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合流之莫名舆實质
作者:瑞门  发布日期:2025-04-08 12:29:37  浏览次数:228
分享到:

在時間的暗流之下,有些東西悄然在匯聚,不必語言,無需契約。

它發生了,卻沒有人準確指出開始的那一刻。
    東方在一紙紙規劃與長遠願景中,構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圖景,強調集體的未來與共同的繁榮;而西方在性別、種族、階級、媒體話語的戰場上,破除資本結構下的文化自然,強調個體的尊嚴與多樣的聲音。它們看似東西不相及,卻又在隱秘的邏輯中,彼此照應,互為鏡像。
    這是一次策略層面的合流,也是一次歷史深層的對視。
    西方的新馬克思主義者意識到:階級鬥爭若脫離身份政治,是失聰的號角。他們在黑人女性、跨性別者、邊緣移民的故事中,找回了多重壓迫統治的證據。他們不再滿足於經濟剝削的揭露,而是挖掘每一個話語體系、每一條教育政策、每一部影視劇中的意識形態——媒體不只是反映社會,它製造社會;教育不是中立的播種,它是權力的延續;性別不是生物的註解,而是社會對身體的編程。
    於是,他們在大學設立新階級鬥爭課程,在好萊塢推動“非白人主角”,在社交網絡製造“身份認同”。他們將批判植入娛樂,把革命化作日常的審美與選擇。它不是消散的激進,而是變形的深潛,再不得已,就上街轟烈,要DEI,多元平等包容,很好聽吧?
    東方則以另一種方式策應著這些浪潮,延續列寧主義,用“歷史條件下的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在資本薄弱地域,一帶一路,金錢開道,輿論輔佐,賦利於邊緣、發聲於沉默。
而最莫名的合流,則體現在媒體與教育作為戰場的重疊。
    一個通過“覺醒文化”(woke culture)在算法與影像中傳播意識形態;
    一個通過“主旋律敘事”在課堂與網絡中構建價值認同;
    一個批評資本主義文化的邏輯,一個防守西方話語對本土文化的侵蝕;
    兩者看似對立,實則皆以“意識形態”為前沿——攻破每一個自由訊息節點。  順勢,放大了性,弱疲了家。威脅到氣候,壓迫及零碳。
    他們的合流,不是一場會議,不是一紙公報。它發生在實踐中,在語義的共震裡,在策略的同構中。他們以不同的語言,講述相似的焦慮;以不同的路徑,駛向共同的終點。
    他們都知道——人類從來不是被割裂的物種。
    全球資本早已越過國界,形式因地而異,但本質相同,用得巧,大功效。
此刻,英特納雄奈爾,在英美歐,都好極了嘛,馬克思預言的,【國際歌】唱過的。
    這就是合流的實質:
    不是某種制度認同的統一,不是文化表層的混搭,是從四面八方湧向同一個未來的本能,再用階級,性趣、膚色、民族,家庭,重構社會,上啊。
一場沒有預告的匯聚,一種推動歷史的共謀。
    “我們尚未完全彼此理解,卻早已在彼此之中。” 命運嵌套了哈。
    然而,看川普又來(這個大右派要保守和關稅 不要激進和全球化)。
    那麼,大踏步前進,變大踏步後撤?唉。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