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你从哪里来4目击最后一名阵亡的同胞
作者:尹怡红  发布日期:2012-04-30 02:00:00  浏览次数:3431
分享到:
       借着这里的 Anzac Day,晚餐时,我丈夫郑重地为他父亲远在欧陆的魂灵祭上了一杯葡萄酒。不同于亚洲习俗的是,没有祭台、没有香火,只是在我们同一张餐桌前多拉出一张椅子,多摆上一只酒杯,静静地斟上;那酒最终也没有洒在地上,餐后,我丈夫端起那祭酒,独自坐到沙发那边,一边翻看着父亲的老照片,一边替他老人家慢慢品完。
       这一幕给我微微的刺激,长久的冗误于怠惰,是不是该继续动笔了。
       话说被AL搭救的公公从昏迷中苏醒时,已经躺在自己AK的战友身边了。他是像一位身陷囹圄的老百姓那样遇救的,AK的战友们也是像家人那样将他从AL手上接走的。尽管越来越多的波兰人明白了他们不是国家的逃兵,不是荒野的流寇。可是,为着家人万无一失的安全,他们还是不愿随便暴露身份。其实在那年月,哪还有这个年纪的老百姓,大家不过心照不宣罢了。
       AK有个与家人联系的秘密方式,他们设计了一个符号:波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P"那道竖线继续延长,下方连上一个锚的图案。AK的战士们偶尔会在深夜悄悄潜回家门,在木栅或砖墙上偷偷刻上这样一个符号。竖日,发现这一符号的家人会暗暗欣幸自己的儿子或弟兄依然在世。我公公痊愈后又回家留下过这一符号,后来据说这久违的信息使得为他担忧已久的母亲高兴得躲进房间里爽哭了一场。
       战前的公公(左三那位大个子)
       战后的公公(坐在自行车上那一位)
       继续战斗......AK的战士们一如既往,在自己有把握的范围内按计划、按步骤地出击。他们继续混入敌营察看地形、截获情报;他们继续选择敌军的薄弱环节下手,以最少的伤亡获取最大的战果。我总会联想起不记得是罗马尼亚还是南斯拉夫的电影里的那句台词:"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遗憾的是没有第一手采访记录,从我丈夫那里听来的内容即便有细节也不够饱满。我公公曾自豪地给自己的儿子讲述当年,讲他们如何在隆冬的旷野阻断敌人的供给,选有坡的地段把黄油涂在铁轨上,伏击被困的军列;讲他们如何藏在盛夏枝繁叶茂的树冠里居高临下点射路径的德军,待更多的敌人闻声追来,他们又如何潜入池塘,借一根细管维持呼吸,(听起来就像我们的雁翎队打游击那样)从敌人视野里突然消失。他还幽默地告诉儿子德制枪支名不虚传的好质量,冒出水面马上就能再开火。
        公公还有个最值得自豪的话题:AK从来没有干过像AL那样跟着苏联红军的冲锋号盲目冒进半数饮弹倒地的傻事。他们唯一的一次冲锋是胜利那天,欣喜若狂地奔向柏林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
       那一天,他终身难忘------不止是为着胜利,还为着所目睹的惨痛的一幕------ 一名AL的同胞最先攀上林勃兰登门顶,将波兰国旗插上了久经战火,残破不全的那座和平女神及其四马御辇的门头雕塑上,欢呼声刚刚响起,一名紧跟的苏联红军士兵就拔下波兰国旗,插上了苏联镰刀斧头的红旗,并狠狠推开那位回过头来想要护旗的波兰士兵,这位波兰士兵因此失衡坠落,当即毙命。
        此后半个多世纪,所有的那段史料、影片,都只有苏联的红旗在柏林门头猎猎飞扬。而那名波兰战士在胜利时分与自己的国旗同时坠落柏林门的场面,只辉映在千百名目击者的大脑皮层,令他们错愕一瞬,愤慨一生。

上一篇:相亲


评论专区

yin2014-11-20发表
还有照片没有挂上,曾显示上传成功的,也请帮助。
yin2014-11-20发表
怡红给快绿敬茶。
进生2014-11-20发表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这句台词在二战的欧洲地方抗敌队伍里相当普遍,尤其阿尔巴尼亚电影,如:“第八个铜像”里就多次出现。
老财2014-11-20发表
阿尔巴尼亚还有一部电影,叫做《脚印》,那个也是意识流。当时中国基本上没电影,有那么几部也基本上是平铺直叙。偶尔间中有一两处回忆,还生怕观众看不明白,一定要用语言——比如,“事情是这样的”;或虚边的画面来表现。
2014-11-20发表
请版主帮忙:我的题目是《目击最后一名“阵亡”的同胞》,不知怎么变成“逃兵”了。
老财2014-11-20发表
回怡公子:那部电影,当时大家都看不大懂,因为采用了中国人还不适应(因为没见过)的意识流手法。
进生2014-11-20发表
给大伙儿来一段,该影片如此开头:  雕塑家安東尼站在寬敞的工作大廳裡﹐久久審視著掛在牆上的為同一個主人公畫的速寫和素描﹐他的整個身心都沉浸在這一件即將開始——不﹐實際上是早已開始了的——工作中了。有怎樣的風暴在他心中迴蕩﹖他猛地吸了一口煙﹐習慣地把煙蒂在工作臺上擰熄﹐他兩手捧起一把泥土﹐往塑像骨架上用力擲去——工作就這樣可見地開始了﹗……之前﹐他竟然膽怯過﹐一直擔心自己不能勝任這個塑像﹐而現在﹐為了更清楚﹑更仔細地觀察自己的成果﹐他遠遠地退開去﹐瞇起一雙深邃而苛求的眼睛………陽光從敞開的头顶大窗子裡瀉入大廳﹐大廳裡明亮而安靜﹐世界仿佛已凝縮成眼前的這座战友的泥像....清晰的回憶与感慨﹐伴隨著塑像的音容笑貌出現了﹗……易卜拉欣!
老财2014-11-20发表
第八个是铜像
读者**2014-11-20发表
怎么给我的回帖都让我受用不起啊,俺这地方小吏还是给赫赫军座团座端茶倒水吧。
yin2014-11-20发表
老财、战神:茶还是咖啡?
老财2014-11-20发表
题目代你改了,照片的事我不在行,等网主亲自为你操刀吧。
2014-11-20发表
老财的回音给一泓极大的安慰。
安红2014-11-20发表
大红姐千万千万不能走,妹子的家终于搬好了,特来报到!
yin2014-11-20发表
谢老财,只要知道当年不光是自己看不懂就满足了。
战神2014-11-20发表
言之有物,赞一个!
yin2014-11-20发表
谢老财神速!
快绿2014-11-20发表
为那位坠落的战士扼腕叹息!历史是无情的,历史也是残酷的,在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逐渐消失殆尽的过程中,恢复历史的真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读者**2014-11-20发表
我也看过铜像这部电影,可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可怜的波兰战士。
安红2014-11-20发表
大红姐千万千万不能走,妹子的家终于搬好了,特来报到!
2014-11-20发表
谢老财纠正,“第八个---是---铜像”,我那时不知是因为年纪小还是人笨不适应新手法,那部电影我看得云里雾里的。
2014-11-20发表
司令请上坐,下官有眼无珠,早没见您。
2014-11-20发表
老财的回音给一泓极大的安慰。
老财2014-11-20发表
回怡公子:那部电影,当时大家都看不大懂,因为采用了中国人还不适应(因为没见过)的意识流手法。
2014-11-20发表
再谢进生关注。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研究地域二战史,他以走访人见证人为主,现有史书只用作对照和参考。我认为他是对的,史书的不可靠是因为修史人往往是御用文人,是用来为当局修史的,这“史”就可能被“修”。日本年轻人根本不相信日本侵略并杀人,因为他们的教材分明写的是前往他国帮助共荣。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2014-11-20发表
司令请上坐,下官有眼无珠,早没见您。
2014-11-20发表
进生好记性啊。
2014-11-20发表
谢谢进生提醒,对,是阿尔巴尼亚电影“第八个铜像”。
进生2014-11-20发表
给大伙儿来一段,该影片如此开头:  雕塑家安東尼站在寬敞的工作大廳裡﹐久久審視著掛在牆上的為同一個主人公畫的速寫和素描﹐他的整個身心都沉浸在這一件即將開始——不﹐實際上是早已開始了的——工作中了。有怎樣的風暴在他心中迴蕩﹖他猛地吸了一口煙﹐習慣地把煙蒂在工作臺上擰熄﹐他兩手捧起一把泥土﹐往塑像骨架上用力擲去——工作就這樣可見地開始了﹗……之前﹐他竟然膽怯過﹐一直擔心自己不能勝任這個塑像﹐而現在﹐為了更清楚﹑更仔細地觀察自己的成果﹐他遠遠地退開去﹐瞇起一雙深邃而苛求的眼睛………陽光從敞開的头顶大窗子裡瀉入大廳﹐大廳裡明亮而安靜﹐世界仿佛已凝縮成眼前的這座战友的泥像....清晰的回憶与感慨﹐伴隨著塑像的音容笑貌出現了﹗……易卜拉欣!
老财2014-11-20发表
题目代你改了,照片的事我不在行,等网主亲自为你操刀吧。
快绿2014-11-20发表
为那位坠落的战士扼腕叹息!历史是无情的,历史也是残酷的,在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逐渐消失殆尽的过程中,恢复历史的真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老财2014-11-20发表
第八个是铜像
2014-11-20发表
进生好记性啊。
读者**2014-11-20发表
我也看过铜像这部电影,可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可怜的波兰战士。
yin2014-11-20发表
还有照片没有挂上,曾显示上传成功的,也请帮助。
进生2014-11-20发表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这句台词在二战的欧洲地方抗敌队伍里相当普遍,尤其阿尔巴尼亚电影,如:“第八个铜像”里就多次出现。
进生2014-11-20发表
记得读描写当年新波兰诞生的小说,知道波兰第一军团一进入波兰边境,就按史达林的指示,立即在罗布林(边境一个小镇)宣布了波兰新政府的诞生,并随着战事的发展迅速管理起新波兰。可读到那最后一名”阵亡“的波兰战士,真的非常震惊。虽然战争中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但这种事,知道了就不会忘记。也应该记住。现在波兰终于独立了。
2014-11-20发表
再谢进生关注。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研究地域二战史,他以走访人见证人为主,现有史书只用作对照和参考。我认为他是对的,史书的不可靠是因为修史人往往是御用文人,是用来为当局修史的,这“史”就可能被“修”。日本年轻人根本不相信日本侵略并杀人,因为他们的教材分明写的是前往他国帮助共荣。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2014-11-20发表
请版主帮忙:我的题目是《目击最后一名“阵亡”的同胞》,不知怎么变成“逃兵”了。
老财2014-11-20发表
怡红,快绿,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
进生2014-11-20发表
记得读描写当年新波兰诞生的小说,知道波兰第一军团一进入波兰边境,就按史达林的指示,立即在罗布林(边境一个小镇)宣布了波兰新政府的诞生,并随着战事的发展迅速管理起新波兰。可读到那最后一名”阵亡“的波兰战士,真的非常震惊。虽然战争中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但这种事,知道了就不会忘记。也应该记住。现在波兰终于独立了。
老财2014-11-20发表
怡红,快绿,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
老财2014-11-20发表
阿尔巴尼亚还有一部电影,叫做《脚印》,那个也是意识流。当时中国基本上没电影,有那么几部也基本上是平铺直叙。偶尔间中有一两处回忆,还生怕观众看不明白,一定要用语言——比如,“事情是这样的”;或虚边的画面来表现。
yin2014-11-20发表
谢谢网主拨冗帮怡红挂上照片。
2014-11-20发表
谢老财纠正,“第八个---是---铜像”,我那时不知是因为年纪小还是人笨不适应新手法,那部电影我看得云里雾里的。
2014-11-20发表
谢谢进生提醒,对,是阿尔巴尼亚电影“第八个铜像”。
yin2014-11-20发表
谢老财神速!
yin2014-11-20发表
看重司令呗,本团是您的直属。如今师座也没了音讯,若再没有您在这儿担待,本团就解甲归田了。
yin2014-11-20发表
谢谢网主拨冗帮怡红挂上照片。
yin2014-11-20发表
怡红给快绿敬茶。
yin2014-11-20发表
老财、战神:茶还是咖啡?
yin2014-11-20发表
看重司令呗,本团是您的直属。如今师座也没了音讯,若再没有您在这儿担待,本团就解甲归田了。
战神2014-11-20发表
言之有物,赞一个!
yin2014-11-20发表
谢老财,只要知道当年不光是自己看不懂就满足了。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