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對週末中文學校的期望
作者:黄潮平  发布日期:2011-04-23 02:00:00  浏览次数:3290
分享到:

澳洲是一個移民國家,也是一個以講英語為主的國家。土生土長的澳洲華裔兒童,雖然加入週末半天的中文學習班,然而踏出校門、步上工作崗位,懂得的少許方塊字很快忘了。這殘酷的事實使部分華文教師、作家、學者等有過以下的疑問“華文還可以在澳洲延續或發展嗎”?筆者的看法是憂喜參半。

鑑於近幾年來,移民澳洲的華人眾多,中、英雙語人才也不少。在澳境內華文傳媒与週末中文學校的推動下,華文在澳的傳播,開創了一個新局面,又因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香港、台灣与澳洲舊有的良好關係,以及兩岸三地強大的經濟力,正好与澳洲成互補作用。上述一系列因素,也促進華文在澳地位的提高,但因華語、華文在澳洲沒有太大的功利价值,加之部份華人子弟對它存有排斥心理,無法持之以恆地學習,所以華文在華裔年青一代的普及或推廣,其效果並不明顯。上述提到的兩大不利因素中,前者實非華人自身力量所能改變,後者也許經過各种努力,有可能改觀。改善的重任,將落在華文週末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身上。

一,向老師進一言。 孔子曰“教不嚴,師之惰” 意指老師對學生之教學具有不可推諉的責任。但隨著時間、空間的變遷,尤以在英語為主的國度裡 ,中文老師的地位無法与中國大陸、台灣或東南亞地區的老師相提並論。部分老師可能會說:“我僅是一位每週授課數小時的導師,無法政變學生在主流社會与學校所形成的道德品質与學習態度,倘若教不嚴或教不好是‘師之惰’, 那是不公平的” 。 誠然有此觀點之老師完全可以理解。如能往更深一層思考,學生週末來校求學,不僅是為了學好華文華語,也需要獲得更多“做人的道理” 与本領,他們還需要提高個人的素質,以便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与洋人一爭長短,使年青一代對未來充滿希望,活得更精彩、更有意義。若能往此處聯想,教師的責任感也許會相對提高吧?!

二,家長扮演的角色。 家長們關心子女學習中文,以延續、傳播中華文化為榮,是週末華文學校存在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實學懂了中國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後,形同增加謀生技能,何樂而不為呢?為了讓子女更快地學懂華文、華語,家長們不能僅停留在關心,而把責任完全置於老師身上。為人父母者,也應肩挑部分責任------協助老師督導子女學習中文。當子女完成英語學校的功課後,懂中文的家長宜主動以華語跟孩子們交談,經常檢查他們的華文作業,並作測驗。不懂華語的家長,也可請親友或華文家庭教師;利用課餘時間輔導,若能与校方緊密配合,效益將更顯著。由此觀之“養不教,父之過” 尚未完全失去其意義。

三,對學生的期望。 同學們,你們中絕大多數都在英語學校接受全日的教育,英語成了你們的“第一語言” ,華語成了你們的“第二語言” ,故學習華語較英語倍覺艱難。大家能否學好中文,決定的因素就是你自己,老師与家長僅能起協助作用。首先你們必須明確學習華文的目的。我曾經在一間週末中文學校畢業班典禮上說過:

“你們不是為了討父母的歡心而學習華文,也不是單純為了解中國文化而學習華文,而是真正為吸取東方文化的精粹,去彌補西方文化中的某些不足,也是為了多掌握一种國際語言文字,並提高思想認識水準,使自己更具備競爭能力,在澳洲這個以白种人為主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而去學習華文的。唯有明瞭這一點,才能認真、刻苦地學習華文,也不會半途而廢。

週末半天的中文學習對同學們來說,時間是短了一些,但它給你們創造了學習中華文化的絕佳機會。看!學校內洋溢著你們天真爛漫的笑聲,加之老師們親切的教導或偶爾帶一點嚴厲的批評,從簡單的一、人、大,到能寫五百字的作文,實在是不容易啊!它使人難以忘怀。

為了能多學一些華文,同學們放學後,除了溫習英文課程及完成有關作業外,仍須刻苦自修華文。盡量爭取每週有二次以上的時間自學或請家長、親友輔導。每次時間最好是一小時至兩小時。如此方能鞏固所學知識,並能溫故而知新。

至於在經濟發展中湧現的華人企業家,如能熱心公益,慷慨解囊,資助華文學校、文化團體;使其能經常舉行各种演講、作文比賽、歌唱比賽等活動,則不僅功德無量,也是華人之福祉。若干年後也許能收“前人種樹,後人遮蔭“之效。

願全澳華人均能重視中華文化的推廣及普及,使子孫後代都是中英文皆佳的專業人士,於社會有所貢獻,也為個人創造錦繡前程。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