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不解“七夕”
作者:张镭  发布日期:2017-08-29 13:13:54  浏览次数:2277
分享到:

七月初七,这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情人节”。

这句话,我是从别人的文章里抄下来的,我甚至发现,在关于七夕的所有文字里,大家都把七夕视为一个浪漫的节日。

那么,七夕的浪漫究竟在哪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还得先把关于七夕的神话再复述一遍——

牛郎织女,实为天上的两颗星名。牛郎,指牵牛星;织女,指织女星。后来变成神话中人物。织女为天帝孙女,故亦称天孙。长年织造云锦,自嫁与河西牛郎后,织乃中断。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相会一次。故事初见于《古诗十九首》,至宗懔《荆楚岁时记》,内容有所发展。《风俗通》佚文又记织女会牛郎时,乌鹊于天河上为之搭桥,名为“鹊桥”。不少人在文章里写,拆散牛郎织女爱情的是王母娘娘,恩准他们每年七夕相会的也是王母娘娘。不知道这王母娘娘就是天帝呢还是天帝就是王母娘娘?

在诸多文献的记载里,七夕会是惹怒天帝的结局,与王母娘娘无关。而在民间,几乎众口一词,指认七夕会是王母娘娘所为。究竟是谁干的呢?既然是神话,自然也就没必要那么较真了。不过,关于天帝,包括《辞海》这样的工具书都没有令人满意的资料。倒是王母娘娘,仅《辞海》即记述得颇为周详——

西王母,亦称“金母”、“王母娘娘”、“王母”或“西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在《山海经》里,她是一个豹尾虎齿而善啸的怪物。在《穆天子传》里,则是一个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的妇人。到《汉武内传》里,却成为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并把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赐给武帝。《神异记》更为她编造了一个配偶东王公,一年一相会的神话故事。《太平广记》说东王公和西王母分管男仙、女仙的名籍。在后代小说、戏曲里,又称为“瑶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时,大开寿宴,诸仙都来为她上寿。旧时民间因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当然,最通俗的版本还是那个老掉牙的传说,牛郎和织女被天帝以天河相隔之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所有的乌鹊会飞到天河边,翅膀连着翅膀搭成一座鹊桥,让他们得以相会。

这个传说听起来真是很美,但一对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的夫妻,每年间却只有一次、且只能以如此的方式见上一面,究竟是美呢还是令人凄然?

这些年,当西方的情人节在中国像火焰一般燃烧开来以后,有人不满了:中国人为什么不过自己的情人节呢?我当时还挺纳闷,就问那个老兄:中国有情人节吗?老兄说:咳,你真土,七夕不就是中国的情人节吗?我一时语塞,不是说不出话来,而是因惊骇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中国的情人节,是他的倡导呢,还是官方认可并确定下来的呢?我不知道。—— 从政府的道貌岸然,我估摸他们还不会发布这样的一个节日,供情人们享乐。

但这位老兄倒真是写了一篇文章,据说,响应者如云。七夕,中国的情人节,从此就叫开了。不过,从实际情形来看,跟着叫喊这个节日的有之,把这个节日当成情人节来过的,尤其是年青人,好像仍然敌不过来势凶猛的西方的情人节。

 

我赞同中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情人节,但我不认同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

那些认同并赞美这个节日的人,他愿意每年只和他老婆以这样的方式见上一面吗?如果是女子,她愿意和她的老公一年里只见上一面吗?

牛郎与织女的爱情,的确很感人,但我们不能忘了:毕竟,这只是一个神话,一个永远超脱于现实的神话。也就是说,无论这个神话多么感人,多么动人,多么美丽,多么浪漫,但其结局终究是一出悲剧——夫妻不能团聚,永远这么分离着。而人,不管是高级动物还是低级动物,终究是人,而非神。也许对一个女仙来说,一年见上一面她心爱的郎君和儿女,足够了,而人可以吗?我们能做得到吗?如果夫妻都以这样的方式生存着,那中国的离婚率,肯定会大大高出结婚率。——8月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中国每天平均5000个家庭解体。这个数字,比我看见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一个报告:中国城市里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还要震惊和纠结!

即便不是夫妻而是恋人,这样的局面也势必造成两个人最终的分手或背叛。

人类成不了神仙,所以也就不要艳羡神仙的爱情。人类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得好,也就不错了。那些视七夕为浪漫情人节的人,十之八九是靠感情活着的人,某种程度上,他(她)还活在梦幻里。

不过,由牛郎与织女,我倒想到中国的打工一族,这个打工一族主体是农民,所以又叫农民工。

农民工在中国的大小城市里做最脏最苦最累的活计,而付给他们的报酬却远低于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更不要说包工头或者老板了。这些农民工把老婆、孩子扔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农村,一年里也有一次他们的“七夕”,只是不是牛郎织女相会的这七夕,而是春节。春节就是他们的“七夕”。如果我要说他们的命运不如牛郎织女,肯定有人见笑!但我敢打赌:他们的“七夕”一点浪漫也没有,就像牛郎织女的相会也绝无浪漫可言一样。农民工的“七夕”是一场灾难——春运这场灾难,让他们吃尽了苦头。回家的路途成了地狱。为了见上老婆、孩子一面,从精神到肉体,他们都经历了极度的艰辛与痛楚。有人看见他们在流泪,而我却分明看见他们的心在流血!但是,没有人感动于农民工的这个“七夕”!当那些吃饱了撑的人在歌赞、迷幻于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时,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则正在烈日下的工地上挥汗如雨地给城市劳作,给那些歌赞爱情的人造房子、修马路、建公园。

牛郎若活在当下,至多也就是个农民工。只是,他比其他农民工兄弟幸运的是,他娶了一个仙女做老婆。而更幸运的,是他每年与老婆相会时不用花钱排队买车票,乌鹊们帮他解决了。——从这个层面上讲,七夕,最让人怀想的,不应是那些吃饱了撑的人,而应是农民工兄弟!倘使有来生,农民工兄弟们真想做一回牛郎!

而那些农民工的老婆,一点也不比在外打工的丈夫们悠闲。每个家庭都是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她们不仅要养老养小还要种田。许多本该男人做的重活全堆到了她们的肩上。在外打工的男人,有些一年回一次,有些多年都不回。这些苦这些痛,牛郎的老婆肯定没有经历过。这也正是我纳闷的所在:我们身边的这些牛郎织女,难道不比那个神话里头的牛郎织女还要感人吗?为什么面对这些真人真事我们却视而不见?难道人间净是苦难?苦难的东西就不浪漫?要知道,神话固然浪漫,却是虚幻的,而为何人们宁愿活在虚幻中也不愿面对现实?其实,如果现实不浪漫,神话的浪漫也枉然!

 

据说,中国古时候的女孩们在每年七夕的晚上,会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干什么呢?祈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还祈求自己的爱情、婚姻的因缘巧配——无外乎嫁个如意郎君。

现如今,还把自己的爱情、婚姻的幸福、美好寄托于天上女神的女性,似乎没有了吧?新女性们既不需要祈求于天上的女神,也不需要媒妁之言,甚至连自己的父母之命也不听从了。爱情、婚姻被当成她们自己的权力,不管选择的是错还是对,她们都乐于一人担责。我无意于对她们的爱情、婚姻说点什么,热恋中的女人是什么话都听不进的,至于当她们选择离婚或被离婚的时候,即使听得进了,可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我想说的是,中国古时候的那些女子们比今天的新女性们还要浪漫,尽管她们没有恋爱、婚姻的自由。——我固然也赞同恋爱、婚姻的自由,但也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未必全是不幸的婚姻,一如自由恋爱的婚姻未必完全幸福一样。想一想古时候女孩子真有趣:在七夕晚上所举行的那个祈求仪式,一定很庄重,像模像样,肯定比现今那些礼佛的人要虔诚、真情而又颇有意趣吧!她们祈求心灵聪慧双手灵巧,她们祈求因缘美满。今天的女孩们似乎没有必要祈求这些了,在她们看来,心灵聪慧双手灵巧,都不及一张美貌。如果祈求上天,那她们一定会希望嫁个大款或者大官。仙女下嫁给一个土老帽牛郎,那实质是男人做的一个梦。对现代女性而言,牛郎除非是煤老板,否则,他只能打一辈子光棍。写到这里,我忽然也心生感动:感动于天帝的这个孙女真的好可爱!可爱就可爱在她不嫌贫、不追求光鲜外表的男人!也许,惟仙女才能做到这一点。人世间所有的女性都不会下嫁给比她差的男人。她们在追逐爱情的时候,肯定选那个最帅的、家境殷实的、又有好职业的——下手!而不会垂青于像牛郎那般的土老帽。

如果男人们觉得,仙女爱上牛郎是件挺美的艳事,倒也可以理解;但女性们亦深感浪漫,且感动得一塌糊涂,似乎就不在情理之中了,又究竟为哪般呢?难道就为这凄苦的一年一次的鹊桥会?如果让她们选择牛郎,她们干吗?把牛郎放到现实里头,放到当下,请问哪个女子会接受他?即使接受了,一年才得以一次相见,她愿意吗?所以,就女性而言,关于七夕,她们感动的,可能是仙女对待爱情的那种坚贞与忠诚吧!然而,仅仅是这么一点,现代女性们又做得如何呢?感动从何而来?

浪漫究竟是何样的东西,我一时也想不清楚。想必那些懂得浪漫的人,才能回答何为浪漫吧?只是,我似乎也还清醒,也还明了——尘世里的浪漫,大多是银幕上的东西,抑或书本上的东西——那些浪漫其实是作家们没有实现的梦。现实里没有那样的浪漫,或者说现实里浪漫不起来。但我却坚信,有一种东西接近于浪漫或者就是浪漫: 这个东西,它的名字叫温馨。温馨的爱恋是有的,尽管它也依旧很难得。两个人在一起,温馨就够了,或者说,有温馨的感觉就够了!一切浪漫的东西都是表象,只有内在的那份温馨、温暖、温情和温存,才是恒久的浪漫。

尽管如此,阿容依然衷心祝愿追求浪漫的人获得浪漫,追求爱情的人得到爱情。在这个充满神话的日子里,阿容期盼、祈祷普天之下的男男女女:有情人终成眷属!

 

 



上一篇:人与鬼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