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雪梨「八大名記」
作者:景亮  发布日期:2010-05-24 02:00:00  浏览次数:7198
分享到:
♦记者手记
 
     
在來澳的四十千中國留學生中﹐大抵只要是關心中文傳媒的人﹐都應該知道「悉尼八怪」﹐這個曾風行一時的「別號」﹐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地數出他們的名字﹐但這悉尼八怪在當時對這「四十千」正在爭取居留權的留學生的影響力﹐卻是深遠的。
      後來﹐又結集出版了《悉尼八怪》一書﹐總算是對這段歷史作了一個總結。
      由「悉尼八怪」上溯到歷史上的「楊州八怪」﹐也許是一段頗有意義的思索過程﹔再由「八怪」引入到「八大名記」﹐更是一個全新演繹的話題。範圍就更是從四十千擴展到所有華文報刊的讀者了。
      「名記」指的是著名或出名﹑有名的記者之意﹐千萬不要作諧音之讀而誤解作「名妓」﹐實乃錯不得﹗錯不得﹗
      四十千的留學生﹐都是讀書人﹐都是有文化根基與底蘊的有識之士﹐也是這批人﹐加上早期的華裔移民一族﹐摧生了澳洲的華文傳媒行業的蓬勃發展。曾幾何時﹖雪梨與墨爾本兩地的中文雜誌周刊﹑月刊或周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風頭一時無倆。高峰期總數十數種中文周刊﹑周報﹐使得這行業的從業人員劇增──一時間﹐記者大軍突然壯大﹐好不氣派﹖
      可惜﹐歷史的長河中﹐大浪淘沙﹐十數載之先陰﹑曾曇花一現的中文報業﹐特別是免費周刊﹑周報幾乎無一倖免慘遭淘汰﹐剩下的也在掙扎中求生﹐一時風光不再。也因此﹐記者大軍早已「潰不成軍」──轉行的轉行﹐「陣亡」的「陣亡」﹐也有的「打道回府」﹐回老家去謀求發展﹐謹守在雪梨的報業上的記者廖廖可數。說實在的﹐澳洲本土的中文報業﹐大多是以編譯人員為主﹐專責採訪的記者是少之又少的﹐多是「編採」一體的架構﹐又何會有「名記」生存的土壤呢﹖
      既如此﹐又何來有本文題目所言之「雪梨八大名記」之說呢﹖
      說實話﹐「八大名記」只不過是套用前人的稱謂而所作新解的「開玩笑」之作﹐也就是並不能作準的「空中樓閣」之假設而已。如果一定要作實評說一番的﹐非讓行內德高望重之人組成一評選小組﹐然後﹐提名候選人名單﹐再逐一核實評比﹐公諸於眾﹐以取信於民。
      再說﹐目前澳洲的中文報業行內﹐也暫時未形成一種可以「評選」「八大名記」的條件﹐一是記者本來就不多﹔二是此間的採訪稿也多不署名﹔三是行內的採訪量不足。名記應憑採訪作品才能評選﹖況且﹐以甚麼標準作評﹖也實在難說。這裡也沒有一個像「中國記協」之類的權威機構﹐有「一呼百應」的實力。
      「難﹗」
      也許可以「知難而退」﹐也許可以迂迴曲折﹐另闢新徑﹕「名記」一定有﹐「名編」更是澳洲中文報業的支柱。「名記」不一定評選八名(但「8」卻是華人的心頭所好)﹐名編卻可以超過八名。正是這一大批並不出「名」的「名記」和「名編」﹐令澳洲的中文報業持續繁榮﹐興旺發展﹐成為了本地中文媒體的一朵奇芭。
      話又說回來﹐「雪梨八大名記」也是可以「民間」形式或「行內」形式作不記名的「投票」而選出﹐當然﹐也用不著惹上陳水扁那一槍的種種疑雲的風險去影響投票﹐皆因「八大名記」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虛銜而已。
 
原载2004年《新时代报》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