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乌有国的“清明上河图” --《乌有七日谈》读后感
作者:张劲帆  发布日期:2023-09-21 13:06:46  浏览次数:459
分享到:


                                                    乌有七日谈》是新西兰作家沿滨(艾斯)、海风(张海峰)合写的短篇小说集,或者说是一部故事集,显然,在结构形式上是对薄伽丘《十日谈》的致敬,但是时代背景与内容截然不同。

疫情期间三对夫妻/恋人为了躲避疫情而躲在乡间,没有电话没有网,为排遣无聊而讲开了故事,每天一个主题,分别是信仰、梦想、奋斗、爱情、教育、死亡、希望,每一个主题下有六个故事,多侧面地加以反映,这样就相当丰富了。总共四十二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出来的国度乌有国里,说是虚构,其实影射的是新西兰,当然也概括了各国华人移民的典型特征,涉及到华人移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物遍及华人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牧师和教徒、教授与学生、议员和侨领、文坛旗手与媒体大佬、诗人与画家、打工者与老板、家长与孩子…… 就像一幅用文字构成的乌有国华人社区清明上河图,既有大河奔流,也有纤毫毕现。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所有故事均以乌有华人移民生活为背景, 组成了一幅当今乌有乃至海外华人移民的浮世绘。”总体来说,此书主要立足于批判性,把某些海外华人为达到个人目的所采取的种种机巧揭露得淋漓尽致,饱含着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这应该是这部书的最大价值。从鲁迅批判国民劣根性到现在,快过去一百年了,国民劣根性并无多少改观,甚至可以说,经过文革的人性扭曲和文革后的全民经商狂潮,国民劣根性比民国时期更加严重,而且随着国门的开放,这种劣根性还蔓延到国外,给华人丢丑,也损害移民国的社会公平和社会风气。本书的批判很有价值。

并且,由于此书涵盖生活面的广阔性,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认识价值,不论是打算移民者,已经移民者,还是完全没有移民意愿者,都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知识。 

 作者的批判性体现在很多方面,譬如写华人教徒玛利亚利用教友们的善良获得无尽的帮助,占尽好处。所谓的绘画大师李以染本来只是在街头画像的低水平绘画者,只因为总理偶然到他的画摊画了张像,被他逮住机会拼命宣传,又给国会大厦送画悬挂,然后当做资本到中国去吹嘘,利用中国媒体的崇洋迷外把自己打造成所谓绘画大师。在《密笑与哈拿》这篇里,密笑和约书亚这对华人夫妇哭穷,利用一对西人夫妇教友的善心,让人家半卖半送地把大别墅转售给了他们。 在《顺势而为的超市老板川普陈》这篇中,这位华人超市老板对儿子传授剥削经说:“我给员工签的是年薪, 表面上给他们一种安定的感觉,实际上给他们的活没有时间限制, 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辞职。我们再招新员工,就能避免每年给他们涨工资。再说,我们也可以避免他们知道我们公司内幕太多。” 在《曲线移民的吴诗晴》这篇里,女留学生吴诗晴通过欲擒故纵的手段让老男人娶了自己,拿到乌有国永居身份,又让洋老公做了绝育手术,以后又以老公没有生育能力而提出离婚,恢复自由身,达到了曲线移民的目的。在《海归教授中国梦》这篇中,那个所谓功成名就的海归教授甄元士的成功秘诀是先出让自己论文的部分署名权,拉名人联署,等籍此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一些论文后就回中国。利用国人不了解国外学术界的不对称优势,侵占别人的学术成果署上自己的名字。在《精明的超级爸爸》这篇中,华人父亲强生利用西人商店可以在半年内无理由退货的规定而无偿使用钢琴、冰箱、电视、沙发等等,连买东西预付的钱都是利用分期贷款。在《种子的烦恼》中,华人夫妻俩为了领取单亲家庭福利搞假离婚,却不曾想丈夫心怀叵测,故意弄假成真,把老婆甩了。在《我不是普通人》这篇中,那个整天号称自己不是普通人的退休华人老者,为了五角钱养老金与福利部人员争执不休,而他却有能力给两个孩子各转了五百万元人民币买房。在《我的邻居瑞门》中,那个身兼教会长老和房地产经纪人身份的陆克文,为了攫取西人瑞门的房产,努力讨好瑞门,并与他建立了父子关系,然后设法让瑞门迷上在iPad上通宵看足球,最后死于心脏病,陆克文如愿以偿获得了老人的房产。我举的例子足够多了,说明作者的目光是锐利的,批判也是比较深刻的。

   与批判性相对应的,作者在艺术手段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反讽,语调诙谐,这反映在许多篇章中。反讽是一种漫画式的描写,对人物的某些特点加以夸张,作者的态度也就在其中了。如在《华社楷模范议员》这一篇里,主人公范议员组建新党的成立大会上,主持开幕式的是玄学会会长孙半仙,把范议员大大地吹嘘了一通,而且说姓范即模范、典范,范字有草有水,预示繁茂滋润。支持组党的协会也是五花八门,包括钓鱼协会、腰鼓队、广场舞队等等。到了后来,范议员触犯刑律被判了刑,孙半仙又有一套说辞,说是他早就劝告过范议员要改名字,因为其名“范任”谐音“犯人”,但是范没听。于是“采访记者和电视机前的 观众们都连连感慨,又联想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股莫名的自豪感竟油然而生。”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在《华文旗手顾若之》这篇中,顾若之吹嘘自己的家族,从曾祖辈到祖辈和父辈,全是与名人有交情,但又拿不出任何证据,说他的右派父亲死在了夹皮沟,这显然是搞不清楚夹皮沟与夹边沟的区别,作者明显在讽刺他的无知和吹牛。《油腻大叔的错爱》中的主人公景东,靠开妓院发家,然后换个英文名字就成了著名侨领,这也是明显的讽刺。可以说,这整部书都是以反讽的漫画式的笔调来写的,全书几乎没有予以正面褒扬的人物,有对某些可怜人的同情,但是某些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譬如《全乎命运》里那个控制不住自己情欲而落入女房东圈套的姜教授,最后只能抛弃美丽的发妻和失去自己尚在怀孕中的孩子。还有《不归》里那个回国后被反复折腾而死去的老粉红;而那些所谓的成功者又几乎都是靠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上位,譬如景东。

 与反讽相关的是语言上的幽默,有些句子相当精彩,譬如这样的句子:“据说京都大学的校友分为三等。头等的必须是本科在京都读的, 如同皇后生的太子才算是血统纯正。次等的是从外校考进京都大学的硕士或博士的,如同妃嫔生的终于翻身也得了皇子的身份。三等 的是非京都大学的毕业生但后来突然升格成了京都大学的校友的, 如同皇帝微服私访一不小心与民女产生爱情后生的龙子。”这样的比喻委实很妙。

  本书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出乎意料的情节反转,如在《浪子回头》这篇里,儿子因为房子继承的问题与母亲闹得很不愉快,离家出走了,后来经过教会的人做说服工作,与母亲和解,而且表示同意母亲的选择,将房产捐给教会,本来故事到这里似乎达到了大团圆结局,谁知作者突然来了一个反转,写出儿子在捐赠协议中留下特别条款,规定房产先要转变为家庭信托基金财产才能捐赠,而且他将成为家庭信托基金的控制人,这就是说,他可以改变捐赠的决定。原来所谓浪子回头只是一个烟幕。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它说明了人的理念和性格不是轻易容易改变的,这也是可信的。再如《全乎命运 》 里两个同乡,村干部儿子夺了普通农民儿子的参军民额,后者很失落,但是后来考上大学,成了天之骄子,而当兵的村干儿子却上战场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而死去,彼此命运发生阴差阳错的逆转。在《曲线救国》这篇里,两个同班同学,因为升入中国京都大学的名额有限,成绩更好的乡下孩子卫国在老师的劝说下,把位置让给了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儿子良军,各自毕业后,卫国因为境遇不好反而寻找机会移民到了乌有国,而良军因为条件好,没有出国,以至于后来求老同学帮他把孩子弄到乌有国读大学,而卫国的孩子反而因为中国对海外生的优惠待遇而去了中国京都大学读书,圆了卫国早年没能进入此大学的遗憾,命运再次发生反转。情节反转显然是作者才情的惊喜展示。

  由于这部作品自身定位在讲故事,语言上叙述多于描写,文学性稍弱。引子的部分显得稍长,进入故事慢了些。有的篇章显得有些匆忙,故事没有充分展开,而有的篇章又铺排得过长,却并不是太必要,少了些均衡性,譬如最后一篇。

 瑕不掩瑜,《乌有七日谈》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祝贺此书的出版,期待作者在未来有更上层楼的收获!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