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视点

新闻视点

新西兰“以文会友”周刊94
作者:紐西蘭作協  发布日期:2012-02-22 02:00:00  浏览次数:1895
分享到:

以文会友 纽西兰华文作家协会  文艺沙龙  主办

 

第九十四期

 -------------------------------------------------

也談Crafar農場收購案       傅金枝

 

        Crafar農場收購案塵埃落地了。但收購的過程中,在新西蘭社會包括新西蘭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我的意見是對這件事不要做過多的政治上的、意識形態方面的解讀。在說明我的思想之前,我先說即將發生的另一件大事:

        俄羅斯《獨立報》127日頭板上一篇文章報導,俄羅斯準備將大量的西伯利亞閒置的土地,出租給外國人經營農場,據測算此舉每年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數十億美金的租金。並說此議將於今年9月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亞太經合會正式提出。

        這件事僅是個議案,離著實施還差得很遠。在此案實施之前,我大膽地做如下預測:

        提出申請租借這些土地的外國人中,絕大部分將是中國人。中國人距離此處既近,又善於農業耕種。在西伯利亞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也只有中國可以組織出這一支支野外勞作大軍。

        經過俄國有關部門的層層審批,在全部租出的合同中,中國人只能獲得一個較小的份額。

        在這項議案實施的過程中,俄國人估計會加上許多專門針對中國人的歧視性的條款,或者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再以種種理由阻撓華人的申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那就想一想俄羅斯人會有什麼擔心:

        西伯利亞利那麼大面積的地方沒有多少人,俄羅斯女人又懶得生孩子。而在他旁邊的中國人口密度這麼大。如果讓中國人大量進來,進來後人口大量繁衍怎麼辦?以後日久天長中國人反客為主了怎麼辦?到那時這西伯利亞大片的領土,到底算是誰的?

        讓俄國人更為擔心,也讓中國人更為揪心的是,這片面積比起整個中國還要大許多的大片領土,原本就不是他俄羅斯人的。這些屬於歐羅巴人的人,只是到了明代的末期,利用此地人口密度極稀的特點,以極小的代價進入了西伯利亞。此時當地居民還沒有國家意識,於是他們利用西方人鼓搗出來的“規矩”,搞個條約,這就成了他的“領土”了。而那些原本就是東方人的當地原居民,無論是通古斯人,還是雅庫特人、還是圖瓦人,在血統上都與俄羅詩人沒有任何關聯,倒是與華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於是,俄羅斯人對中國有一種天然地戒備心理,那是很自然的。在涉及出租土地這樣的問題上,如果對中國人施以特別的限制,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意在說明,一個國家制定一個規則或者處理某個事件時,除意識形態的考慮外,還有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多種考量。

        新西蘭的情況不同,不一定是怕華人多了後反客為主。但從這次的收購案看出,新西蘭社會仍然對中國人抱有較大的戒心或說是成見。根據調查,新西蘭對這次收購案持反對意見的人占80%。而其實在過去已出售的農場中,中國人此次收購的土地的數量,僅占約2%,一個極小的份額。

        那麼新西蘭民眾為什麼對其他外國人大量的收購並不介意,卻對這次華人的收購案持如此強烈的反對態度呢?

        為說明這個問題,我再舉一個新西蘭當地的例子:看一看新西蘭的監獄,就知道新西蘭監獄中扣押的某一種族的人的比例特高。每當新西蘭的治安變壞,警方需要加強警力的時候,不用說警方也知道應該把警力派駐到哪個族群的社區去。這樣的情況是警方針對治安的實際情況所作的合理的安排,決不能解讀為種族歧視。

        同樣的道理,新西蘭民眾對中國人不放心,怕來到這裡後也搞偽劣假冒,於是設法阻撓這次收購案,不是很正常的嗎?

        中國太空船升空,奧運會成功,經濟規模已經是世界第二,在我們的祖國取得這些輝煌的成就時,我們理直氣壯地享受著這一切帶給我們的榮耀,誰讓我們是華人呢?但當我們的祖國出現大規模的像三聚氰胺這樣的劣質產品,豆腐渣這樣的劣質工程,讓國人的臉面丟盡的時候,我們也只能跟著忍受人家的白眼,還是那句話,誰讓我們是華人呢?

        如果我們的兄弟中有小偷,那麼人家見了我們會自然地捂緊自己的錢包;如果我們兄弟中有流氓,那路上的女人就會躲著我們走。這是人家最合理不過的反應,儘管我們不高興,我們也得委屈地受著點。既不要埋怨人家歧視我們,也不必做過多的政治上,意識形態上的解讀。

        至於此類事件與政治上的關聯,一個國家因討厭另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或統治者,也殃及池魚,於是也連帶討厭來自那個國家的人民,對那個國家的人民給予特別的歧視和刁難。

        這個因素可能存在,這個道理也是個道理。具體到Crafar農場收購案,這個因素可能也在發揮著影響。可是作為華人,最好還是先別糾纏這個理兒。在埋怨人家嫌棄自己、歧視自己之前,還是設法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樹立起自己良好的道德形象更為重要。

 

201221日於奧克蘭

--------------------------------

 

從女孩看罵人視頻引起的感想        宋林玫

 

        多謝劉先生與他夫人盛女士邀請到他家做客,因為劉先生與他夫人都是東北人,年輕時有一段時間生活在“滿洲國”時代,許多我們這種年紀不知的事他們都比較瞭解。他們那時對“小鼻子”的怨恨,對中國強盛的期望……,這些正合我好奇之心。

       正相談甚歡時,在家與幾個同伴玩耍的他們十多歲的小孫女,突然過來要她爺爺看她“iPhone”中正在播放的節目。原來她們從“Youtube”網上看到一個面目猙獰的男人吡哩吧啦、手舞足蹈地以粗劣語言大聲喊叫。好像受了什麼奇恥大辱,用什麼語言也不足以發洩其心頭大恨似的。……“香港人是狗”、“欠抽”、“不說普通話是王八蛋”、“*……#(粗話)”……,什麼不好聽往什麼地方說。

        劉先生說他的小孫女連同她的華裔小朋友們雖很少去或沒有去過中國,因中國日益強大,作為小華裔她們都有自豪的感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也甚為高大。她們吃驚地突然看了一個攝自北京、這樣罵人的視頻。對她們的腦海真有極大的震蕩,她們顯然納悶、不解。好好的北京為什麼會有這種可憎樣子的“大人”。在哪裡電視中的人怎麼可以說髒話?看得出她們難以接受美好強盛祖國與這種醜陋現象的反差。她們入世不深而純潔的心靈受到了難言的傷害,我看見她們其中兩個,在凝重的臉龐上,一對眼睛濕潤了。

    回家後因此上網再看一次,原來事情是由於在香港地鐵車箱內一位訪港內地少婦讓他的小女兒吃東西,有香港人勸阻。可能雙方因語言不暢、年輕氣盛一時不夠冷靜吵了起來,勞動在班職員採取了相應行動。有好事者又以手機拍下放到網絡上,於是大量網民看後說什麼話的人都有,最後就出來一個“教授”如此表演了一番。

    於是筆者有感如下:

    1,香港人有沒有“瞧不起”內地人的現象?肯定有!敝人在香港居住、謀生過三十年,到港前敝人從小就是如假包換的廣東“省城”人,一口正宗廣府白話。八十年代初,一次在北角“阿蛇”查我的身份證,見我還是“綠印”,在歸還我的身份證時,以鄙視的眼光瞄了一下我,有點不屑的說“唔怪得鄉音未改啦!”,那時老衲還年輕,馬上還以顏色:“我講個話係你講個話GE()祖宗,明未?!”,這位年輕的“阿蛇”怔住了,好像想採取什麼行動,似乎又想不出什麼理由,瞪個大眼看著我離去。那時香港內部對內地新移民的氛圍就是如此,所以才有鄭裕玲、廖偉雄諷刺大陸新移民、同時諷刺內地大陸人的影片,而且票房甚佳。或許至今仍有部分港人對內地的看法依然停留在那個時代,也因此內地有人至今仍有不忿吧。

    不過俱往矣,從近年公正的民調數字來看,今天大部分香港人對大陸的印象絕非英治時期了,當然會有少數港人至今留存一些過時意識,但那絕對是少數!

     2,地鐵內規定不准吃東西,內地大城市的地鐵也有此規定,絕大部分人也遵守。其實香港地鐵的規定不是用來專門對付大陸遊客的,日本人、美國人這樣做也不行,也會有人說。所以如違反有關規定而受勸告應虛心接受,評論時強調態度甚至把小事扯到政治上,實在不對。

    3,大多數大陸遊客入鄉隨俗,純樸有禮。當然也有少數公共意識較差,隨便吐痰、小便、丟垃圾、公共場合抽煙、蹲路邊、大聲喧嘩。與先進國家、地區多數民眾恪守公共秩序的習慣相比有一定差距。以至被世界一些坊間貶義為“蝗蟲”,但我看這並未太影響大多數大陸遊客整體的形象。

    4,類似的爭執,不同地區、國家民眾之間哪裡都會有。普羅大眾中一些不正確意識、矛盾,香港、大陸都有。中國過去悲痛的歷史,對這些意識的形成有關係、有責任。對這種民間的情況應以歷史的、同情與理解的態度對待。據我感覺政府對這種情況基本能以一種理解、寬容以及向好的方面耐心誘導的態度,這對民族的向心力是有用的。

    5,一般來說,知書達理的教授理應瞭解上述道理,然而不幸的是,這個工作在內地最負盛名學府的“教授”卻有如此表現。不單只是“葫蘆瓢舀水,上綱上線”, 簡直要把香港從中國地圖上抹掉才解其恨。實在令人汗顏。其實事情做得太不合理了對香港人反而沒有什麼損失,我們感到疼心的是損失、丟臉的是罵人的人,是北京大學的聲譽。

    6,許多朋友都知道,目前國內存在一種普遍認識:民眾道德水準有向下的趨勢。民眾“向錢看”的意識較重,遵紀守法、互相幫助、關心別人以及國家的意識逐漸薄弱……。人們一般認為這種情況在知識精英中比較少,但從這次北大“教授”的表演,使人們擔心當今知識分子精英的道德墮落是否也不輕?

    在這民眾與知識精英出現類同情況之時,筆者認為,出現上述事件正是有關當局提高社會道德素質的好時機?對這“小事”做個正面有力的表態,以挺社會之正氣,有助扭轉社會道德下滑之現象?以增中華民族之向心力,以便更好迎接經濟大發展帶來的對人民素質提高的要求?

    言之是否有理僅與賢明的讀者共同探討。

 

----------------------------------------

  

離巢的鍛鍊                珂珂

 

        西人鄰居Jane在很多年前就告訴我們,兩個兒子中學後去了英國、去了歐洲,當時還以為是將孩子送去留學了,後來才知道了是要讓孩子們離巢,進行單飛的鍛鍊。

        Jane說:單飛的孩子,會自己去尋找人生的方向,如在工作生活中發現自己的知識不夠的話,一兩年後他們就會自己回來,完成大學的學業;若是認為自己不想繼續學業也能生活得好的話,那就自己去安排以後的人生路。他們絕對給予孩子們自由選擇的機會,尊重他們的選擇。

       這與我們華人的家庭有很大的不同。

       華人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按部就班的讀書、工作,最好還是出人頭地,家長們才會引以為傲,感到風光,感到成就。大多數華人父母即使自己省吃儉用,都會負責孩子供書教學及生活的一切費用,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學習,還包攬了所有的家務。而在父母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對父母給予的一切都認為是理所應當,一點也不會珍惜;太過呵護也讓有的孩子成年了也離不開父母,出國留學也需父母陪行,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但他們對父母則是呼之即來,揮之則去,而父母有時受了孩子的氣,也不敢回嘴,怕傷了他們脆弱的自尊心。華人社會總是將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的傳統,更由此茲生了許多‘啃老族’。

       仔細想想,西人們提早讓孩子離巢鍛煉的這種觀念是經過了歷史的洗禮、時間的考證。孩子們的獨力性,是要培養和鍛鍊的,溫室中的花朵怎樣也經歷不了狂風暴雨。

        西人的世界中,許多的孩子在高中畢業後,大多數的孩子都離家自己工作生活,自己體會掙錢的艱辛,自己總結生活的哲理,也更多地放飛自己的夢想,響往去享受那些非洲原味的荒涼,去感受牛仔的狂野,去森林深處與小熊貓共眠,去偏遠的海岸去觀察鳥類的生活,到緬甸智利的小鎮中去照顧貧苦的孤兒……。他們通過各種機構組織,邊工作邊參加第三世界的義務工作,人生最好的老師是來自生活的最真切的體念,他們在做這些有意義的事情的同時去領會應該怎樣做人,他們也從中找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幾年前,小兒子在英國倫敦皇家醫學院面試時,老師們不僅要求高學分,也要面試同學有一些社會服務的經驗。曾有一位分數比他高的同學就是因為社會服務經驗等問題沒被錄取。同樣在國際大企業的招聘時,若你有曾去陌生國度進行過鍛煉,也會成了人力資源主管分外看中的一個亮點。因為可以從中瞭解到應徵者的行動力,只有受過這種鍛鍊的人才能放棄熟悉的環境,隨時都可以投入新的工作,這對於一個全球性企業的員工來說,絕對是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

        這點又和華人世界的觀念不同,多數華人的學院是只看分數的,有的學子是高分低能,畢業後不能適應社會;而許多大機構、大企業招聘時,卻是看人際關係的。

       看看現在在中國、在香港的年輕人的房子裡,衣服被扔得一地,能把內衣、外衣、深色、淺色一起混著放入洗衣機的已經不錯,有的還說好忙,就一個星期洗一次,有的甚至到衣櫃中已經沒有乾淨的衣服了才去洗。但是,卻可以有時間去打遊戲機,美其名曰:“放鬆"一下。這種的生活方式在年輕人很普遍,父母沒能教育孩子基本生活的能力,很難想像可以怎樣闖世界,開創自己的未來?

    鄰居Jane的兩個兒子在一兩年後都相繼回來了,繼續他們的大學學業。現在他們都能在所服務的公司中獨當一面,成績斐然。

    作為華人的家長,且不論西方人的傳統是怎樣,確實有我們值得借鑒的地方,為了下一代好,不要捨不得,還是要讓他們早些去體驗離巢的鍛鍊 ,不要一味給予,要讓孩子自己去爭取自己的人生,小樹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

 

 孝陵懷古
      ——故國紀行2011之三          立言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這擲地有聲豪氣幹雲的話語,出自明太祖朱元璋,他就長眠在這裡——南京明孝陵。

       紫金山下獨龍阜——我相信這一定是太祖陵址確定後所改的名字,這也是皇家陵寢制度的必然,皇帝葬地的風水事關國祚的萬代千秋,何況還是開國皇帝的陵址。秋陽澹澹,衰草萋萋。滿園的銀杏樹鋪天蓋地的金黃與點綴其間的紅楓給斷壁頹垣塗抹了一層九五至尊的瑰麗堂皇。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乞丐的明朝開國皇帝,一生充滿了神秘與傳奇。他早年起義討元,建立了明王朝,使飽受戰亂的黎民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所以後代的康熙皇帝勒碑稱頌他“治隆唐宋”。而他的政治高壓,濫殺功臣,任用錦衣衛開明代宦官專權的先河,特別是他死後恢復了宮妃殉葬的惡俗也同樣彪炳史冊。

       開國之初的王朝總是有睥睨天外的氣魄和胸襟,何況還是剛推翻了蒙元的殘暴統治重歸漢族的大一統。孝陵的建築主要毀於太平天國的戰火,但是劫後餘生的殘基也自有一番前無古人的奇絕。巍巍矗立的神功聖德碑是成祖朱棣所立,歷經600多年的風雨兵燹而不倒;彎曲的神道呈北斗七星排列,為中華帝陵中的唯一,文臣武將、麒麟駝馬,雄獅瑞象,歲月侵蝕下雕刻的細部淋漓斑駁,反倒更顯得深沉凝重;享殿是清晚期重修的,縮小了很多,遍佈在草叢中的石柱礎歷歷可見,一望而知當年的朗闊與雄偉。在東配殿的遺址上,石礎間竟長出了一棵半摟粗的大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我在明樓下石橋外發現了一排淹沒在深草壟中的石螭,是石橋欄板下的裝飾,透雕的犄角多數損壞,唯有一尊保存完好。螭為龍生九子之一,魚身龍首,古代用來避火,所以在享殿的基址上也處處有它的身影。巍峨的明樓,城腳下的石座邊沿有一簇簇如石鐘乳的結晶,原以為是風雨侵蝕的碳酸鈣,後來才知道,是修明樓用作粘合劑的糯米汁與石灰,點點滴滴,似更籌,更似砂漏,計算著一年年一代代的王朝更替,江山風雨……

        明樓後就是寶頂,是朱元璋與原配孝慈高皇后馬氏的合葬墓。據探測從未被盜,也就是說,還沒人來打擾他們的安眠。朱元璋不愧一代雄主,敢作敢為,開一朝盛世,他也的確該佔有這一方龍脈所在。傳說清代統治者為切斷明朝的龍脈,煞費苦心的開鑿了南京城中的秦淮河,卻又為這六朝古都添了一番金粉繁華。

        大江東去,巍巍紫金山,莽莽石頭城,王朝更替的興衰,史籍秉筆的或直或曲,人世間的恩恩怨怨,都不及600年前的那一聲斷喝:“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注:朱元璋原話的意思是:我本是貧民出身,天下與我有什麼關係!)

------------------------------------ 

金色的維也納           薇薇

                

 

       一個城市的建築如同人的容貌一樣,經過歲月的雕琢,會散發出某種特定的氣質,反映其內在的本性。“別錯怪韶光改人容顏,我們自己才是那個化妝師”(席慕容)。最初的印象,往往帶來少有的準確性,當然這取決於觀者的審美和閱歷。一個人的特色源自於他的氣質,一個城市的魅力源自於他的靈魂,是歷史與歲月共同創造出來的最美妙、最高級、最複雜、最深刻的東西。

      世界上有哪個大都市像維也納這般?她是純粹的金色。然而維也納大街上並非金光一片,並非到處是奪目的炫耀,不,一點兒也不。維也納的金色是城市的內核,是維也納市民心底的色澤。維也納,她在金色中搖曳著巴羅克的曲線,在金色中綻放隱晦的曖昧之花,在金色中展示內心的衝突並峰迴路轉。維也納的金色曾喚醒居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安樂生活的享受,對藝術文化的沉湎。

        維也納市中心的霍夫堡是哈布斯堡皇朝的王宮,由十陣列宮殿,兩千多個房間組成,現在是總統府和博物館。歷代皇帝坐鎮在金色的宮廷,指揮著神聖羅馬帝國版圖的子民,他們穿著金色的長袍,頭戴金色的皇冠,手持金色的權杖,霍夫堡就是金色的尊嚴。市中心步行街上的的聖斯蒂芬大教堂有八百年歷史,歐洲各國諸侯曾在那裡感恩祈禱,感謝天主把歐洲從土耳其人手中拯救出來,它金色的主教壇在紅色的燭光中閃爍著幽遠神秘又聖潔的光芒,象徵著金色的神聖。

       維也納外城的美泉宮是皇家夏宮,豔黃色是皇室的專用顏色,是整棟四層高長方型皇宮的外牆色彩。金色裝飾遍佈美泉宮一千四百多個房間,牆壁、屋頂、門框、畫像、大鏡子上都鑲嵌金色的紋飾,統統都是纖長的金色線條筆直地伸展直到末端卷成一個漂亮的渦旋,呈現出金色的華美。環城大道上的金色大廳、城堡劇院、國家歌劇院,內部裝飾得富麗堂皇,上演斯施特勞斯的圓舞曲,德語先鋒藝術家的戲劇以及莫劄特的《魔笛》和《費加羅的婚禮》,海頓、莫劄特、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這些音樂巨匠在維也納舞臺上向全世界散發光芒,代表著金色的輝煌。

克裡姆特是舉世矚目的維也納分離派繪畫大師,是最受國民喜愛的畫家,也是世界拍賣畫作價值最高的畫家。他那一幅又一幅的金色畫作,微裸的、半裸的、全裸的女人,包裹在純金色的衣飾裡,在大塊大塊的金色背景網底中,那些金色的細描淺塗,既熠熠生輝又虛幻不真,既天真無邪又妖媚色情,克裡姆特為維也納創造了金色的性感。約翰·施特勞斯的全身金像立在城市公園裡,小個子施特勞斯正拉著一把金色的小提琴,《藍色的多瑙河》《春之聲》這些天籟之音從他的琴底流淌,他是奧地利的驕傲,他是維也納金色的浪漫。

        維也納的咖啡館文化是獨樹一幟的,只需花一杯咖啡錢就能呆上一整天。咖啡館是維也納文化界的大本營,也是民主自由的俱樂部,那裡群英薈萃,最新潮的思想,最前衛的見解在各個咖啡館中交流碰撞。中央咖啡館原是座公爵府邸,它富麗堂皇的大廳裡聚集了維也納的政界人物和文化精英,無愧為維也納金色的財富。細膩的維也納婦女關注內心世界,她們在柏格街診所向佛洛依德敞開心扉,從而使這位偉大的人物於夢境、回憶、潛意識中掌握了探索人性秘密的金鑰匙,開創了現代精神分析。人類永恆的目標不就是認識自然和認識自我嗎?如果說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在認知外部世界領域做出了豐功偉績,那佛洛德就是認知自我王國的巨人,他是維也納金色的永恆。

------------------------ 

談名               橋人

 

        有一次跟德國同學聊天,說著說著便說到名字的事情。與中國類似,德國人取名字也講究名字的意義。在很多場合,如果沒有機會深談,唯有特別的名字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舉了自己經歷的例子,說小時候聽人自我介紹叫“閃光之銀(Shinning Silver)”,這名至今沒有忘記。

      中國人似乎走得更遠些。名字一輩子的事,不僅要顯得特別,還要於其中飽含一些期許和人生意義。那些對取名有研究的人,甚至發展出了所謂的學問,名字裡面要盡可能包含五行、三才或八字等考慮。現在的藝人時興換名,似乎有了新藝名,就能改頭換面,並因此收穫財源與名聲,從萬千小角色中脫穎而出地紅起來。

    在西方國家中,教名是挺特別的。一般與宗教有關,嬰兒受洗時,由牧師給取定。印度曾經也根據占星術來給小孩取名,名字中暗含有小孩出生時的星相位置資訊。據此而取的名字,說是可以給小孩以力量和好運。

    當然名字是不是真能給人的生活帶來影響,是不好說的。如果非要找出些關聯,那麼可以有這麼一種解釋。小孩子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並且人還算機靈可愛的話,在學校時老師經常點其名回答問題,表現機會多了,也許能發展出外向人格。而平凡無奇的名字,從小被關注的概率低,小孩就可能發展出內向人格。也許吧。

       中國讀書人曾經愛給自己取各種各樣的名號,這個習慣在民國時候都還存在。有姓有名,還有字,偶爾還改名,又字,然後是號。這個號就沒准,只要主人有雅趣,取上十來個也是有可能的。齊白石就是一例。高中語文最煩記文人墨客的介紹,裡面字型大小繁雜又缺乏說明佐證的故事,經常搞混。這些名、字、號往往顯出主人的高格與追求。比如陶淵明,入劉宋之後就易名為潛。他要歸去來兮,隱居鄉野。陶淵明的不合作太張揚啦。今天的中國讀書人頂多取個筆名表達表達自己。

       不管有多少字或號,稱呼起來往往就是姓與名,兩三字。複姓可能四個字。在中東或者具有阿拉伯文化因數的非洲國家,人名可以達到一長串,由十來個片語成,其中包括往上的父親、祖父、祖祖父好幾代的名字。

       中國人名,彼此稱呼時的規矩也頗複雜。同輩之間可以直呼其名。晚輩對長輩就有許多講究,姓後加頭銜或輩份詞或身份詞,總之不可以直呼其名。而西方文化對直呼其名就沒那麼多講究。學生叫老師也是直接叫名字的。剛來時,比較尷尬的是稱呼華人老師,是按中國人習慣呢還是按西方人習慣呢?!

       西方人直呼其名的習慣是否意味著平等,尚需考證。就像中國人的習慣是否意味著禮節,也需斟酌一樣。況且關於女子出嫁後的姓氏問題,中國似乎並未怎麼興過隨夫姓。但在西方文化中,嫁後隨夫姓是很常見的。這是否意味著在中國男女的地位更平等呢,恐怕未必吧。

       姓名是承載著身份意義的。中國士紳文化中,血緣與地緣扮演著重要角色。最典型的家族政治,就是依靠對姓氏的遠近親疏關係開展的。於是在那樣的文化氛圍中,出身大姓之家,人生平臺無由就高於別人。也就會出現魯迅筆下諷刺的,阿Q這樣的人是不配姓趙的。這種狀況在歐洲封建時代也存在,報出名號時,你大抵可以判斷出對方來自哪個大家望族,亦或出身貧寒。比方von是德國和奧地利封建貴族姓氏的標誌。

       今天姓氏的族群文化意義是頗為淡薄了。名字的意義回歸到了最初的身份含義,你的名字代表你自己。在法律文書上的簽字,名字與筆跡一起,意味著你對這個事情負責。事實上名字與身份聯繫的遊戲小時候就開始玩了。小孩之間討厭誰就在牆上畫“XXX是只小狗”,這個XXX就會很不高興,而寫字的小孩也覺得真的侮辱了對方。

        姓名的這種身份意義,使得姓名成為社會控制的方式。英國人最開始是沒有姓只有名的(直呼其名可能就是這樣來的),後來基督教要求對姓氏進行登記,姓氏才逐漸使用開來。

        網路興起以後,註冊什麼帳號,都需要昵稱。多數人不會把自己的現實姓名弄上去。這種匿名性受到很多人褒揚,認為可以更自由地發言。實際上一個昵稱用久之後,它難道不是像現實姓名一樣,與你的身份貼在一起了麼?人朝著你的匿名罵,你還是會難受。韓國人似乎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於是搞了幾年的網路實名制,現在要廢止了。

--------------------------------------------

 水龍吟·訪新西蘭卡拉皮羅湖        虎山龍  

 

 

碧湖瘦景連天,綠林染岸飛花燦。

微風戲水,閒舟歡疊,紅顏意換。

雁舞煙波,流雲藏水,移情揉亂。

縱橫穿梭艇,濺花繞圈,如仙畫、心舒贊。 

 

遊客結群湖畔,話低言、怕驚食鸛。

陶然醉處,有車馳過,鳴聲笑伴。

極目遙觀,遠山翠頂,綠猶飄緞。

幻思浮縱眷,嘲惆拂淚,別離多婉。   

 

     注:卡拉皮羅湖,英文名為 Lake Karapiro ,該湖是一個專為發電而修建的人工水庫湖,位元元元元於新西蘭劍橋鎮附近。這裡,湖光山色,風景如畫,是新西蘭最理想的賽艇場地。 1978 年世界賽艇錦標賽、 1950 年大英帝國運動會和 2010 年世界賽艇錦標賽均在這裡舉行。


上一篇:图片新闻 1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