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南風窗」瑣憶
作者:孫嘉瑞  发布日期:2012-02-07 02:00:00  浏览次数:2147
分享到:
        老一輩的廣東人,或許還記得「南風窗」這個字眼,流行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南風窗」是指廣州人家中那些有港澳或海外關係者。其實就在「南風窗」一詞時興之前不久,人們還视「港澳或海外關係」為洪水猛獸,以各種方式紛紛撇清,很多人要接受所住街道、所讀學校、所在單位的審查,為了免致惹禍上身,焚毀一切海外信件,斷絕親友通信來往,否則隨時都會落得一個「海外關係,里通外國」的罪名。
       但類似的恐懼只維持了短短數年,隨著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文革的紅色神話漸為民眾識破,為了改變物資緊缺、配給供應的貧寒生活,毗鄰港澳的廣東人,首先想到了自已在港澳及海外的親戚朋友。那時如果誰家中有人在海外,就意味著開了一扇「南風窗」,因為亞熱帶氣候的廣州,南風可以帶來陣陣涼意,是許多忍受酷熱煎熬之人求之不得的。
        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開始回國探親,起初只敢隨身帶些規定限額內的衣物、餅乾糖果和煙酒,廣州人家中客廳常擺有一個玻璃門的櫃子,那些空餅乾罐和丹麥曲奇餅盒,就陣列在里面,空了的洋酒瓶被灌滿紅茶,立在餅盒旁邊。你到親友家探訪若見到有酒瓶餅盒陳放,那家人必有「南風窗」矣。
        收到海外寄來的錢叫僑匯,由郵遞員送了一張咭紙,憑咭到邮局取款,附帶可領到「僑匯券」,用「僑匯券」到华僑商店可以買粮油副食品、衣物和自行車等輕工產品。經常有郵遞員上門派唁紙的那户人家,整條街都在傳递有關那家人「南風窗」有多大的傳聞。
  隨著海外關係變得吃香,廣九車站門前接車的人群一天比一天增多,至七十年代未,接車的人已經形起两道厚厚人墙,延長至數百米,人人引頸盼 望。下火車後揹大包拎小包的港澳同胞及華僑,氣喘吁吁穿過接車人墙,被一個個歡天喜地的廣州親友接過行李,前呼後擁回家去也。
       与內地灰藍黑白的簡陋服飾相比,海外親友帶回來質地柔軟款式新穎的衣褲鞋襪,成了廣州人最愛的首選,穿着它們走到大街上,不知會招來多少妒羨的目光。至今還記得那時才二十二歲的蛙妻,穿著一身淺絳色的連衣裙,我則披着蘇格蘭格子夾克,兩人提著一部雅西卡双鏡照像機外出旅遊,到上海城隍庙吃小籠包,店中客滿,服務員竟勒令正在吃包子的两位中年人離開,把座位讓給我們,那兩人捧着吃了一半還燙嘴的包子乖乖站起了來,讓我心里很是過意不去。
       那時候很多人戴著啇標沒有撕去的墨鏡上街,夜里八、九點還捨不得摘下來。還把正在播放鄧丽君歌曲而且音量開到很大的錄音機,帶到公共汽車上,或者挂在自行車扶把上招搖過市。都成了沾染「南風窗」為榮的市民生活特色。
  随了接車以及回家後瓜分禮物,送車也是一件大事。上車返港之前,港澳同胞及華僑還要進行最後一次剝衣褲包括脫鞋,把身上最後的東西留給親友才離去。因為他們心里很清楚,對於長年處於物資匱乏的國內親人來說,須要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為了瓜分海外親友帶回的禮物,兄弟反目,姊妹撕打的現象,有時在車站就可以目睹。更有的  「南風窗」之家,為躲避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以及近友上門索求禮物,尾隨到港澳廳飲茶吃飯,對海外親友回穗採取嚴密的消息封鎖。
        在此之前廣州的為人父母者是盼望把女兒嫁給軍人、革命幹部、列車員、供銷員、司機、賣猪肉、鱼佬和粮油店售貨員的。軍属意味著光榮,革命幹部代表權威,而列車員跑車及掌秤操刀,更代表了可以買到票証配給份額之外更多的魚肉油粮与鷄蛋。那時你哪怕認識一個酒樓里的服務員,都可以享受找座位容易、盤子里藏多两片肉,澆多半勺尾油的優惠。
      隨著當港澳同胞海外華僑享有的許多「特權」,譬如可以帶進內地见不到的衣物食品甚至彔音機、冰箱、自行車、電視等「八大件」,到酒樓進餐還有「港澳廳」,優先搭乘出租車,可到友誼商店或華僑商店購物。港澳同胞海外華僑逐漸取代某些行業人士,成了香餑餑、搶手貨、搖錢樹,人們開始謀划与爭取把女兒嫁給他們,從而直接在家中開一扇屬於自己的「南風窗」。
       家中有女初長成者,可以外嫁,當然不會有真正的感情作基礎,許多如花似玉的純真少女,就這樣跟随年長自己許多的港澳同胞海外華僑離開了大陸。她們幸福與否、快樂不快樂,已經沒有人關心,人們只是看到她們離去後寄回的物質和金錢,而看不到為開「南風窗」而遭遇的不幸和作出的犧牲。
       女孩子尚可嫁出去,男孩子就只剩下跑出去------「偷渡」一途。一九七二年和七五年廣東掀起两次偷渡潮,我都投身其中,惜衝線失敗,無功而返。但許多自己相識以及不相識的青年男女,在為家庭開一扇「南風窗」的冒險中,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南風窗」蘊含著大陸文革年代廣東地區民間自我求变的歷史,它不僅突顯了趨光避黑的人類天性,也淺白地印証了社資的孰優孰劣。改革開放之门的敞開,使「南風窗」不再引人傾羨,許多人過上優渥的生活,勝過當年百倍千倍。但這不代表我們從此可以有錢大晒、驕橫霸道。
        財富和金錢不是用來攀比或歧視貧賤困窘的,在「南風窗」年代,幾近赤貧一無所有的我們,得到的是同胞近乎有求必應的接濟与饋贈,他們之中除了少數商賈其實并不富有,那時有的僑胞為了回國省親,盡可能滿足眾多親友的要求,花掉了自己多年的積蓄。但在整個「南風窗」年代,除極個別的勢利之徒瞧不起人之外,絕大多數的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是抱著最大的同情、鄉情与感情,為親友紓困解難的。
        回看「南風窗」年代,可知我們经歷了「長貧惡抵」的飢渴、淺薄虛榮与一副墨鏡都能帶來的小小滿足,懂得匱乏的難受与恐怖﹔那末,我們就更加沒有理由「暴富惡睇」,只上了區區幾級台階,就沒有文化地狗眼看人低。



评论专区

进生2014-11-20发表
我小学里有位同班同学,姓陈,学习特好,他母亲是老师,也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子弟小学》。陈·一直是少先队大队长。但大家知道,他父亲1949去了美国。初一时,饥荒了,统战部门找他母亲谈话,希望她和儿子给美国的亲戚写信,让他邮寄一切可能邮寄的食品如饼干,奶粉等,以帮助自己也是帮助国家度过”天灾“。同时告知这是国家允许的,是一种政策。到了高中时,就又回到”海外关系“,不光彩了。文革时,又被打成516骨干分子,公审大会批捕,后来单独插队到一个叫《太阳升公社》去改造。所幸后来出去了,在美国学成。后被一个外资公司派去上海。又一年,他回学校参加校庆,公安人员相随。还搞得神经兮兮的,说他或许是敌特。 许多事情,一如楼主所言。我姐夫北京铁道学院毕业,分到戚机厂内燃机科,广东梅县人,泰国华侨。所以我也知道那些”侨汇卷“等等。如今,中国人象是富了,富就富吧,随便如何显富都没人能拦,只是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不会见了暴富者就成了哈哈镜,拒绝留下真实的影子。
南太2014-11-20发表
中國人有個特性,一是有了權就不得了,二是有了錢也不得了!
南太2014-11-20发表
中國人有個特性,一是有了權就不得了,二是有了錢也不得了!
进生2014-11-20发表
我小学里有位同班同学,姓陈,学习特好,他母亲是老师,也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子弟小学》。陈·一直是少先队大队长。但大家知道,他父亲1949去了美国。初一时,饥荒了,统战部门找他母亲谈话,希望她和儿子给美国的亲戚写信,让他邮寄一切可能邮寄的食品如饼干,奶粉等,以帮助自己也是帮助国家度过”天灾“。同时告知这是国家允许的,是一种政策。到了高中时,就又回到”海外关系“,不光彩了。文革时,又被打成516骨干分子,公审大会批捕,后来单独插队到一个叫《太阳升公社》去改造。所幸后来出去了,在美国学成。后被一个外资公司派去上海。又一年,他回学校参加校庆,公安人员相随。还搞得神经兮兮的,说他或许是敌特。 许多事情,一如楼主所言。我姐夫北京铁道学院毕业,分到戚机厂内燃机科,广东梅县人,泰国华侨。所以我也知道那些”侨汇卷“等等。如今,中国人象是富了,富就富吧,随便如何显富都没人能拦,只是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不会见了暴富者就成了哈哈镜,拒绝留下真实的影子。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