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2012越南中国纪行(4--5)
作者:李南方  发布日期:2012-05-04 02:00:00  浏览次数:2119
分享到:
三月十二日至三月二十一日-----西贡
 (四)西贡的街貌和交通

        在胡志明市我们逗留了十天。我们近距离见到的西贡和三十多年前我们离开时的模样有太多的陌生,和五年前我们再访它时却相差不远。这回所见所闻也只是走马看花的感受,说不上深入观察所得,感觉上,就是人更多,车更多,商店更多,街头摊贩更多,新冒起的不规则的参差楼房更多,一切景观都似乎更杂乱,却似乎都也在有序地运作。我们多次打“的士”要求司机慢驶,让我们可以领略这个繁忙都市的脉搏。
       怎样来描绘西贡的发展呢?像世界上其他大城市一样,西贡的马路由早上七点直到晚上九点时刻都车流堵车不断。这个城市的人口已经从当年上个世纪70年代中的300万激增到今天的官方数字800多万,如果包括流动人口,实际数字据说起码有900多万,也就是说越南的人口有至少十分之一拥挤在西贡,可以想见这个城市所受的压力。由此而增加的汽车和摩托车车流量,在原来范围内的马路上相互紧随挤迫的路况对这个城市的交通压力可想而知,只得一个难以承受的“乱”字。因为大多数老百姓的代步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自行车的数量显著减少。 出租车公司的“的士”和“小巴士”也是城市的一景,你随时可以在马路上截到“的士”。“的士”的启动价为12,000 越南盾,相当于澳币0.6元,2公里后开始加算,每公里15,000盾,这对尤其是来自欧美澳等国的游客来说很划算。我也乘搭‘抱腰摩托车’,坐在摩托车后面环抱车手的腰部,两人都要依法戴上头盔,穿插在大街小巷,近距离观看城市的变化,同时体验摩托车流在各类车辆中横冲直闯的惊险氛围。这个城市当年传统的人力三轮车即单一乘客坐在前面的兜包里,车夫在后面踏的“cyclo”已经被市政府禁止在马路上通行,避免这种车和太多的汽车和摩托车在马路上碰撞的意外,只能在几个规定的旅游景点接载慕名的外国乘客成团出队。
       西贡的马路只在几个有数的路口有交通灯,这和笔者三十多年前离开越南之前和五年前再访西贡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增加,见到的是更拥挤更杂乱的路况。行人道都挤满了摆卖糊口的小摊贩或者被摩托车佔位停泊,有人收费,行人很多时候都要走到马路边上,十分不便而且惊险百出。我们都很震撼摩托车手和各种汽车的司机是怎样互相避免自己在繁忙的车流人流中的马路上和别人的车发生碰撞,行人如何在惊险的车流中过马路,还有,前面行走的车可能随时都会拐右拐左或者就突然停下来,尽管驾驶者也闪灯示警,但,在后面行驶中的车如何避免紧随追尾碰撞,都是游客觉得可怕的一件事。笔者发现这儿的当地人主要的驾车技术是穿钻,闪扭,腾挪,冲刺,大胆我行我素,在车流中见空就钻,见隙就穿,他车逼来就闪就扭,要赶就挤就冲,总之人人都在可能发生碰撞的情况之下保护自己,你尽可能不去碰别人,别人也尽可能不来碰你,这似乎就是西贡的马路哲学,大家也似乎都相安无事,车祸很少,在十天的逗留里,只见到一个小碰撞。当地人似乎对这种马路规则也习以为常,无论如何,这种路况对习惯了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生活的人士是很难想象的,如果要适应这里的交通游戏规则,肯定需要一段时间。

  (五) 西贡的变化

       也许可以这么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越南的样板和中国的何其相似,少了社会主义的色彩,多了资本主义的特色,但,不管怎样,发展的步伐迟缓,欠缺中国的那种震撼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力冲劲。城市中有本事的人就把自己的楼房加高,这使城市的楼房高低欠缺整体规划而参差不齐,号称越南最高楼68层的大厦正在西贡河的外滩将近竣工;外资企业银行涌入;旅游服务行业特兴旺,成为主要行业之一,众多的大大小小的普通的和星级的酒店宾馆在市中心的各个郡区林立,是为一个特色;主要景点到处都可以见到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包括欧美各国的洋人,各地的华人和海外越侨等;从农村涌入城市谋生的人口在流动;中上收入的家庭和上班族夫妻有能力雇请保姆做家务,保姆的行业也吃香起来,这和越南1975年变天之前的情况完全一样;西贡河对岸正朝上海浦东的发展样板大力开发,连接西贡河两岸的桥梁和隧道都已落成通车,河对岸的农地地皮因为企业的需求而就地增值,城市的地皮尺土寸金,展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人人似乎都追逐着一样东西----金钱和物质,不少城市人摇身一变成了达官富人,富了起来,特别讲究身份和奢侈排场,很多人依然贫穷,购房对普罗草根来说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难于上青天。一个出租车司机说,生活指数的增长永远是一个重担,每个夫妻两口的受薪之家的月收入起码要600万越盾,相当于300澳元才叫OK地过上基本的节俭的三餐生活,拥有一辆谦虚的摩托车。一般老百姓的第一个梦就是先拥有一辆摩托车,然后才能及于其他。至于有孩子的家庭面对孩子的教育费用则是一种奢侈的支出,不是一般收入的家庭所能负担得来的,能得到较好的教育机会的孩子都出身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这一点,令笔者这个曾是教师的人很是唏嘘,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应该特别照顾草根阶层吗?怎么听到的都是公立学校所收的所谓“学校管理费”是一般工人阶级所负担不了的呢?
        西贡最大的一个改变是它沿西贡河边直通原堤岸唐人区的平西区(第六郡)只需15分钟车程,它的首段原章杨街,中段原咸子街,尾段原黎光廉街整条长街拓宽为双向六车道的公路并改名为黎文杰路,整条河沿岸杂乱的的贫民蜗居都拆迁了,河也清除了污染和臭味,傍晚时很多居民在河傍乘凉和放风筝,成为一个新的景观;沿路通向对岸的几座桥梁包括Calmette 桥,领翁桥(Cau Ong Lanh),查雅桥(Cau Cha Va)和Y字桥等都已改建或重修通车,河底通向对岸首添区(Thu Thiem)的隧道亦已在最近通车,大大改善了这个城市的交通和街貌。据说房子被拆迁的居民获得政府的财政赔偿,获得安置在别的地方。从城市交通建设的角度去看,西贡作为一个大城市,经过了越战结束后的三十多年,它的街道除了很多因改朝换代而换了名字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改变,打开西贡的地图,可以见到原城市周围的郡区都被纳入了大西贡的辖区里,但,整个城市缺乏气派的舒缓交通的大桥、公路和城市高架,地铁更说不上,机场的设施更谈不上很多国家国际机场的规模。笔者遇到的好几个外来的亚洲游客都说,西贡对比其他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等国的大中型城市起码落后三十年,认真做了对比,觉得这说法真还不是没有根据的,越南要成为东南亚区域中建设比较完善的国家真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虽然如此,各地的旅游者有机会仍然会考虑到西贡一行,这其中,旅游资料的褒评和“越侨的家乡情结”、“越战情结”、“唐人区情结”、“消费便宜情结”、“研究越南发展情结”等可能都在考虑之列吧。
201254日整理于阿德莱德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