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都是情事
作者:蔡成  发布日期:2011-08-07 02:00:00  浏览次数:2188
分享到:

备注:该文为《烟花,烟花》序言,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畅销书。

 

那日,上当当网,偶然撞上这段文字。“我是因为《读者》上喜欢作者蔡成的文字,才买了书。这是我第一次读蔡成的散文,这应是作者的前期作品。嗯,相比而言,更喜欢作者现在的小说新作。感人、民间的故事。”

发言者“一水玲珑”,媒体从业人员,编辑或记者,许是买了我的某本散文,所以留下几语评论。马上,我认该人为知音了。尽管,我不知他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瞥见有人入住我用文字营造的世界,且住在云深处,登高望远,把我最近一两年来的文字看得明明白白,我能不生欢喜心?

一时兴起,那日,我拎着自己的名字,搭乘GoogleBaidu俩特快专列,满世界里乱窜——在虚拟的网络里——寻找陌生人,对我的文字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的陌生人。

谁的新浪博客,我在奇虎网拣来的,写道:“……2期还有我为蔡成的文章《斑鸠,斑鸠》配的插图,那篇文章,我实在是,喜欢得不得了。”我立刻找《斑鸠,斑鸠》插图。哦,这个陌生人是丛威?画家?

同样关于《斑鸠,斑鸠》,有人在我的天涯博客开口说话:“我是个学生,我很欣赏你的文字。第一次看你的文章是在《读者》上,叫《斑鸠,斑鸠》的那篇。我感觉真的是篇好文章,但好在哪,不知道,说不出来,就是觉得好。”

去“《读者》网”论坛,见到某某说:“看原创是我休息时不可缺少的阅读。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还有与作者共鸣。喜欢蔡成的文章,写得那么感人。喜欢雪小禅的文章,那些简单而平凡的叙事文让我很喜欢。喜欢安宁的文采,喜欢刀口……他们的文章让我感觉到了那种久违的熟悉。”话中的“原创”指的是《读者》“原创版”。离开中国到澳洲生活这一两年,我少有动笔,一动笔,力争以此处为“巢”。

《读者》“原创版”博客,我亦溜进去探头探脑一番。《巴东的“一夜情”》后,数百人跟贴。逐个看完,自己对自己叹口气:不枉我爱“巴东”一场。

其余,一些报纸,一些杂志,一些图书网,也有拿着我的名字说三道四的。读来读去,不外乎一些图书评论,与“表扬信”无异。我不求单位的高级职称,也无意拿学校的荣誉证书,这类表扬稿,免提罢。

凡牵涉我的名字在内的指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后,挑挑拣拣,最喜的,是俩:“民间,感人。”

此“二兄弟”,实乃我时下笔头所奔走的方向。

追求“民间版本”,是为了记录真实。小说和故事是虚构的,但我偷偷努力着,力求在虚构的文字里凝固我所亲身经历过的时代的影子。

追求“感人至深”,是为了养育浸润的心。干旱、冷漠是当今世界最时尚的词语,我忧己心也成草木不生的不毛之地,故时刻不忘放眼四望,寻找身边那些最能触动我内心深处仅存的几许温情的人和事,再落笔,希冀让更多人共鸣。

此外,同是力争追求“民间与感人”,我笔下的每篇文字,我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她们各有各的面孔——采用或忧伤、或欢快、或清新、或压抑、或怪诞地述说方式去展现在读者面前。

现在,这些文字聚首于本书了。这些忧伤的、欢快的、清新的、压抑的、怪诞的文字,有一点相同,都是情事。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情,不仅仅花前月下的爱,这些情,这些爱,更广更广更广,更深更深更深。

牡丹亭上,有人在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是我用笔布置在院内的景致,而实则每一桩赏心乐事,是我在闲谈院外的风月——说巴东和金花,我在道贫困;说松山和阿秀,我在道战争;说苗远和妙果,我在道人性的追求;说大家争当活雷锋帮张妈妈给儿子上坟,我在道英雄的悲哀……

一句话,说东,实道西;说虚,实道实——当然,谁个读罢这些文字只关注东和虚,忽视西和实,也行;道行深者——像网友“一水玲珑”,拣到一个好看的罐子,瞧出罐子里的民间春秋,更妙。

既然又扯到“一水玲珑”,且再引用他的话:“我是因为《读者》上喜欢作者蔡成的文字,才买了书。这是我第一次读蔡成的散文,这应是作者的前期作品。嗯,相比而言,更喜欢作者现在的小说新作。感人、民间的故事。”

稍揣测字里行间,很显然,一水玲珑买了我的某本前期散文作品,觉得不够意思,不够劲,他期待着我的感人、民间的故事。现在,我把《烟花,烟花》捧出来了。倘某日,一水玲珑与之劈面相逢,他应当会觉得够意思,够嚼劲。因为,《烟花,烟花》呈现的虽是纸上的风月,但感人,且很民间。




评论专区

安红2014-11-20发表
《烟花,烟花》呈现的虽是纸上的风月,但感人,且很民间。
安红2014-11-20发表
《烟花,烟花》呈现的虽是纸上的风月,但感人,且很民间。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