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浅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作者:潘学峰  发布日期:2021-11-13 12:49:15  浏览次数:1863
分享到:


中国人有一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很早就听人说这句话,但从未琢磨其真正的含义。只是想当然地以为“物以类聚”是说“东西”有“扎堆儿”的本性,而“人”则喜欢“聚群”。现在看来,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我随职业是“分子医学”,但同时指导化学类研究生,且已培养多代,表明我也“懂”化学。确实,化学意义上的的元素、分子等物质确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具有或同或异的“反应能力”,比如“供电子”和“受电子”,形成“键”,又以“授受”程度分做“强、弱”,如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而弱键则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等。这决定了“元素”间“反应”/“作用”形成较高层级“分子”的“属性”。所形成的“分子”不论“大小”可以稳定存在于自然界。有些由于特定官能团上的电子所处微环境而造成“均一性”的差异,从而获得“极性”和“非极性”的属性。极性分子“喜欢”和极性分子相容,而非极性分子则“喜欢”和非极性分子相容。典型的案例是“水”和“油”,类似水的分子喜欢相溶,而类似油的分子喜欢彼此相溶,而油和水不相溶,分相存在成“油包水”和“水包油”。这就是化学家都知道的“Like to like”(相似相容)。上述一番“白话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以类聚”。那么,何以导致“人以群分”?

一、相同的“价值观”

人类社会有一个“价值观”问题。这体现“人”对“价值”的看法。“价值”是个经济学概念,说白了就是“值多少钱或金银”,一群人在一起对一件东西估价,有人觉得这东西值钱,有人觉得它不值钱,于是这群人就会因“价值观”分群。

二、性征

性征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最常见的“性征”当属“性别”,男性和女性(其生物学基础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基因组含有一条X染色体,一般来自母亲,通常需要表达携带的基因,因此男人的这条X染色体呈活性状态,因为其中有影响智力的基因,所以男人的智力更多取决于母亲的影响。而于此不同,女性的基因组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祖母,这两条X染色体不能同时表达母亲和祖母的智力基因,它们需要随机“灭活”备用,因此男性的聪明与否一定受其母的智力影响,而女性则有可能受其父的智力影响)。我们常见男人喜欢与男人“扎堆”,而女人喜欢和女人“扎堆”。这和价值观无涉,这是“天性”。

三、文化传统

人们通常喜欢以文化传统(文化定义十分不统一,据说存在着一百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无论如何,基于相同的“文化”的人喜欢“群聚”,并有利于形成“民族”等等。

四、利益关系

与“人以群分”相近义的话叫“拉帮结伙”、“报团取暖”“结党营私”等等” 这些都是说人以利益“群分”做“集团”的现象。

海外移民的问题

绕了一圈,最后还是扯出了“正题”,海外移民状态的人众何以“相处”?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我发现印、巴背景的移民更具亲和性,常见他们举办集体活动,也比较“报团”。当然这是在“英系文化”背景之下呈现的现象。而华人在同样的背景中则更喜欢独处。似乎对彰显个体价值的意愿更强。这真的很有意思! 在移民前,有一种强力的“约束”,人们处在“群里”相互竞争,以凸显个人价值。而移民后,就和前文说的“水包油”或“油包水”的分相类似,这种“分相”可以很容易透过印、巴背景的人看到,但华人移民却并不常见。在国内搞“统一战线”的人常说“海外”存在着“华人侨领”,即华人“报团取暖”的领头者。说实话,我自英国到澳洲历时数十载,除了听说有中国政府驻外机构时不时搞“统一战线”之外,还没听说有自发“长成”的“侨领”。


下一篇:李澤厚選了啥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