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靈與肉
作者:张劲帆  发布日期:2011-06-07 02:00:00  浏览次数:2190
分享到: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男主人公是一個鬼魂,愛上了一個身為女外科醫生的凡人,他時時隱身跟隨著她,穿門入牆,毫無阻礙,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愛戀上,不用分心去考慮任何生計問題,因為他是不需要吃飯住房的。然而僅有精神的愛是不完整的愛,他也渴望得到肉體的愛,他便在她面前現身示愛,可是他卻沒有凡人的感覺,沒有痛感也沒有快感,他幫她切菜時菜刀切過他的手指,既不流血也不疼,她才發現他不是活人,拒絕與他相愛。他為沒有肉體的痛苦而感到精神痛苦,這個因早年墜樓而身亡的鬼魂於是跳樓殉情,這一跳卻跌出了一身血,跌成了活人,他為流了血而欣喜若狂,趕去見心上人,他沒有錢買火車票便上不了車,徒步行走被一場大雨淋成落湯雞,又冷又餓,到了醫院又被門衛攔住不讓進,好事多磨,當然最後他還是與女醫生達成了靈與肉的完美融合。可惜好景不長,他剛剛活過來,她卻在車禍意外中喪生,倆人又陰陽兩隔了,他蹈海再一次自殺,讓自己的靈魂去追隨她的靈魂。
        這故事看上去荒誕不經,其實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們需要精神的愛也需要肉體的愛,只有其中一方面的愛是不完整的。但是精神與肉體合一,就生出許多的不自由。勇於克服肉體的羈絆,便能夠進入化境。
        人之區別於動物在於人有智識和情感,人只有充分地享受精神生活才真正稱得上過的是人的生活。但是人生來就背上了一個甩不開的負擔,就是人的肉體,按佛教的說法叫這身臭皮囊,你不得不伺候它,於是就得吃飯穿衣住房,人一生的相當大部分時間精力都花在了這方面,這是很無奈的事。記得我早年下鄉插隊,看到農民們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幹活,收工後吃罷飯就早早上床睡覺,為了第二天能起得早幹得動活。幹活是為了吃飯,吃飯又是為了幹活,周而復始。我就想,這和牛馬又有甚麼區別呢?這決不是我所渴望的生活。我認為,判斷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不單單是看他有多少錢,而是看他精神生活所占的時間比例和文化消費所占的支出比例有多大。我見過一對當鞋廠老闆的夫婦,他們每天工作七天,不停地趕活,錢是賺得不少,在邦黛海邊有近百萬的房子,開的是奔馳車,但是從來沒有時間旅遊、逛街、娛樂,和中國農民的生活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如果說,中國農民對生活方式是沒有選擇餘地的話,那麼這對老闆夫婦就是自動放棄選擇了,因此更為可悲。肉體限制著我們的某些自由,但並不是很難突破的,更限制我們自由的是觀念,你不去追求形而上,你就只能形而下,於是生活質量也就等而下了。在澳的同胞們,每個人都問問自己,你不遠萬里來到澳洲,追求的該是怎樣一種生活?
      上述影片給我們的另一啟示是,只要你有感覺,你就得同時接受幸福和痛苦。只有幸福而無痛苦和只有痛苦而無幸福都是不存在的。試想想,假使你的一條大腿失去知覺了,你敲它刺它也還覺得疼,你會因為沒有痛感而覺得幸福嗎?我想不會,因為你同時也感受不到按摩小姐的柔情按摩帶來的快感。
       精神上的痛苦和幸福也是如此,任何事情都是比較而存在的,沒有痛苦就比較不出幸福,比如說你有部二手舊轎車,你是覺得幸福呢還是痛苦?不跟別人比較就沒法說。如果你和左鄰沒有車的張三比,你該會感到幸福,但如果和右鄰有法拉利豪華車的李四比較,你卻會感到痛苦。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愛與別人比,有的人只和強的比,有的人只和差的比,這種單向的比較是不全面的,容易導致情緒和行動偏於一端。我看是上下都比才會看清自己的真實定位,同時擁有幸福和痛苦這兩種感覺是很好的,覺得幸福,就有一定程度的滿足,不會心態太不平衡,有利於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而覺得痛苦呢,就會不滿足於現狀,奮起直追,有利於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
       苦難是一種財富。艱苦家庭出來的孩子往往比紈绔子弟成器。古往今來大凡有些成就的人都多多少少嘗受過苦難,比如中國現任總理朱鎔基若沒有二十年當右派的經歷,恐怕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作為。我們來到澳洲,為了追求幸福而經歷了許多痛苦,有不少朋友化解不開痛苦,消沈在長籲短歎之中,於事無補因而於己無益。讓我們像擁抱幸福一樣坦然地擁抱痛苦吧,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東西,成功與失敗,幸福與痛苦,都是人生道路上燦爛的朝霞,哪怕你碰到天大的痛苦,對自己說一句:“沒有過不去的今天”,你就坦然了。
 
原發表於1998年?月?日澳洲《東華時報》



评论专区

长沙周国环2014-11-20发表
人人都向往有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可是桃花源里的人不就是吃饭睡觉劳作三件事吗,也没见他们有什么别的追求,可是却被陶渊明写得那么神神秘秘,也被无数人心驰神往。我们这代人虽然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如意,但总的来说以前那些钱不多的日子,也还是让人过得很朴实,很安全,很舒心。很多人拼拼打打之后,到头来渴望的还是一种日出而耕日入而息的再普通不过的平凡生活。即使是亿万富翁,他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其实很简单。
进生2014-11-20发表
这是一篇勇敢的“书呆子”才写得出的文章。比如:精神生活所占的时间比例和文化消费所占的支出比例”,但他又有读书人的机灵,说:“更限制自由的是我们的观念”。谈论这类话题,只能涉及整体与整体之间的认知,他们之间的交集与不同(当然包括”观念“)。在这点上,例子从来不是证据。这类文章极难写好,常常是吃力不讨好:依然似是而非,只能认一单个的事实而已。
长沙周国环2014-11-20发表
人人都向往有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可是桃花源里的人不就是吃饭睡觉劳作三件事吗,也没见他们有什么别的追求,可是却被陶渊明写得那么神神秘秘,也被无数人心驰神往。我们这代人虽然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如意,但总的来说以前那些钱不多的日子,也还是让人过得很朴实,很安全,很舒心。很多人拼拼打打之后,到头来渴望的还是一种日出而耕日入而息的再普通不过的平凡生活。即使是亿万富翁,他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其实很简单。
进生2014-11-20发表
这是一篇勇敢的“书呆子”才写得出的文章。比如:精神生活所占的时间比例和文化消费所占的支出比例”,但他又有读书人的机灵,说:“更限制自由的是我们的观念”。谈论这类话题,只能涉及整体与整体之间的认知,他们之间的交集与不同(当然包括”观念“)。在这点上,例子从来不是证据。这类文章极难写好,常常是吃力不讨好:依然似是而非,只能认一单个的事实而已。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