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讨

学术研讨

他還活著,而且……
作者:何与怀  发布日期:2010-02-14 02:00:00  浏览次数:3556
分享到:
 
 
……在中西文化大撞車之中,我們的靈魂和肉體同時顛狂了,我好似看到了一群群的“我們”,光裸著身體,仰跪在那一望無際的大海的對面,在苦苦地尋找那瘋狂背後的合理。
……我在扭曲中苦苦掙紮;我受不了對我們歷史文化某種程度的背叛所受到的批判!……我在自己的雜誌《大世界》上開了個欄目——《懺悔錄》,以甄酉的筆名,每月代替一個需要得到懺悔的活靈魂在上帝面前請示寬恕。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即“六四”前後來到澳洲的中國留學生大概都對這兩段話所表達的意思所發洩的情緒深有體會,深有感觸。
一切都還記憶猶新,甚至歷歷在目。“六四”發生後,澳國總理鮑勃.霍克宣佈“臨居”決定(給予那些在1989年6月20日前抵澳的中國公民臨時居留權),但直到1997年6月13日,最後一批構成“中國留學生問題”的人員才被允許通過一種過渡簽證得以申請成爲澳國永久居民。此時,“四十千”(“四萬”的英文説法)左右的中國大陸留學生及其他滯留者經過長達八年的艱苦掙紮才最終全部獲准在澳居留。這真是世界當代史上一件令人悲哀、令人困惑、令人無法遺忘的事件——對當事人來說尤其如此。在這期間,在這些人中間,發生了多少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故事!報紙上曾經多次出現過“人將不人”的呼嚎。當時有兩句經典語言。一句稱爲“五苦論”,痛感打工苦但失業更苦:“吃不著苦的苦比吃苦的苦還要苦。”另一句是“三難論”:“出來難,呆下去也難,回去更難。”報紙上也曾經討論過發生在他們中間的所謂“叛離原有文化傳統的行爲特徵”,例如,近乎遊戲的家庭重組現象、“白領階層”淪爲“底層役工”現象、社會關係和情感淡化現象、假結婚現象、老夫少妻現象、返國娶妻現象、同居現象、買屋供房現象、與父母子女隔閡現象、沉迷賭博現象、自殺現象,等等。這種種現象,自澳洲有史以來,在其他任何社會群體中都不會如此高密度、大面積出現過。這一切,令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正如論者所言,那段經歷必然長久地給當事人留下心理後遺癥。那一段動蕩、焦慮、懸隔、錯置、必須隱姓埋名、保密國籍、忘卻自尊、掙紮求存、比“二等公民”還等而下之的“黑民”歲月雖已過去,但終究構成了他們“集體記憶”深處長久不滅的灼痛,構成了他們面對理想與現實恆久疑難的經驗背景,構成了深刻改變他們的世界認知和文化態度並影響其身份意識的重要基礎。
 
 
那個時期,悉尼的中國留學生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武力。就是他,以甄酉的筆名,寫下上節開頭那兩段話。
武力那兩段話既反映了當時中國留澳學生的總體狀況,也流露出自身的體驗和思索——和絕大多數滯澳的中國留學生一樣,他的留學史也是飽蘸著血淚的。
1989年,武力這個1959年8月22日出生的天津漢子,經在澳為中國做外貿工作的姐夫李少甫先生申請擔保,來到澳洲。他出國之前曾為天津市團委城區部負責人、北京《中國青年報》記者和這家報紙海南記者站的第一任站長,到澳洲後,環境突然大變,在四年多裡,他幹過二十多種工作,内中甘苦,一言難盡。一開始是語言不通,也沒有任何在陌生地適用的特長。他在餐館做過雜工、侍應生、廚師,每天十六七個小時超負荷勞動。洗盤子時,手被劃破,淌著鮮血,戴副手套硬是要繼續洗,一週後,整個手幾乎爛掉。這還不算,知識分子做下工,還常被人侮辱,精神一次次險臨崩潰……很有戲劇性的是他曾為一戶英國移民家庭當過“保姆”。這家庭夫妻離異,五個未成年孩子被出走的母親拋下需人照料。武力當時不諳英語,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使出了渾身解數:翻跟頭、疊羅漢、捉迷藏、抓特務、出洋相,等等;當然還用花樣繁多的中餐食品吊起孩子們的胃口。那種種功夫,決不比電影《音樂之聲》中那位家庭女教師差——他居然讓這五個頑童五體投地佩服起來。其實,武力在開工第一天的日記中第一句話就正確地作了定位:“這是一個中國男佣的音樂之聲之夢。”
自然,他忘不了舞文弄墨的舊愛,和幾個朋友一起合辦《大世界》雜誌並任該雜誌的總編輯,後來又做了悉尼《華聲日報》的總編輯,還做過澳洲綜合電影電視臺節目主持人。
武力的確不同凡響。1992年,他更做了一件讓親朋嘖嘖稱奇一陣驚喜的人生大事。他居然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幹練才情獲得一位同樣留學澳洲的韓國女子的愛情並與之結為夫妻,並於第二年就結出不只一個而是兩個豐碩的果實。他顯然包含自身美妙的經歷的《娶個外國女人做太太》一書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此書出版後,《華聲日報》和澳洲最大的英文報紙《悉尼晨鋒報》都有長篇介紹並配有大幅照片。照片上,武力西裝革履,微笑著站在華埠的銅獅旁,雙眸和嘴角間流露出堅毅與自信。而三天前,他的韓國太太剛為他生下一個胖兒子,這個愛情的碩果讓武力深感幸福。他對記者說,他將“與孩子共新生”。他誇耀太太是個典型的具有東方女性傳統美德的很深層的女子,集太太、朋友、情人于一身;尤值稱道的是,她對中國歷史文化甚至政治很感興趣,使得夫妻間很有“共同語言”。但那時他太太並不會中文,他們只能用英語交談。真是不可思議的“國際婚姻”,難怪武力把他在中國隆重推出的第一本書定名為《娶個外國女人做太太》。
本文開頭那兩段話,正是出自武力為他的這部書所寫的“前言”。這部書二十八個紀實性的故事,甜辣兼有,反映了“四十千”中國人在澳洲艱難曲折而頗為離奇的人生道路,打動了中國大陸人的心,難怪該書在中國出版發行後竟然引起轟動,成為中國當年的暢銷書。正如著名記者張建偉在此書的代序中指出:《娶個外國女人做太太》不同于其他“留學文學”如《北京人在紐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等,它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寫的一本獨一無二的書”。因為多數“留學文學”無非是講述一個動人的個人奮鬥的故事,而武力這部書則是一部具有新聞紀實性和史料價值的澳洲第五代留學生史!
武力照料五個英裔頑童的奇特經歷也同樣成功。孩子的父親在他完成工作將要離開時深表感激地說:“武力是個了不起的人。我的五個孩子一定會因爲有一個中國的偉大的父親帶過他們而非常自豪。”而這次成功的經歷也結出成功的碩果。武力以此經歷寫成《我與五個英國小鬼佬》一書並在1999年年底由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同樣是洛陽紙貴。還要說的是:這部書是作者應澳洲政府文化部門邀請住進悉尼郊外藍山“作家山莊”五個星期寫出的,澳洲一位女製片人重金買下此書版權奮鬥五年製成百集幽默電視連續劇,並成爲澳洲ABC國家電視臺同意播放的第一部反映華人與西人生活及其文化交碰的作品。
不過,令人萬分唏噓的是:《我與五個英國小鬼佬》是武力友人幫忙出版的,出版之時,作者竟然已經不知所終!
 
 
1995年,武力回到中國從事安利生意,成為安利(中國)第一批的鑽石級的直系直銷商、安利(中國)政策諮詢委員會的成員、美國網路21領導力訓練機構中國區首席訓練導師、首屆中國成功學高峰論壇的南北兩場的主講嘉賓。當時有關方面都說,在安利網路21,有個成功人士就是武力先生,他激情的精彩演講總讓人振奮,他的成功故事很讓人深思!
但是,正當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武力在1998年突然發現自己身患重病,而且是絕症——骨癌!真是晴天霹靂,這個打擊實在太大了。我們現在不好過多讓武力回憶他那些一下子沉落到生命底谷的日子,但確實知道,在1999年3月28日,他突然消失了,就像人間蒸發一樣,不留一點蹤跡。他那麽決然絕然,他的妻子,他的家人、親戚、朋友,沒有一個知道他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就不見了。此後,在中國特別在天津,在澳洲特別在悉尼,一次次出現各種各樣的報道,散發在海內外報章雜誌上。《北京青年報》發文《呼喚武力》,但南洲北國,四海茫茫,沒有一聲哪怕最輕微的回應。是啊,武力離家出走後,好些時候了,如果沒死怎麽沒有音信?在許多“知情人”的肆意渲染下,不少離奇曲折的細節,生動動人,且斬釘截鐵,叫人深信不疑。一本叫《驛動的音畫》的暢銷書嘆惜地寫道:
 
武力的文學夢未能持續下去。一種可怕的疾病奪走了他年輕而富有活力的生命……據説在得知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時,他便告別親友,獨自一人走進了大森林。他最後的話語是:如果我不能活著出來,那就説明我已回歸大自然了……
 
另一個傳説更猶如身臨其境、催人淚下:
 
武力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就像一頭感覺自己瀕臨死亡的大象一樣,靜靜地走到一処不爲人知的地方,獨個兒躺下,心平如水,停止一切思索,無悔無恨,最後終於合上了雙眼……
 
碰巧就在筆者今天撰寫此文的前一個晚上,在一個聚會上,悉尼一位女作家也肯定地對筆者說:武力是去世了。
但是,武力沒有死。他還活著。在歷時八年與絕症病魔頑強鬥爭期間,他曾拄著拐杖,背著小背包,留著長鬚,走過四川、西藏等十幾個省市以及峨嵋山、五臺山等名山,苦心修煉。他也失望過,曾在内蒙古實施自殺。但到底,他對生命極其執著的愛和堅毅的信念挽救了他。他勇敢地與命運抗爭。他寫著歌(他把三百多首唐詩三百首宋词和八十一章《老子》都譜了曲)、跳著舞、畫著畫,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所有的困惑與折磨。他甚至以極大的愛心,在2001年收養了一個六歲的殘疾棄嬰龔剛小朋友,一直撫養至今。在家養病期間,他帶了近兩百個中澳學生,其中有些是“問題少年”,被他教好了。終於,奇跡出現——他的骨癌百分之九十的症状兩年前消失了。
武力向筆者透露,當年他不得不向所有人不告而別,是遵照他要追隨的一位高人的指示。高人認爲武力生性狂躁,喜好折騰,易受引誘,因此要嚴格斬斷外界一切牽連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幹擾,專心修煉。今天,我們可能還無法深入探求和領會這其中的種種奧妙,然而,武力總結了他促進身心健康的七個方法,可以讓人們參考應用,或許會受益無窮:
1,每天和六大能量場做兩個十分鐘的溝通。六大能量場是指:太陽、月亮、山、水、花草樹木和空氣。這雖然看上去有點奇怪,效果挺不錯;
2,“月亮日”,也就是說每週一、二、三不吃咀嚼性的食物,這個讓胃休息的習慣武力已經保持多年;
3,每週五天雷打不動的健身活動,如跑樓梯、跳舞、在屋裡屋外跑步。無論發生什麼,健身必不可少。
4,每天堅持九大密碼的修習。九大密碼即:愛、感激、認可、給予、接受、寬恕、虛心、謙虛、道歉。
5,做事永遠堅持五角星原則,即:天、地、人、他、我。在沒有確定這五角星之前,他不會著手去做事;
6,在“五個一”沒有達到的時候,他不開始做事。所謂“五個一”就是:自然、和諧、順暢、完美而又充滿戲劇性。
7,堅持為自己的失敗程式化買單,一定避免在同一塊石頭上絆兩次;
8,不讓成功停止在一個點上,總希望讓自己的成功能夠程式化、模式化,不斷升級;
9,在不傷害別人,不違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每日都要做到:不玩重複性的事;儘量接觸新鮮鮮活、有刺激有特點的典型人物;如果有幾組好事都等待著自己,一定找出一個最刺激最適合自己同時又能留下腳印的一件;在生活工作中,每天都保持全情的投入,全方位盡情的享受,找出玩的規律性模式方法,玩得酷一點,帥一點,神奇一點。
 
 
對澳華文壇特別是悉尼衆多文友來説,當年的武力和他與幾位留學生朋友編輯出版的《大世界》月刊,一直是一個可以挑動許多回憶許多感慨的話題。當時悉尼有兩家雜誌,也是中國留澳學生的莊偉傑創辦並任總編的《滿江紅》比較偏重于文學性。另一家就是在1989年年底更早出版並有售價的《大世界》。這份月刊則是綜合性的,以刊登有關在澳中國留學生及華人社區的重大社會活動的報導為主,同時包括生活知識,娛樂消遣和文藝方面的內容。它緊密聯繫當年華人與留學生關心的本地時事新聞,給以深度追蹤發掘,頗受讀者的歡迎。武力那部作品《娶個外國女人做太太》也在這本刊物上連載過,受到大家的讚賞。
許多文友都還記得,武力及其《大世界》甚至曾經引起澳洲英文媒體的注意。
《悉尼晨鋒報》一位名叫愛娃·赫勃的專欄記者看到武力的《娶個外國女人做太太》引起轟動的消息,對此頓感興趣。她於1993年5月3日採訪了武力,兩天之後,就在5月5日該報第二版頭條以近半版的大篇幅刊登了她的報導,題目叫做《暢銷書:聚焦于中國青年身上》。該文實際上談的是引人注目的旅澳中國留學生的問題。
愛娃的採訪報導在《悉尼晨鋒報》上刊出後,沒想到這一下讓她忙了起來,各種媒體的新聞記者都給她打來電話,索要武力的聯繫電話。武力就更忙得不可開交了。他一坐進《大世界》編輯部裡,電話就馬上一個一個跟著來。不同媒體不同欄目不同記者的不同問題潮水般地向他湧來。
有個在澳洲ABC國家電視臺負責文藝欄目的記者,名叫蓋茨·克拉克,和武力在電話上進行了交談,數分鐘後,蓋茨即在ABC電臺上向公眾播出該條新聞。由他編發的這條播音稿中說道,武力的書在中國暢銷的主要原因,是作者真實地描繪了中國留學生在澳洲的生活。
蓋茨的報導,是對愛娃的文章最早的反響。隨之以後的三天時間裡,澳洲國家電視臺、英國BBC廣播電臺、美國之音、法新社、澳洲九號電視臺、澳洲SBS民族電視臺、澳洲墨爾本新聞社、倫德屋出版社、《吉隆玻海峽報》及新加坡、香港、日本、泰國等十五家新聞傳媒機構相繼作出反應和報導。
上述新聞傳媒機構,大多如蓋茨的報導那樣,僅僅是當作一條新聞一報即過。但澳洲九號電視臺卻別出心裁,借著這條新聞做開頭,把最易影響澳洲社會的新聞觸角直指雲遮霧障、謎團一般的中國留學生的最隱蔽的部分。這家澳洲最大的商業電視臺的新聞專題節目“今天”的製作主任馬克·麥克廉姆,請武力幫助物色中國留學生“失意者”給以深度報道。《大世界》1993年6月號的頭條上發了武力他們寫的一篇文章,題為《西方大眾傳媒在注意我們什麼?九號台招募“失意者”向政府挑戰》。後來追尋“失意者”的一連串傳媒上的及其背後的操作弄得澳洲社會特別是華人圈子熱鬧了好一陣。
以悉尼華人女作家施國英爲主角的那場熙熙攘攘關於中西男人性能力比較的討論,也因《大世界》在1994年1月號發表了施的文章而起。施在她的《和澳洲西人結婚幸福嗎?》中寫道:“做愛精彩的西方男人到處都是,十個中起碼有八個精彩,两個馬馬虎虎;中國男人是十個中两個馬馬虎虎,八個很糟糕。”施國英的“二八論”不過是調侃,誰知此話一出卻引發了東西文化特別對性文化認識的一場大碰撞,首先是認為受到“污辱”的中國男人群起而攻之,有些華人女士也奮起保衛自己男人的尊嚴。《大世界》正好來個順水推舟,開了個性文化座談會。澳洲英文九號電視臺也來湊熱鬧,想讓澳大利亞人知道中國人是怎麼看他們的。
許多澳華作家,則是很感激武力和他的《大世界》發表了他們的作品,激勵他們後來繼續的文學創作活動。例如,《大世界》發表了墨爾本詩人歐陽昱在澳所寫的第一首詩;現為悉尼大學孔子學院經理金杏也在這裡發表了她在澳的第一篇小説《悉尼的故事》;李瑋早期一部表現“人的本性的暴露”的長篇小説《遺失的人性》首先在這裡發表,後來在1994年再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劉海鷗(筆名淩之)第一篇作品《手術》也是先登在《大世界》上,中國《當代》雜誌編輯看了十分激賞,再度發表……
 
 
但對武力來説,《大世界》的時代早已過去,他也不再叫武力而是回復到他本來的名字——武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留澳學生中那些曾經名噪一時的人物,個別沉淪了或去世了,大多在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忙忙碌碌。也有擺脫“四十千心理後遺症”獲得精神升華並在事業上頗有建樹的。而武立就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一個。現在,他是真正地無愧地站立於天地間——他創始了他自名為“人類思維行為模式定位學”。這是他罹患絕症之後放棄俗世一切權名利歸隱關門十年潛心研究的成果。他深入反思與研究總結直銷行業在中國乃至世界的缺陷弊端以及當今成功學對時代留下的諸多問題與後果,開創了人類思維行為規劃設計的新型思想領域的研究,宣導人們修正思維行為的偏差,在追逐權名利追求成功的同時,用藝術化、技術化的德修來維持鞏固與擴大成功。他的核心學說為前文所提到的“九大密碼”,即:愛、感激、認可、給予、接受、寬恕、虛心、謙虛、道歉。德修九大密碼成為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精神文明的看得著、摸得著、做得到的有效方法。
他的“人類思維、行為模式定位學”學科定位的详细资料可以在《新浪》武立博客、武立播客查看,网上所刊登的武立2010年计划演讲课题也是对其学科的阐述。简单而言,则可归结为下列四点:
1,為你現有的思維、行為做定量、定性的資料化模式定位;
2,根據你的渴望,通過一系列思維模式設定的問題測試,助你找出你的理想、位置、方向、性格、特點、弱點、困惑及潛能;
3,根據你的要求為你的理想定位;為你度身定出前進的目標及方向;並為你的特點做定量定性的價值認可;幫你一步步由淺入深地解惑;告知你的性格特點、弱點;助你開掘你的潛能寶藏;
4,幫你指出你目前應修習的思維行為訓練科目,從而使你的困惑得到解決;工作績效倍增;生活充滿幸福的樂趣;面對困難與新問題有應對辦法。
武立自2009年8月份以來,足跡遍佈中國6大講區——東北、華北、華中、西南、長三角、珠三角,舉辦了多場針對不同群體的主題演講及培訓。
其中,2009年8月22日,武立在五十歲生日時,為江蘇著名企業隆力奇集團四千多名員工做了一次以《讓中國風民族魂揚起你夢想的風帆》為題的大型主題演講。
此外,武立的課題也漸漸拓展到“親子”、“青少年心靈諮詢”等深層次課題……
聽過武立演講或看過武立博客的人都說他的演講和文章很精彩、很感人,喚醒了人的良知,善良,感恩。想法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武立給了聽衆和讀者新的觀念、新的思維模式。
 
曾經的輝煌,曾經的失意,曾經的崛起,造就了今天堅強、樂觀、敏銳的武立,也成就了永遠走在時間前頭、永遠走在自己前頭的武立!
就像擁有美麗翅膀的蝴蝶,蛻變的過程是那麼的痛苦、甚至有著死亡的威脅,但因為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因為對生命終極的探究,因為對做人藝術的執著,十年潛心的武立老師,終於一朝破繭。充滿爆發力的、絢麗的翅膀,帶著他沖上雲霄!
 
這些美麗的詞語,是武立在中國的崇拜者對他的由衷的讚賞。
武立五十嵗生日的時候,當年擔保他來澳的姐夫李少甫先生不無快慰而且自豪地寫了一首詩,以贈予他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親戚:
 
半世光陰逝如煙,津門初見正華年。
三遷脫穎功實著,百煉修深德品賢。
南北穿梭勤釋道,東西架構廣結緣。
無疆大愛甘霖灑,情動學朋相競傳。
 
寫於悉尼,2010年2月3日。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