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张良在影坛上一次出色的创造
作者:谭子艺  发布日期:2011-06-25 02:00:00  浏览次数:3511
分享到:

♦访谈忆旧

        电影演员张良是中国五六十年代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1957年因成功主演战争题材影片《董存瑞》而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演员一等奖,1963年又因出色地主演军旅生活片《哥俩好》双主角而夺得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这两部影片均已列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这前后,他还参加过《战上海》、《林海雪原》、《挺进中原》等片的演出。然而,张良像许多老演员如谢添、刘琼、孙道临那样,在出色地塑造了许多银幕形象以后,不满足于只做演员,为了有更多的艺术创作机会,他们都“演而优则导”,分别先后当起电影导演来,而且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980年,张良开始改当导演,他执导的第一部片是彩色故事片《梅花巾》,影片描写了风景城市苏州一对孪生姊妹红梅和白梅的生活道路,反映了苏州著名的评弹和苏绣两种艺人在新旧社会的不同遭遇,题材新颖,情节感人。《梅花巾》在苏州实地拍外景时,我曾应约前去采访,初步领略到张良在选演员、定景点,灵活巧妙地利用实景进行场面设计和调度等富于创造性的导演本领。该片拍成一经上映,就受到观众好评,并先后在国际影展上获得第一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荣誉奖和第七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象奖。这是张良打响导演工作的第一炮。
接着,一个有更大的创造机会来到了张良面前,他拿到了一个描写80年代初经济个体户生活的剧本,名叫《雅马哈鱼档》(章以武、黄锦鸿编剧,因卖鱼的档主用日本出产的雅马哈牌摩托车运鱼,故取此名),故事通过一个个体鱼贩的经营活动和他与周围人们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州市改革开放初期的面貌,剧本表现的是下层劳动群众的活动,很有生活气息。张良认为,要把这个剧本拍成电影,必须把改革开放中群众热气腾腾的现实生活和广州目前具有时代特色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广州是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城市,邻近港澳,与外国人交往较多,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上点“洋”味。比如,巍然耸立的宾馆、酒店等华美建筑;街上穿梭往来的小汽车、摩托车;许多家庭都有电视机、电冰箱,吃的用的也带点“洋货”,如进口香烟、罐装啤酒;还有男人带金项链、女子穿紧腿裤,等等,都是当时广州特有而外地少见的。这一切,张良都要把它们收进镜头,从而使影片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为了使影片场面逼真、人物传神,张良采用纪实性的摄影方法,像拍纪录片那样去猎取镜头,并使之与刻画典型人物的要求结合起来。他认为,过去我国电影有一个通病,就是政治说教太多,主题太露,表演虚假,化装、服装、道具等都缺乏真实感,摄影方法不是太呆板就是滥用外国某些技巧如变焦、慢镜头、随意揷唱歌曲等等。有鉴于此,张良拍《雅马哈鱼档》时,力避这些流弊,立意创新,彻底摒弃说教气味,让主题融化在具体的形象之中,在人物表演和环境设计上,也尽量避免“做戏”和“人为”的痕迹,务求逼真,使观众看时如身历其境,感到亲切。张良给摄制组定下规矩:各部门都要向朴实、自然、流畅的方向努力,并采取一系列保证措施:摄影不要像以往那样,固定机位,通过镜头变焦乱推乱拉来反映人物的活动。而要多用近拍、跟拍的方法,给人以流动感、逼真感。同时他要求摄影师尽量运用偷拍的方法,把演员和群众瞬间即逝的生动、美妙的表情、动作一个个摄录下来。例如片中西濠夜市的活跃场面、芳村鱼栏的繁忙景象、成珠茶楼的热闹气氛等等,就是这样拍下来的。当时,演员混在人群当中,摄影机藏了起来,你做你的,我拍我的,因而拍下来的镜头,一点也不做作,像生活本身那样朴素自然,即使需要排练的场面,如“热闹的龙珠街”,也反复向演员和群众说明要求,使之与偷拍的效果一致,从而保持影片统一的风格。其次,张良还要求所有的演员都不用化妆,不粘眼睫毛,不涂油彩,全部本皮本色,混在群众中也不会让人看出谁是演员;服装则要求穿当时广州流行的各式时装,特别是主要演员,如阿龙、海仔、肥婶等,基本上穿本人平时穿的衣服,这就增强了影片的时代感和真实感,生活气息也显得更浓烈了,让人看片时,感到一个个生动活泼、鲜活有趣的人物和场面扑面而来,有耳目一新之感。
更引人注目的是那班从来没有在银幕上露过面的演海仔、珠珠、肥婶……等主要角色的演员,他们演来那么真实可信,和日常生活一样淳朴亲切,他们的扮演者是什么人呢?经张良介绍,原来他们都是初上银幕的新人:演海仔的黎志强,原是广州市高第街一名小百货个体户;演肥婶的姚慧卿,也是在长寿路一条横街摆摊的小贩,而扮演女主角珠珠的杨丽仪,则是佛山市兴华商场餐厅的服务员!还有汽车公司的修理工、中国大酒店的服务员、白天鹅宾馆的管理员等等,他们都是被张良千方百计寻觅、挑选和动员来担任角色的,起初,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自己会登上银幕当演员,只是由于张良找到头上,一而再地动员,手把手地教戏,才激活了他们的“艺术细胞”,树立了扮演角色的信心,终于塑造了一群他们本来就很熟悉的人物。比如,张良最初物色了黎志强,打算请他扮演海仔一角时,先把戏中海仔的经历告诉他,小黎听着听着,眼圈就发红了,原来戏中人物的命运,竟与他如此相似,引起他强烈的共鸣,促使小黎暂时弃商从艺,接受了扮演这个角色。而这也反映了张良艺术眼光的敏锐,他能够发现并敢于起用这样一个普通人扮演他影片的主角。起初有人对张良放着厂内外许多专业演员不用,而偏去找那些毫无演戏经验的群众来演,大不以为然,甚至好心地劝他:你有多大能耐来一个个地训练那么多的群众参加演戏啊!但张良坚定地说,就是要这样去选演员,才能保证他们能演出“广东味”和“市井气”来。果然,影片拍出来后,人们都认同张良的确描绘了一幅精彩的广州改革开放的市井风情画。张良说,如果我不是选用了这批演员,那就无论如何也出不来现在的戏味,而那些曾持怀疑态度的人看了影片,也终于明白了张良的良苦用心,并不得不对他在短期内能训练出这么一大批新演员来的本领表示钦佩
张良的《雅马哈鱼档》正式公映后,立即受到观众和电影界的广泛好评,影片的票房收入也十分可观,创造了“小成本、高票房”的佳绩,为国产影片的新发展积累了经验,又一次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并被列为中国电影百年史中的经典之作。
随后几年,张良又连续导演了《少年犯》、《逃港者》、《女人街》、《特区打工妹》等多部反映群众现实生活的故事片,并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张良本人也被评为新时期10年影视十佳导演,并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的称号。

上一篇:文革速写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