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翻看岁月的拓片
作者:吴其盛  发布日期:2012-11-20 02:00:00  浏览次数:2330
分享到:

——蔡克霖诗作《九十九间半》赏析

 

时间用运动的方式标注自己的有情和无情,日升日落,许许多多曾经的风华灰飞烟灭,有幸留下的,大多也是或残缺、或尘封;或孤寂无考、少人问津了。

然而,正是在这零零星星、难得一见的“有幸”中,我们发现着古老的历史和它那若即若离的表情,而这种表情又正好有意无意地示我们以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的灵光与形影。

蔡克霖的诗作《九十九间半》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态中展开其耐人寻味的诗意空间的。

现为南京民俗博物馆的“九十九间半”系清代文人甘熙故居,也是现今江南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旧时私人宅第。对于历史、对于城市来说,它就像一块包孕着建筑、人文、民俗、世情等多种文化印痕的隔代拓片,虽然陈旧、模糊了一些,但只要悉心辨识并揣摩,总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难得的日月启示。

带着诗的好奇与新鲜,蔡克霖看到了这拓片传告的烟云沧桑,看到了这烟云沧桑演绎的人生兴替。在对其反复翻看过程中,他将这些岁月的遗存艺术地融入自己的诗情体验,使之转化为意象生动、节奏明快、韵味隽永的精致架构——

“九十九间半 / 是九十九间故事,还有一半 / 九十九间半 / 是九十九箱金子,还有一半”;“长句在这里长句长 / 短句在这里短句短 / 回响在时间窄窄的走廊”

毫无疑问,诗歌是无法还原历史的,但诗歌却能优先进入“时间窄窄的走廊”,在“长句长”、“短句短”当中寻到“九十九间故事”和“九十九箱金子”,让它们深藏着的文化内蕴,在艺术审美的真情观照中闪现别样的光彩,在这个意义上说,诗的历史审读元素要超出客观物象本身。诗人这首诗提供给我们的,正是这么一种阅读快感,它借助诗的浪漫与想像,将可见的时光断片加以艺术的链接和扩容,构造出更加生动精彩的可知情境,在这种情境中,诗人和他的诗同时因创造而拥有一份非常的富足。

诗的魅力和感染力在于它形象、含蓄且富有弹性和活性的诗质内涵,同时还在于其恰如其分、富有特色的表现方式,蔡克霖的这首《九十九间半》采用了近似民歌体的语言结构方式,通过短促照应、回环往复的行文节奏,传递出亦歌亦吟、进退有致的诗歌达意信息,有效增添了诗句的跳动感和音乐美,这一点,也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日月绵长,诗在昨天的拓片中觉悟自己、风光自己,到了明天,它也会成为后来人眼中的拓片……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