20发表
光顾着和老四白相,勿晓得怠慢了侬。老四搞啊搞,搞得吾哈哈笑笑,合不拢口。谢谢侬,星期五老地方碰头,不见不散。
yin2014-11-20发表
冲林,不是卓别林
少林小子2014-11-20发表
对不起,楼主,俺不是骂你,俺只是……只是……不,不是只是,是必须滴……俺必须骂,必须火,火了就阴转晴……对不起,是阴转阳,就有桃花运了……都是为了这该死的桃花运……
翁友芳2014-11-20发表
深有同感,记得每次回家总会出点洋相,公交车上的遭遇我也遇到过.现在回国,故乡变的陌生了,却总想找回那份亲切,那份属于自己的美好记忆.可是总觉得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了.听说过边缘人,恰是我们这些海外游子真实写照. 然无恙-无恙-安红.芳草地此致敬礼!
ran2014-11-20发表
回tian:我怀揣马勺走在马路上——成(盛)心的。验验你的视力,(*^__^*) 。
无恙2014-11-20发表
回芳草地:借芳草地常绿常新的好笔名,为澳华文学网再增一层新郁和春意,把我们这些边缘人的心灵家园妆点。
yin2014-11-20发表
小子,再骂都不够火候,建议你改个字,“少”改为“烧”,保你阳刚。
安红2014-11-20发表
回一泓姐:你个好家伙,回来了,田地众多吻那里见过你,就是不敢确定是真是“甲”?又有新朋旧友来凑热闹,等你一起呢,来得正是时候!猴妹听子胡君劝,披了众多马甲,从单个字到多个字,应有尽有.....
老四2014-11-20发表
从城市结构上看,我更觉得,墨尔本像北京,悉尼像上海
白丁2014-11-20发表
这一位……看上去像是位新写手,不过文字很好,有些功夫……嗯,再磨练几年,准成!先给你道个喜!
安红2014-11-20发表
好。一言为定。
然无恙2014-11-20发表
敢问潇湘雨是何方人士?莫非也是北京人不成?
yihong2014-11-20发表
民俗乃地域之大雅。
ran22014-11-20发表
小红妹岂能屈就旅长,做军委主席还得看咱妹妹愿不愿赏脸呢。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那“雨村门徒”把无恙的兵丁写多了,金陵就真的住不下了,咱体谅“雨村门徒”的难处,不根究了,啊。
读者*2014-11-20发表
不能随俗
bo2014-11-20发表
终于知道了无恙是边果!庆祝一哈!
tian2014-11-20发表
“找到的只是交错叠映在既往的方位和印象,还有思旧的心潮翻涌,以及归乡的珠泪盈眶……”是啊,还能找到什么呢?可能只有这些了。还好,在结尾处,遇到一位可以“直接付全款”的“晋北篆刻人”。
2014-11-20发表
素素别走,怪我话说的不婉转,一个巴掌难出响,一厢情愿不久长。只是劝劝,想开些。
无恙2014-11-20发表
回老四: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板凳各有所用,挑者坐者各取所长。谁也没有强迫扁担一定要绑在板凳上......梁女士回文诗写得很好,无恙佩服。
无恙2014-11-20发表
谢过白丁夸奖,无恙自是好好努力才行,一定不负你的期望。
tian2014-11-20发表
题目和“因为姓马所以叫马路”那篇很像啊
安然无恙2014-11-20发表
回读者**,不是读者***,一定要看清,否则拎勿清。当年家母的同事从内蒙初到北京,因为听不懂售票员喊"大栅栏"——北京话念:"大煞烂儿",而错过站。当时没敢问,回家查字典,第二天到办公室请教大家,一板一眼地问,我哪里念错了?结果引来哄堂大笑!
潇湘雨2014-11-20发表
是的,俺是北京那嘎达的
素素2014-11-20发表
俺没走 怎么能走呢 好不容易才创下垫知名度 俺只是赌气 就说了那么一句 俺还会经常来 路见不平的时候 也还会说几句 俺萌是萌了点 可字俺还是会写的 再说了 反正 闲着也是闲着 呆着也是呆着 活着也是活着
读者20122014-11-20发表
能不随俗?不能随俗!随也不随俗中俗。
佩芳2014-11-20发表
安红的美文,总带给人欣喜。最喜欢这一段:“我没有照着规矩先交一半押金,而是直接就付全款了,为的是那一份敢于离乡背井闯荡京城的勇气,在他这把年龄;也为试试人与人之间萍水相逢时相互的那份信任,凭借着被自称为“土话”的晋北乡音。”美丽的心灵在此闪现,高尚的品格,让人平添一份信心。
潇湘雨2014-11-20发表
是的,俺是北京那嘎达的
怡红2014-11-20发表
那阮小二瞎掰什么,军委、金陵,住不住得下分明是阿房宫嘛。依我看安妹儿做八十万禁军教头最合适,就像子胡那“师长”,既不失军衔,又都有师表的暗喻。
yin2014-11-20发表
冲林,不是卓别林
韩寒2014-11-20发表
透露下我们的评选计划:1,八仙;2,京城四少;3,五虎上将(吊睛白额是首选,还有老四,其他待定);4,最佳马甲(分一二三等奖,奖金分三个250,两个250和250不等)。今 天先到这里了,明天还要早起赛车呢。
bo2014-11-20发表
终于知道了无恙是边果!庆祝一哈!
读者**2014-11-20发表
被作者的一口京腔感染了,恍如回到行人摩肩接踵的京城的大街小巷。不过我喜欢北京。
无恙2014-11-20发表
回武松:不怕,你一来,大虫就闪了,其中有一只还是母大虫。
故乡的云2014-11-20发表
似乎有个小小的笔误——重庆,而不是崇庆?
安红2014-11-20发表
谢谢故乡的云,就这么缓缓地飘过来......是崇庆,不是唱红歌的重庆。温江,大邑(刘文彩收租院),崇庆,距离成都不远,我是在那里长大的......
老四2014-11-20发表
瞧把bo儿乐的!猜无恙并不费力气,有本事你猜猜俺是谁?玩过非常了得吗?猜对三个就可以去欧洲十国游喽!
无恙2014-11-20发表
韩寒当年写三重门,今天要做醉八仙。
无恙2014-11-20发表
回老四: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板凳各有所用,挑者坐者各取所长。谁也没有强迫扁担一定要绑在板凳上......梁女士回文诗写得很好,无恙佩服。
2014-11-20发表
素素提到萌,草下日月明,明日月上草,还有别解吗?
无恙2014-11-20发表
八十万禁军教头,那是林冲,豹子头。
读者**2014-11-20发表
呵呵呵,京腔还好了,若是广东话就彻底玩完了。
安红2014-11-20发表
致网主:有一笔误,“北京的四六城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含义”——应为“四九城”,可否帮助改正?
素素2014-11-20发表
那好吧 俺走了 再也不来了 没一个热心肠的 俺都这样了 你们还
翁友芳2014-11-20发表
深有同感,记得每次回家总会出点洋相,公交车上的遭遇我也遇到过.现在回国,故乡变的陌生了,却总想找回那份亲切,那份属于自己的美好记忆.可是总觉得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了.听说过边缘人,恰是我们这些海外游子真实写照. 然无恙-无恙-安红.芳草地此致敬礼!
无恙2014-11-20发表
老四竟然能找到施大侠的“二八论”,又晓得梁小平女史能折腾,在主流社会教洋学生传播弘扬中华文化——这些无恙竟然都不知道!无恙耍个赖皮,干脆就麻烦您大驾受累,自己去找找梁女士的回文诗吧!
读者**2014-11-20发表
被作者的一口京腔感染了,恍如回到行人摩肩接踵的京城的大街小巷。不过我喜欢北京。
wuyang2014-11-20发表
回老四和bo,我喜欢北京,也喜欢上海;喜欢悉尼,想说也喜欢墨尔本,就是还没有去过,所以不知道喜欢不喜欢,有机会去了再说。
跟帖指南2014-11-20发表
由于谭网主在搞科学实验,所以,不是所有贴子都可以随便跟帖的。但是,不管怎样,帖子也还是可以跟的,只要您按照俺的做法:您能输入验证码吗?如果输不进去怎么办?俺建议您,不管验证码是否输入,只管提交。电脑一定会不高兴:请输入验证码。这个时候您再输如验证码,就成了。
2014-11-20发表
一泓姐别再提旅长职衔了,无恙哪里承受得起。还金陵一个清静吧,让雨村门徒也好著述。
老四2014-11-20发表
弄几首回文诗给俺看看呗
无恙2014-11-20发表
回芳草地:借芳草地常绿常新的好笔名,为澳华文学网再增一层新郁和春意,把我们这些边缘人的心灵家园妆点。
2014-11-20发表
素素别走,怪我话说的不婉转,一个巴掌难出响,一厢情愿不久长。只是劝劝,想开些。
2014-11-20发表
回bo:我也是出了国之后才看到莫里森的照片的,配着《城南旧事》,想着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建议,可惜了,那么一座九门名城......今人要想瞻仰一下既往,只能遛遛北海的团城了......
子胡2014-11-20发表
安红好篆刻书法?!改日写上几字,刻上几方也好让子胡开开眼界。子胡除测字之外还能从笔画中识趣。叹如今的文人打成句子可以唬唬人,轮到他写字那就是要了他的命。整个儿就是毛将军旧友,新宇君同班,不堪入目。
安红2014-11-20发表
回少林小子:反念之为——子小林少,即使遇火成阳也未必就能持久。须知道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命运之于人,实在是可遇不可求,随缘,随心,随性,随遇而安吧。骂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燃得肝火更旺,阴虚阳亢。
少林小子2014-11-20发表
我靠!三妈的!
yihong2014-11-20发表
民俗乃地域之大雅。
烧林小子2014-11-20发表
俺最喜欢听别人意见了
安红2014-11-20发表
回子胡:篆刻的家什悉数留在故土,多年不触,手生;毛笔字时常写写,却又因地毯之家最怕泼墨染黑,只能小打小闹。此次返乡最大的收获是淘了两套文房第五宝——水写书法卷轴,虽说练习时力道不同,但用来给孩子们开笔启蒙足够了。改日品茶,饮酒,测字并凑趣!
wuyang2014-11-20发表
回老四和bo,我喜欢北京,也喜欢上海;喜欢悉尼,想说也喜欢墨尔本,就是还没有去过,所以不知道喜欢不喜欢,有机会去了再说。
ran22014-11-20发表
小红妹岂能屈就旅长,做军委主席还得看咱妹妹愿不愿赏脸呢。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那“雨村门徒”把无恙的兵丁写多了,金陵就真的住不下了,咱体谅“雨村门徒”的难处,不根究了,啊。
读者20462014-11-20发表
这悉尼滩上有个梁小平大师,不知楼主是否听说过?
无恙2014-11-20发表
回读者2046:梁小平女士的大名我初到悉尼就听说过,2004年休产假时曾经联系过,只是因为上课的地点时间都不合适,没有能成为她的门生。倒是我的好友阿理也曾我介绍梁女士,在阿理家,欣赏过梁的大作。今年一月底有幸初见,气质高雅,纤尘不染,颇有仙风道骨。
无恙2014-11-20发表
一泓姐还是仰望子胡的好,他“吃空额”屈尊降为师长,我”造花名“被人控股,只能在“雨村门徒”开列的“护雅符”里排个旅长,也不知道司令和军长在哪里?
安红2014-11-20发表
好。一言为定。
ran2014-11-20发表
回tian:我怀揣马勺走在马路上——成(盛)心的。验验你的视力,(*^__^*) 。
佩芳2014-11-20发表
安红的美文,总带给人欣喜。最喜欢这一段:“我没有照着规矩先交一半押金,而是直接就付全款了,为的是那一份敢于离乡背井闯荡京城的勇气,在他这把年龄;也为试试人与人之间萍水相逢时相互的那份信任,凭借着被自称为“土话”的晋北乡音。”美丽的心灵在此闪现,高尚的品格,让人平添一份信心。
安红2014-11-20发表
谢谢故乡的云,就这么缓缓地飘过来......是崇庆,不是唱红歌的重庆。温江,大邑(刘文彩收租院),崇庆,距离成都不远,我是在那里长大的......
一泓2014-11-20发表
小红妹,你这小妖猴每根毫毛都那么才气,姐不敢再与你数几同了,乖乖儿仰望您吧。
施国英2014-11-20发表
安红,哪天我们可以聊聊书画的。
读者20122014-11-20发表
能不随俗?不能随俗!随也不随俗中俗。
少林小子2014-11-20发表
对不起,楼主,俺不是骂你,俺只是……只是……不,不是只是,是必须滴……俺必须骂,必须火,火了就阴转晴……对不起,是阴转阳,就有桃花运了……都是为了这该死的桃花运……
素素2014-11-20发表
俺没走 怎么能走呢 好不容易才创下垫知名度 俺只是赌气 就说了那么一句 俺还会经常来 路见不平的时候 也还会说几句 俺萌是萌了点 可字俺还是会写的 再说了 反正 闲着也是闲着 呆着也是呆着 活着也是活着
tian2014-11-20发表
题目和“因为姓马所以叫马路”那篇很像啊
无恙2014-11-20发表
索索素素,我看你快成祥林嫂了,阿毛剥豆,阿毛剥豆,狼来你在,子胡都不敢露面了。
韩寒2014-11-20发表
透露下我们的评选计划:1,八仙;2,京城四少;3,五虎上将(吊睛白额是首选,还有老四,其他待定);4,最佳马甲(分一二三等奖,奖金分三个250,两个250和250不等)。今 天先到这里了,明天还要早起赛车呢。
bo2014-11-20发表
同意老四,气氛,城市文化上也像。
安红2014-11-20发表
回子胡:篆刻的家什悉数留在故土,多年不触,手生;毛笔字时常写写,却又因地毯之家最怕泼墨染黑,只能小打小闹。此次返乡最大的收获是淘了两套文房第五宝——水写书法卷轴,虽说练习时力道不同,但用来给孩子们开笔启蒙足够了。改日品茶,饮酒,测字并凑趣!
然无恙2014-11-20发表
少林小子来曲卡拉OK也比骂街强呀,听说你是OK亚军,本主最爱听老歌了。
yin2014-11-20发表
小子,再骂都不够火候,建议你改个字,“少”改为“烧”,保你阳刚。
安红2014-11-20发表
回一泓姐:你个好家伙,回来了,田地众多吻那里见过你,就是不敢确定是真是“甲”?又有新朋旧友来凑热闹,等你一起呢,来得正是时候!猴妹听子胡君劝,披了众多马甲,从单个字到多个字,应有尽有.....
老四2014-11-20发表
俺不觉得梁有什么了不起,她只是能折腾,特别是在主流社会,收了几个洋学生,这一点倒是,给弘扬中华文化做了点贡献
安然无恙2014-11-20发表
回读者**,不是读者***,一定要看清,否则拎勿清。当年家母的同事从内蒙初到北京,因为听不懂售票员喊"大栅栏"——北京话念:"大煞烂儿",而错过站。当时没敢问,回家查字典,第二天到办公室请教大家,一板一眼地问,我哪里念错了?结果引来哄堂大笑!
2014-11-20发表
素素提到萌,草下日月明,明日月上草,还有别解吗?
无恙2014-11-20发表
八十万禁军教头,那是林冲,豹子头。
一泓2014-11-20发表
小红妹,你这小妖猴每根毫毛都那么才气,姐不敢再与你数几同了,乖乖儿仰望您吧。
武松2014-11-20发表
酒家说,有两只大虫在此扰民,俺过来看看
子胡2014-11-20发表
安红好篆刻书法?!改日写上几字,刻上几方也好让子胡开开眼界。子胡除测字之外还能从笔画中识趣。叹如今的文人打成句子可以唬唬人,轮到他写字那就是要了他的命。整个儿就是毛将军旧友,新宇君同班,不堪入目。
读者*2014-11-20发表
不能随俗
潇湘雨2014-11-20发表
楼主的大作勾起我的思乡之情了
怡红2014-11-20发表
那阮小二瞎掰什么,军委、金陵,住不住得下分明是阿房宫嘛。依我看安妹儿做八十万禁军教头最合适,就像子胡那“师长”,既不失军衔,又都有师表的暗喻。
佩芳2014-11-20发表
然无恙也说沪语,还能听懂粤语,说婆家的晋语。还有很多外国语。真了不起。才女就是零舍唔同。咱也说句偷学得到的广东话。哈哈哈!
佩芳2014-11-20发表
然无恙也说沪语,还能听懂粤语,说婆家的晋语。还有很多外国语。真了不起。才女就是零舍唔同。咱也说句偷学得到的广东话。哈哈哈!
无恙2014-11-20发表
索索素素,我看你快成祥林嫂了,阿毛剥豆,阿毛剥豆,狼来你在,子胡都不敢露面了。
施国英2014-11-20发表
原来安红也喜欢书画篆刻。好。
索索2014-11-20发表
为了逃避老四的跟踪 俺来到这里 可是 可是 这里怎么也有老四啊 你个死老四 人家走到哪里 你就跟到哪里 讨厌你 对了 俺不叫素素了 俺现在叫索索 子胡说教素素不好 就是空白的意思 空白 是不是就是说 俺没脑子啊 不 俺有脑子 这不还能写东西呢嘛 俺突然明白了 子胡是在耍俺 哼哼
无恙2014-11-20发表
老四竟然能找到施大侠的“二八论”,又晓得梁小平女史能折腾,在主流社会教洋学生传播弘扬中华文化——这些无恙竟然都不知道!无恙耍个赖皮,干脆就麻烦您大驾受累,自己去找找梁女士的回文诗吧!
安红2014-11-20发表
致网主:有一笔误,“北京的四六城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含义”——应为“四九城”,可否帮助改正?
然无恙2014-11-20发表
少林小子来曲卡拉OK也比骂街强呀,听说你是OK亚军,本主最爱听老歌了。
烧林小子2014-11-20发表
俺最喜欢听别人意见了
无恙2014-11-20发表
谢yin语带双关,妹子领教了。早晚要冲林,只是时候...未到。
索索2014-11-20发表
为了逃避老四的跟踪 俺来到这里 可是 可是 这里怎么也有老四啊 你个死老四 人家走到哪里 你就跟到哪里 讨厌你 对了 俺不叫素素了 俺现在叫索索 子胡说教素素不好 就是空白的意思 空白 是不是就是说 俺没脑子啊 不 俺有脑子 这不还能写东西呢嘛 俺突然明白了 子胡是在耍俺 哼哼
武松2014-11-20发表
酒家说,有两只大虫在此扰民,俺过来看看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