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步出雷池·一個移民的旅程 (51)
作者:李潤輝  发布日期:2010-11-05 02:00:00  浏览次数:2084
分享到:
39 章:千里覓古墳(2)
 
(承上)我們的小隊伍繼續奮鬦,有時候我們以爲已經找到了路,但它不久便逐漸消失了,我們再次被迫砍剁灌木叢、鑽經樹枝下的孔道、攀爬岩石、或涉過泥潭。最終,我們來到一塊小空地,仍是椏枝在上面覆蓋住的,一塊花崗岩墓碑從斜坡底伸出地面來。
 
“就是它!”胡伯舒了一口氣感歎地說道。君雄同意地點點頭,該墓碑刻有古老的字體,刻了的字體混在粗糙不平的花崗岩上使它很難辨認。
“這兒有好幾個墳墓是屬於你們祖先的,”胡伯告訴我說,“但其他那些在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被挪走了。”
“他們用石塊來建造養豬場,”君雄接著說,“好彩的是他們留下了這個比較古老的,但其實還有比這個更古老的墓碑。”
胡伯往墓碑上塗擦了一些濕泥以使雕刻字體顯現出來,以古體書法刻出:“皇清誥封…大夫,五品宜人,顯考灼卿,妣馮氏妣餘氏”。泥土的堆積使墓碑的底部看來像深埋於地。我們燒了一些君雄帶來的香和蠟燭,進行了祭祀。回到城鎮之後我立刻聯絡了劉主席,並要求允許保存墓地,她還同意考慮我補囘失掉的墓碑的要求。在跟她聊天過程中,我借機會詢問我們的族譜。
“恐怕沒希望找到任何記錄了,”劉主席告訴我說,“從前族譜是留在祠堂的,但隨著經濟發展,這些祠堂都已不復存在了。”
 
第二天,我們繼續取道去陳村。
 
悉尼順德同鄉會的會長Raymond Leung是我的好友,他也來自香港。在知道我的旅程之後曾主動聯繫了順德市政府的官員,因為陳村現在是隸屬於順德市。於是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順德市的政府大樓。當我們的車駛進順德時,我們的視野突然被一座巍峨耀眼的白色建築物所震懾,主樓高18層,寬度和高度差不多,頂上是一個圓穹形屋蓋,主樓兩側是一個長的,四層樓高的建築從後面繞囘成一個U字型結構。
“這便是你們的順德政府大樓了!”司機朱先生笑咪咪地告訴我,知道這一定會令我嘆賞,“順德現在是一個很富裕的地區啦。”
官員們以極大的熱情招待我們,並邀請我們在另一個同樣令人嘆賞的大樓裏共進午餐,但他們也告訴我族譜現在已經不可能找到了,因為陳村的祠堂已經被一家醫院所取代了。我們繼續向陳村進發,進入了一個高樓大廈的住宅區,許多都是三、四層高,屋頂有塔樓的府邸。妍姐的姊姊芳姐正在急切地等待著我們,隨後我們與她幾姐弟們的大家庭會面。
“我參加了你父母親在中山的婚禮呢,”芳姐在喝茶時告訴我說,“那時我才十二歲,婚後我還在你家裏留了數天,但我已是好久未去過中山了,我真想有機會再去一次!”
“哦,你一定要去,”我回答說。“中山現在是一個很漂亮的城市啦,不管我記得的哪怕只是一點一滴,我感覺今日的中山已改觀了很多。”
“我現在那裏一個人都不認識了,我本應該在你父母還在世的時候去的——你知道他們過去每年都至少回來一次的。”
“他們過來陳村嗎?”
“沒有,只是到中山,主要是掃墓,噢!他們已經有幾十年未來過了。”
“我知道你們互相通信…”
“是的,你父親常常給我寄你們的家庭照片,所以我很清楚的記得你們 ——但你和玲姊是我唯一見過面的…距離現在已經很久了。當你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你父母親帶你來這裏,在祠堂開燈,並把你寫進族譜裏…”芳姐無意中提到了幾個使我癡醉的字,我趕緊抓住機會問道:
“那麼現在族譜在哪裏?”
“哦!紹培留了一份。”她回答說,紹培是她三弟的兒子——我的侄子,與我年齡相若。他擁有一家工廠,生產壓力機等器材,僱傭了數百名當地的員工。紹培非常恭敬地拿出了族譜,我要求一份影本,不一會便在他辦公室完成了。那天晚上,我翻看了一下族譜,雖然大部分都是用古漢語寫成的,但我可以理解大概的意思,我找到在中山鳳凰山花崗岩墓碑看到的那灼卿名字——原來是我的曾祖父!
族譜顯示,最早期的李氏祖先源自位於中國西南的雲南省,李氏首次來廣東是在11世紀初,到達了位於陳村以東二十公里的番禺附近。從這裏開始算起,我是屬於第二十八代。我的祖先大約是在第八或第九代時從番禺移居到陳村的,第七代的宗祖名叫李昴英,出生於1201年,在宋代任高官,統治著超過三萬戶人家。皇帝封他為忠簡公,並授予他“木鵝”,敕准他把木鵝放進任何河流水道都可以取得途經的田地。李昴英不想佔有任何人的土地,就將木鵝帶到中國南部沿海地區,在那裏他將木鵝放出大海,因而領取了一個荒涼小島。
 
那島有一個名字——大嶼山。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