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眷恋与感念--为《张坂颂》而作(代序)
作者:庄伟杰  发布日期:2017-01-25 00:01:52  浏览次数:2121
分享到: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每个人都有故乡,都有自己的摇篮印迹——出生地。

故乡,俨如一座天然的博物馆,托运起历史风云,刻录了人生履痕,渗透着物事风情。

此时此刻,当我开口说出并写下“张坂”这个词,百感交集,既满怀眷恋,又心存感念。

心绪浩茫。从小浸泡生长的地方,也是梦想起飞的地方;

岁月沧桑。纷呈的故事,当从一轮明月或满天星光谈起……

故乡张坂,有许多熟悉的人和事,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有我天真烂漫的年少时光,直至今日对这方厚土的念想,令我眼含感恩的泪光。多想写下一湾海的涛声,一行鸥鸟的翔舞,一片丘陵的绵延,一方田园的阡陌,一条甘薯藤的翠绿,一株木麻黄的坚挺,乃至一朵无名小花的悲欢……

从小就怀揣的这些愿望,如今似乎已长成一树葱郁。但我总是迟迟未及动笔,为这可爱的家乡写点什么。

青春年少的时候以为,一个人的根是在家乡故土;走向中年时方才发现,一个人的根也许不在什么地方,而在自己所想念的人身上。

金风送爽的日子,忽接中学时代的英语老师骆愉先生的电话,欣闻镶嵌于泉州湾边的故乡张坂镇,即将成立泉州张坂镇文艺爱好者协会暨张坂诗社,同时创办出版《张坂颂》特刊。意在以诗骚倾诉,采英撷萃;旨在于弘文扬艺,化育延芳。这是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姿态,一种文化创意,着实鼓舞人心,值得庆幸,叫人禁不住拊掌点赞。于是,同久违尊颜的愉师通过微信,展开了新一轮的联系。承蒙其青睐与奖掖,诚邀笔者为《张坂颂》写篇序言发发声,而且特意强调“一定要写”,令我诚惶诚恐,不知所措。然师命不可违,恭敬不如从命,唯有以感恩和敬畏的方式答应和接受。

未曾走过的路叫路,走过的路叫人生。多少事,成记忆;多少梦,留心间。

我一直在思忖,该用故乡天空的烟霞、海滩的金色,还是故乡田园的风光、山村的秀色,写下这包容万象的诗情和盎然的画意,去铺就一条链接过去而又通往明天更加美好的路?

一切是如此难以言表,却始终抹不去在天地间萦绕回旋的乡音、乡情和乡思。

当拜读到发刊词和以编委会名义发布的前言时,深受感染,心潮澎湃,感慨万端。此两文写得相当精彩,既充满文采意蕴,又富有人文情怀。

当骆愉老师的诗联大作、特别是《张坂山水颂》映入眼帘,领略和体味其字里行间营造的缤纷胜景,可谓美不胜收,赏心悦目,获益良多。此诗巧妙地抓住故乡张坂的五大特色,以满怀深情、委婉细致的笔触,曲尽其妙地加以传达,堪称是张坂山水田园风情的立体图景。正是“怪石高低诗意纵,奇峰远近画情环。”从整体上观览,全诗意中有景,景中有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真中有幻,动中有静,远处有音,近处有神,句中有句,味外有味,既合乎自然,又生动传神。让人在品读之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染其情。此乃诗家之境之情,是发自肺腑之心声,于自然质朴中自有境界。

此时,忽想起数日前,本人应邀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期间,在黄鹤楼游览时感受诗仙李白在此搁笔的传闻。是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同样的,面对着像愉师这样的诗词行家和高手,本来跃跃欲试想为家乡写点什么的念头,深感“道不得”而未敢随便乱涂乱画。庆幸的是,从愉师身上,发觉到他依然年轻,依然激情四溢,依然有使不完的劲,那种健笔纵横、意气风发的姿态,那种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精神,令人感奋且为之肃然起敬。

故乡张坂,有山有海,绵延的山,逶迤的海岸线,构成一部山海情深的画册。

封面,有延宕在水之湄的蓝,呼应日辉月色的光芒。扉页,打开了一角空间,除了山林、溪流、田野之外,一幢幢用坚韧的石头筑起的楼房,以自身独特的风格,演绎成父老乡亲的栖居之所,组合成错落有致的一个个村庄。

那些沉静而光滑的石板路,那条蜿蜒铺开的乡村小路,那口曾经喂养过我们的古井,连同沧桑的往事,依然定格在记忆深处。

飘香的甘薯花在絮语,似乎标注出充满诗意的符号;悠悠的南音在低吟,仿佛吉祥的长调在缓缓流淌。

在醒目处,以山魂海韵为底色,映衬出家乡刚柔相济的特殊魅力;在空白处,用泉声鸟语做插图,四季就有了山清水秀的景色。

如同母亲一样顽强的身躯,她的勤劳、贤惠和美德,唤醒每一个儿女肩挑着“爱拼才会赢”走天下,始终保持着素朴而笃实的情怀。

然而,长年的漂泊,浪迹,在外的时间太长太久了,故乡给我的感觉是:今天故乡已不再是过去的故乡,今天的故乡依然是原来的故乡。我常常因此徘徊于一种深刻的“悖论”之中。

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一旦听得见周身的血液在奔突,脉搏在跳动,就会发现其中带有故乡清亮的水声或湿润的风声。

故乡,在我的意念中不断摇曳;亲人,在我的脑际里依稀浮现。

思念是美丽的疼痛,如同时光延伸的枝桠,它横卧在体内,使血与乡愁交汇。

有时候与夜厮守,摊开一轮明月,唯有在星光下煮字疗伤,才能驱遣体内的乡愁。

作为一名地道的游子,穿过梦里乡关的根须,已经无法丈量自己和故乡的距离。

抽离想象的部分,故乡本身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储存着春夏秋冬的轮回流转。

故乡大地是包容的,无论是苦难与梦想,还是悲欢与离合。其实,在她的心里,所有的本源都是好的。

月是故乡明。今夜,我什么都不去想,我只想故乡,只想母亲!

草木含情,青山依旧。思绪穿梭在记忆与现实之中。

故乡的一草一木,令人沉醉;故乡的一点一滴,值得细细回味。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如今,故乡张坂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展开新一轮的乡镇建设,推动乡镇升级,让这个乡镇的人们更幸福、更自豪。

喜看家乡换新颜。而今,数万名生活在这个滨海乡镇的父老乡亲,时时刻刻都在脚下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承载各自的情感。这些足迹和情感,这些时代的投影,是属于每个人的,也是属于故乡的。

伴随着这山这海,涛声依旧。走进故乡的“年轮”,走进乡土的历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天生活中的这些美好,稍不留神,就会从指缝间滑落。我们应如何留住身边的美好,珍藏那些不该忘却的记忆,聆听从历史深处传来的回音?在这个一切都压缩了的快节奏年代,我们唯有偶尔放慢脚步,在故乡这座博物馆中,细细品读其间的风情、历史和人生。

天地形胜,镇以盛民,而文明兴焉。从《张坂颂》的编辑意图和精心策划中,想象得到,这本特刊,将荟萃一首首诗词、一篇篇华章、一幅幅墨宝、一页页丹青、一帧帧照片,共同拓印成属于故土风物的历史和记忆。身处电子阅读盛行的多媒体时代,如此潜心编印泛溢书香的纸质读本,奉献给生活于斯的子民,奉献给海内外乡亲和各路文朋诗友,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回望,更是对故乡人文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真诚盼望《张坂颂》的出版,既能留住这方圣土的嬉笑怒骂、人生百态之瞬间,又能真实记载一个滨海乡镇的变迁、进步和成就,多层次多视角地反映故乡人故乡事故乡情,撷山海之大美,品人生之百态,发乡土之幽思,让人翻过每一页时,可以从中找回一些流逝的记忆,并在内心留下一缕感动或温暖……

2016年金秋时节写于泉石堂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