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都知道我是正正宗宗的海南裔——祖上海南人,妻子海南人,海南色彩浓,以海南为荣的海南琼崖人。也曾经多次问我海南鸡饭的事,说:为何到海南岛游,吃不到正宗海南鸡饭等等问题。
在我看来,海南鸡饭不再是海南人的专有佳肴,也不再是中国人的特有食品。因为在许多非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有HainanChiken。它的闻名于世,除了好吃,也因为饭菜合一,用之简单,食之方便。另一原因是其不受宗教限制。我相信: 英国人如果说有太阳照到的地方,就有英国国旗;中国人说有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我就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海南鸡饭。一点儿都没有夸张。
自有记忆,我就知道了海南鸡饭,且印象鲜明得很。每次过年过节,或家中来了什么客人,我家就有海南鸡饭上桌。我家也常年养有母鸡数只,随时可以整治一餐地道的海南鸡饭。而孩提时代,因家的经济环境不是太好,家中孩子又多,每每杀鸡煮鸡饭,必须平均地论人计件,每人分得一块鸡肉.。物以稀为贵下,海南鸡饭就成了难忘的家乡菜了。伴着大好节日,存我记忆。最好吃的鸡饭,莫过于腌鸡做成的鸡饭。
海南鸡饭,是否海南人的首创,我不确知。确定的:先母从海南家乡来南洋时,早已会煮弄海南鸡饭了。使我为荣的:无论我走到那个角落,所吃的海南鸡饭,都没有自家煮的好吃。尤其母亲所调治的蘸料,竟然没有一家可比。我家的海南鸡饭,或许因为鸡是自养的,母亲不让她们走动,吃的都是玉米,掺入炒香的芝麻,煮出的鸡金黄黄,油滑滑的,鸡肉既软又香。用鸡油和蒜茸煮成的饭非常好吃,母亲调制的蘸料更是讲究:那是姜葱蒜,鸡油,生抽,金桔和香菜的总汇。姜不可太老也不宜太嫩,生抽必须是鹅标酱青,金橘必须半生半熟的,鸡油一定要漂在鸡汤最上层。
六十年代中我去椰城闯荡时,因经常到快乐世界和朋友汇合,交换商场情报,玩乐喜庆。那里的<又一村海南鸡饭>(FajarRestourant)是首都知名的餐厅。海南乡亲情浓意厚,老板王昌鑑先生,一听我的海南话,马上站立握手言欢。 原来我们都来自海南鸡饭的产地——文昌县人。认识后,我的饭钱就特别优待了。喜欢说话的我,当然不放过有关鸡饭的话题啦!
他说:“鸡饭的美味脱离不了三大因素: 鸡一定要既肥且嫩,最好是只生过一两次蛋的肥嫩母鸡;饭一定要油香粘滑;蘸料一定要合乎标准。他宁愿付二成加价,要鸡贩送来合乎他条件的鸡只,还得通过他自己的把关检验。鸡只一到,他就坐上他的龙藤椅,腾出一个空篮,把鸡儿逐一提出,以他的中食两指,按鸡的肛门处,肛门口不超过二指的取,放入空篮内,不合格者带回。问他何故,他说肛门大,则生蛋已多,肌肉必老粗。做鸡饭除了白米,也加些糯米,求其粘滑,最后由他亲自调入姜蒜鸡油。蘸料就只有他自己调制了,是他的拿手秘诀,不交其他厨师。如此严格把关,谨慎要求,难怪他的海南鸡饭是如此受人欢迎。可惜,他离世之后,他的子嗣没有继承他的精神和坚守原则,以致于生意大不如前!
经常听到朋友抱怨:到海南岛,没吃到正宗的海南鸡饭。我的观察所得:这或许是星马一带的海南人,用当地的香料和原材料,配合他们的口味,改良了原海南鸡饭所致。如蘸料中加入了辣椒和金橘的;而海南岛的生抽,也没有南洋的酱青味道好。何况,经过多年来政治的动荡,斗争运动的频繁,饥荒的影响,在有得吃就好的心情下,那有思变改良的心思?星马一带的海南鸡饭,肯定更适合我们的口感,这是事实。
多年前,曾经考虑过要到海南岛开创《莫哥海南鸡家庄》,计划已拟好,合作伙伴已谈好,希望在印尼失去的渔家庄,能换成海南的鸡家庄。只是,万事皆备只欠东风(准证)时,东风未到,却发生了意外——合伙人莫哥突然去世,计划终于胎死腹中;加之本人退休后心里求稳求安,也就不再不自量力了。不能为我祖乡奉献,参与打造宝岛,始终是我的遗憾。愧对祖先,心甚难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