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感言
作者:黄潮平  发布日期:2011-06-16 02:00:00  浏览次数:3639
分享到: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台海兩岸將各自熱烈紀念、慶祝。相信海外炎黃子孫也將以各种形式緬懷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有人稱武昌起義或雙十起義。由于1911年是中國農曆辛亥年,故1010日武昌起義的成功及當年稍後一系列政局變動,後人多稱為辛亥革命。其發生的歷史背景大致如下: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有識之士不滿清政府的軟弱腐敗,不願國土被列強割據,人民受蹂躪,因此不斷反抗或舉行起義,但沒成功。當廣州黃花崗起義(事發日子為1911427日,農曆319日。)失敗後,共進會轉移至長江流域;當時四川保路運動高漲,迫使大部駐紮在武漢的新軍被調入四川,湖北文學社、共進會在同盟會中部總會的號召下,伺機發動起義。19111010日,終於成功發動了武昌起義,成立湖北軍政府,號召各省響應,當年11月下旬,全中國已有14省先後響應,宣佈獨立,形成了全國性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是共進會与湖北新軍革命團體文學社共同策劃的,當時同盟會的領導人孫中山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丹佛。

辛亥革命究竟有何重大意義?以致過了百年之後,兩岸的中國人以及海外華人依然充滿激情地紀念它。客觀地說,辛亥革命對中國甚至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文思湧泉,甚至可以寫上萬言的意見書。但有幾點必須提出來,也許可以共勉。即:

1 辛亥革命趕走了統治中國最後的一個皇帝,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推動了中國歷史前進的步伐,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2 建立民國,刺激中國民族資本家的發展,伴隨而來也擴大中國的產業工人。

3 辛亥革命對當時的中國,帶來一次思想大解放。

4 以嶄薪的面貌出現於世界。証明中國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民主共和不再是所謂西方人的專利,而是包括被西方人稱為“睡獅“的中國人以及亞洲、非洲當時的弱小民族的共同心願。

5 讓炎黃子孫永遠記住革命先烈獻身為國的偉大精神。一百多年前的愛國志士,為了中國的強盛,選擇革命,被清政府稱為“革命黨” 人,無懼於清政府的逮捕、殺害。他們以身許國之壯舉,啟迪了往後的革命者,包括共產黨、國民黨中為國獻身之烈士。

6 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的影響,至今方興未艾。其中包括孫中山在1912年元月就任臨時大總統演說中提到的“復興中華 ,統一中國” 的遠景,依然是兩岸華人奮鬥的目標。即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多年後;綜合國力空前強大,經濟、軍事、外交、科學、文化等領域取得了卓越成果,在國際社會中也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應該說振興中華与統一領土對全世界華人依然有戰略性之啟示。

誠然辛亥革命也有不足之處,諸如對袁世凱這樣的竊國大盜,事先一點覺察也沒有,當袁氏帝制復辟後,新政根本無法實行,中國又陷入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以致後來付出相當代價進行“討袁” 及“北代戰爭”等。

現在談一談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被中國共產黨譽為“革命先行者” 的民國創建人(國父)孫中山的一些史實。

孫中山生於18661112日,逝於1925312日。享年59歲,實際是584個月。他一生為拯救中國奮鬥奔走近40年。

1879年,他隨母赴檀香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求學。1883---1885的中法戰爭,他目睹了清政府腐敗、賣國和無能,開始產生反清救國的思想,經常發表反清言論。189411月,孫中山從上海到檀香山組織興中會。19058月,他和黃興等人以興中會、華興會為基礎,在日本東京創建同盟會 。被推選為總理,並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的口號。

19111010日爆發了武昌起義,孫中山獲得消息後,於12月下旬回國。在此之前他己領導和發動了九次起義。返國後不久,他被17省代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11日在南京宣佈就職。因受到國外列強、國內封建主義勢力以及革命隊伍內部渙散無力的巨大壓力,孫中山於191241日正式解職,讓位給袁世凱。此後一年多,他仍積極宣傳民生主義,號召實行平均地權,提倡興辦實業等。

1912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從1920年起,孫中山開始接觸蘇俄(蘇聯)人士。1924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主持會議。大會通過了新的國民黨黨綱,在實際上确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192410月先後應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的邀請;孫中山北上(到北京)共商國事,提出了廢除不平等條約,召開國民會議作為解決時局的辦法。1925312日因勞累過度,患上肝病,在北京逝世。

孫中山确實是一位令後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他那高瞻遠矚的眼光、堅韌不拔的意志、務實的思想作風,為拯救中國耗盡畢生精力,可謂鞠躬盡瘁,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至於他的遺囑及重要著作如《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等,讓國人受益不淺,贏得了廣大海內外華人的敬佩,也是兩岸絕大多數政黨至今最為懷念的一位偉人。

一代偉人孫中山已作古多年了,但“復興中華,統一中國” 的大業尚未完成。走筆至此,筆者想表達個人對目前兩岸三黨(即共產黨、國民黨、民進黨)的期許,以及兩岸統一的看法。

眾所周知,台灣海峽兩岸(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土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即使台灣曾經被荷蘭、日本統治過,但無法改變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事實。國際上有關台灣歸屬的重要條約,如《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均承認台灣是中國的領土。若有人想節外生枝搞“台灣獨立” 或所謂“台灣地位末定” ,那只能說明“一樣米養百樣人” ,並不奇怪,但他們會“失道寡助” ;最後的結局是枉費心機,徹底失底!

打開現代史,國共兩黨幾乎主導了中國近百年的歷史。具體時間可以從1912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及1921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國共兩黨,盡管黨綱、主義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真正的共產黨員与真正的國民黨員,有個共同點---愛國。這些人可以為拯救中國,保家衛國拋頭顱、洒鮮血。兩黨有過為統一中國及抵禦外族的合作,即19267月開始的北伐戰爭及19377月開始的抗日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盡管國共兩黨曾經有過很深的恩怨情仇,但他們可以做到“相逢一笑泯恩仇” 。這是因為大家雖然“歷盡劫波” 依然“兄弟在”

“兄弟” 二字表達了他們曾經並肩作戰、同甘苦共患難的關係。即使目前國共兩黨各自的政策有所不同,但對“一中” 及“統一” 問題上,依然可以溝通或認同。雖然國民黨要面對明年的大選,估計兩岸政策不會有太大的變動。期待國民黨与共產黨有第三次的精誠合作,為兩岸統一問題作出貢獻。比較難以捉摸的是相對年青的台灣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

民進黨是在一個比較特殊的政治環境發展起來的。目前其領導層多主張“台獨” ,甚至將之寫入黨綱。由于民進黨曾經是一個執政黨,而且有可能再度執政。如果民進黨下次贏得選舉,“一中” 及如何處理兩岸關係,將是它的“軟肋” 。也是無法迴避的。上述問題處理得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兩岸人民的福祉,這才是重點。至於有些人不認自己是中國人,有些標榜自己是為台灣打拼的“英雄” ,把“愛台灣”天天掛在嘴上。筆者認為當您身居大位,當您手握大權時,就能檢驗您是否真愛台灣,抑或只愛台幣了。所以個人或政黨的口號、言論、政策等等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分別真偽、辨別好壞。台灣有一位人士曾經給“政治家” “政客” 作了如下的詮釋:“政治家考量的是下一代,爭取的是全國的長治久安。而政客只會講求他的下一屆、下一任,急功近利。” 這也許能令人深省吧?

讓我們重溫辛亥革命的靈魂人物---孫中山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何去何從,全看您自己了。

在此筆者重申:支持兩岸和平統一。希望澳、中兩國更繁榮富強,世界永遠和平。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