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讨

学术研讨

首届中澳文学论坛演讲_当代写作的第三种选择-- 谈数字时代的写作方式
作者:张炜  发布日期:2011-09-22 02:00:00  浏览次数:2855
分享到:

我们现在过分地依赖了技术,这确实伤害了人类的心灵。新的科技发明失控后会危及我们的生活,如核技术让我们如此地胆颤心惊。实际上互联网和电视的发明,一点也不比核发明带来的问题更简单,甚至还要更复杂。这种发明也许更加危险也更加具有日常实用性,它伤害我们的方式也比较隐蔽。它的反作用力,会从精神上而不是肉体上毁灭我们。互联网之类有它无可比拟的利用优势,比如说我们现在再也不用到邮局去发信了,几秒钟就可以把重要的新闻发布到世界各地。它有无限的潜力。但是也要意识到它所带来的破坏世界的力量、它的另一些可怕的后果。

人类有科技发明的能力,但是却常常控制不了这些发明的后果。我们发明了电视和因特网,却难以控制它大面积地对人类精神造成的伤害。它通常要服从于物欲,海量传播低俗的娱乐。这些技术使得人类生活方式趋于惊人的一致,心灵也变得机械化和千篇一律,个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和生命激情正消逝于类型化、平均化、模板化之中。事实上我们的道德水准正在大幅度地下降,世界正在遭遇空前的伦理危机。我们陷入了难以逆转的紊乱状态,背离了理性。而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人除了用思想站立之外,还有什么能力?跑不过兔子,打不过老虎,所以人类一旦丧失了思想的能力,就变成了非常可怜的物种。

今天,我们相信文学写作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它的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如何克服文学自身的局限,比如整个娱乐化、实用化的生活方式对文学写作的淹没和忽略,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通常作家们对待这种不可逆转的不良写作境遇有两种方法:

 一是借助和改良,即在对数字时代所有新的传播手段和优势的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和运用,使自己的写作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尽可能地焕发现代活力,生存下去并且获得较大的传播面积。比如嫁接到新媒体上,参与其中,合作产出衍生制品等。这其中观念的更新是重要的,其次才是方法的运用和创造。这种种努力是有效的,并且会有较快的收益。

二是背弃和拒绝,也就是对于数字时代的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传播体量、海啸般的裹挟力和推进力视而不见,采取完全抵御或唾弃的态度,以传统文学自身的强大生存力作为支撑和依靠,坚守并且顽强地成长下去。这样做是基于对人道和土地的信念,相信一些审美的恒久不变的标准。这当然是现代人类生活中最珍贵的、同时也会是一种日渐微弱的力量,但是微弱却永远不会消亡。

如上两种方法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我认为都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如果有人试图将这两种方法综合或结合起来,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它们就认识的本质上来说,是水火不容的。那么有没有第三种方法可以探讨呢?

我们对于网络数字时代声像文字的综合传播,绝不能简单地当成一种运载形式,因为它的确是有时代内容的,对它来说,这种内容和形式已经没法剥离,并且确凿无疑地导致了一种严重的精神后果,使我们当代生活处于空前的危机当中。我们这样讲,并非完全否认数字传播对于文明社会的良性因素,而是强调其负面危害及其对策。

今天的文学写作对于数字时代,已经不是简单的迎和与反抗的问题了,而是到了全面认识自身的危机与困境、突围求生并进而重新赢得尊严的时刻了。这里必然需要讨论方法和手段。

数字时代的文学不会是凭空出现的怪胎,不会是全新的物种,它只能是来自传统文学,但却要求写作者更加深入理解和秉承传统的精髓;它也只能对应自己的时代,但却要求写作者不是跟从和接近,而是从形式到内容,都以更大的区别、以迥然不同的姿态存在下去。当代文学写作必须进一步拉开与数字时代――基本的文学呈现方式的距离,内容上保持并空前地强化批判的锋芒和力度,形式上突出其真正的异类品格。

比如我们不能以第二三手的生活资料作为判断的依据、更要防止它成为情感的源头,对虚拟和习以为常的传播时刻保持戒备。比如我们需要重读十九世纪的那些令人迷醉的大师,对于传统中的精华,给予更深刻的理解和不同的吸纳。同时还要重新认识整个现代主义过程,对其有一次更冷静的盘点。

总之,伟大的文学传统需要再生和淬火,使其真正成为数字时代的第三种存在方式。 

 四

在数字时代,保持写作的最大自由,进一步与现实功利主义拉开距离,强化个人的力量,也许成为文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这个时期有些诡谲的是,它既迎来了大众化文学表达的空前可能性,又开启了文学的沙漠化。铺天盖地而来的文字沙尘暴滚滚而来――它当然会淹没一切,却又必定会唤起另一种恐惧和厌恶。

真正的文学家有什么作为?无非就是营造一片静谧和清明之地,供人喘息、逃往和安歇,以便生存下去。作家需要跟网络时代无所不在的平均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审美方式及思维方式作斗争,这当然很困难,但一个作家如果改变不了世界,至少可以从自己做起,保护属于他个人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不受侵犯,用不变的个体激情和个人智慧撑起文学的天空。今后,一个写作者能否拥有这样的力量,也就是对其最主要的、最终的评判标准。这既是手段,又是方法,当代文学写作的真正意义上的批判和进击性格,也正好体现在这个过程之中。




评论专区

读者2014-11-20发表
期待含有”更大勇气“的作品问世。
北京读者2014-11-20发表
我在19日的矛盾文学奖的颁奖礼上见到了您,您说得真好:茅盾先生那一代作家提出“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这在今天仍然对我具有深刻的意义。我一直沉迷于写作之中,有时会想,自己所具备的一点点想象力以及稍稍不同的文学个性,都不足以让我走得更远。显而易见,将来我还需要更大的勇气,作出更多的努力。
安红2014-11-20发表
张炜的见地犀利深刻——“数字时代的文学不会是凭空出现的怪胎,不会是全新的物种,它只能是来自传统文学,但却要求写作者更加深入理解和秉承传统的精髓;它也只能对应自己的时代,但却要求写作者不是跟从和接近,而是从形式到内容,都以更大的区别、以迥然不同的姿态存在下去。当代文学写作必须进一步拉开与数字时代――基本的文学呈现方式的距离,内容上保持并空前地强化批判的锋芒和力度,形式上突出其真正的异类品格。”
田地2014-11-20发表
“作家需要跟网络时代无所不在的平均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审美方式及思维方式作斗争”——很有趣的提法。
田地2014-11-20发表
“作家需要跟网络时代无所不在的平均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审美方式及思维方式作斗争”——很有趣的提法。
北京读者2014-11-20发表
我在19日的矛盾文学奖的颁奖礼上见到了您,您说得真好:茅盾先生那一代作家提出“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这在今天仍然对我具有深刻的意义。我一直沉迷于写作之中,有时会想,自己所具备的一点点想象力以及稍稍不同的文学个性,都不足以让我走得更远。显而易见,将来我还需要更大的勇气,作出更多的努力。
安红2014-11-20发表
张炜的见地犀利深刻——“数字时代的文学不会是凭空出现的怪胎,不会是全新的物种,它只能是来自传统文学,但却要求写作者更加深入理解和秉承传统的精髓;它也只能对应自己的时代,但却要求写作者不是跟从和接近,而是从形式到内容,都以更大的区别、以迥然不同的姿态存在下去。当代文学写作必须进一步拉开与数字时代――基本的文学呈现方式的距离,内容上保持并空前地强化批判的锋芒和力度,形式上突出其真正的异类品格。”
读者2014-11-20发表
期待含有”更大勇气“的作品问世。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