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作家苏虹忆旧文章《书声已远 墨香犹存》,其所叙往事,尽与书籍关联。苏教授经年累月,缠斗万卷,令人惊艳。
其中一段,说他某日与沪上文友小酌。“小酌”二字入眼,我顿时心动,因这绝不会有吆五喝六、猜拳行令。见过多少嗜酒之徒(男女均有),故意迟到片刻,上桌便虔诚谢罪,自罚三杯;继而再喝,疾速“高”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一场餐叙兵荒马乱。而货真价实的小酌,断不会出现如此爆燃式闹腾。
张罗“饭局”的朋友,将一位管先生介绍给苏虹。苏吃了一惊,激动溢于言表,因他发蒙不久(八九岁),便读过管老的诗作(并非儿歌)。一提当年,老爷子的神情,同样喜出望外。两位陌生人,跨越时空相遇,众人称奇,举杯庆贺,小酌飘溢出意外喜悦。
无独有偶。十几年前,我出差重庆,市作协朋友张罗接风,还询问我的喜好,场面人多人少,他们全能调理。我赶紧道谢:小酌为宜。
雅间里,当介绍到紧邻的老者叫陆棨,我突地被一种讶异击中,弹离座椅:“陆老,我买过您的《重返杨柳村》啊。”又随即告他,芙康时年十五。老爷子听罢,眉梢一扬,与我紧紧相拥。
我本无众人面前“朗诵”诗文的恶习,但陡然见到少时偶像,竟神来气旺,不顾体统,脱口而出:
重返杨柳村,
心要蹦出怀。
十二年啊,
十二年后我又来。
陆老那晚非常愉快,谈兴甚浓,与大伙儿一边聊天,一边浅饮。话题都在文坛,转圈全是书刊。
近些日子,我开始清理书橱,已剔除不少出自当代 “大师”“文豪”之手的破烂。令人亲切的诗集《重返杨柳村》,仍居显要处。翻开重温,每一字的素面朝天,每一行的言之有物,每一段的大致规整、押韵,每一首的真情实感,无不坚守着新诗的立身之本。
该书于我,还有另一层备忘。记得当年在书店,几番放下又拿起。因囊中羞涩,犹疑不定,如若买卖成交,定会牵连别的零花。最后意识到,自己这叫患得患失,遂中止盘算,毅然携它回家。
从那以后,尽管一生清贫,几文碎银,来了又去,如若破费顺心,便不妨“手松”一点。又常见怀揣知遇之谊的朋友,桃来李答,更令凡俗岁月,环绕出盈盈生趣。
感谢苏虹,拳拳在念的文章,唤醒老汉一段往事
2025年8月31日,津西久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