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当黑发黑眼遇上金发碧眼
作者:张奥列  发布日期:2021-08-21 08:19:38  浏览次数:1537
分享到:

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能用中文演讲,但如果你在悉尼街上行走,突然被一位普通的澳洲青年女子拦住,对你说一声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你好”,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我就遇上了这种情景。

当时我确实大大的一楞,随后,她递过一本中文小册子要我好好读读。这是一本宣扬耶和华的宗教杂志。她说的全是中文,说了些什么我没怎么记住,但金发碧眼吐出一板一眼的普通话,着实让我佩服。问她哪里学的中文?她说悉尼本地学的,但到北京进修了一个月。

这种情形我不是第一次碰到。不久前,也有一位洋妞拍门送上一本中文的圣经故事,滔滔不绝地用普通话跟我讲耶稣。我问她为什么中文学得那么地道,将来想到中国工作,或做中国生意?她笑了摇摇头说,只是兴趣,也想能用中文与中国人沟通,探讨人生。她纯净的脸上也看不出什么功利目的,似乎透出一种崇高的宗教精神。

海外华人要求下一代学好中文,不丢宗忘本,更多的也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以及将来的发展需要,目的性很强。而这些洋人学中文,功利性不多,也似乎为他人为社会着想的多,这么想来,他们好像更有境界。在英语国度学中文,其实是很难的,但进入了一种境界,就有毅力,就能坚持。

那天洋妞上门讲耶稣,我两个女儿眨着眼睛就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她的中文讲得比自己还溜顺。我也只能心里叹息。

女儿小时候,我常常逼她们学中文,周末送她们到中文班读经书,什么三字经、道德经之类的。她们嘴里跟着老师大声念着,心里并不明白,回家就忘了。有时在家里教她们写中文字,开始时觉得好玩,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涂鸦,但一下子又不耐烦了。有时看到我在观赏中国影视剧集,她们就指着画面问我是什么意思。一来二去,我也没好气,就叫她们赶快学中文,不就可以看懂了吗?但她们总是提不起学中文的兴致,不自觉,父母焦急也没用。总之,如逼牛上树,没辙。

这种现象在华人家庭中,恐怕也比较普遍。试想想,照此下去,若干年后在澳大利亚街头上,一位洋人跟华人讲中文,金发碧眼的说得起劲,而黑发黑眼的却听不懂,哪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

因时势环境,我们这代人说不好英文,下一代人又说不好中文,对于海外华人来说,都是个悲剧。

女儿曾说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中国长城。所以后来缠着我买了卡通电影CD《木兰》,里面的故事,就是花木兰代父从军,出征长城,抗击外族入侵。长城的画面给她们留下很深印象。所以前些年我带她们回中国,到北京爬爬万里长城,看看天安门红墙,感受一下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寻寻故乡的根,激发她们对中国的兴趣。

女儿满嘴溜溜的英语,也粗懂粤语,而普通话却仅懂“你好,谢谢!”参观故宫,导游的讲解全听不懂,对那些古里古怪的皇家用品、宫廷范式,简直两眼一抹黑。意想不到的是,女儿忽然对毛泽东产生了兴趣。学校里,老师讲过《毛时代的最后一个舞者》(Mao’s Last Dancer),她们读过那个故事,也看过那个电影。看见天安门城楼的头像,女儿就问,那是“毛”吗?进纪念堂瞻仰毛泽东遗容,烈日下排队两小时,只看了三秒钟真人,她们也没怨言,脑子里肯定充满了想像力。在军事博物馆,凡有毛的塑像、画像,她们都忙着拍照,还满嘴的“Mao”“ Mao”“ Mao”。可以肯定,她们已经能够辨认毛,也知道是个大人物,但要弄清他,只有成人之后再下一番功夫吧。我倒希望她们带着对中华文化、中国历史的神秘感,最终能激发学习中文的兴趣。

大女儿进中学时,学校有四种外语供学生选读:法语、日语、德语、拉丁语。学校还说明,选法语的人可能会很多,不能都满足。我心想,法语为什么就这么热门呢?确实,那年纽省高考HSC,考外语最多的学生也是法语,有1700多人。其次就是中文、日文,分别有1500余人。女儿学校怎么不见有学中文?也许没有中文师资吧!小女儿进中学时,也只有学意大利文。据说近年澳洲高考选考中文的学生也明显减少了。

按我本意,最想女儿学中文。中国经济发展强盛、文化渊源深厚、中文人口广泛,中文的使用必定前途无限。何况还是母语呢!可惜,两个女儿的学校都没中文选项,即使有,女儿也不肯学中文。看来以后必定是黄皮白心的香蕉人了,怎么办?

所以,对于那些在海外辛勤执教的中文老师,我们都打心里十二万分的感谢。感谢他们的辛劳,感谢他们的坚持……他们的付出,功在千秋。


下一篇:猫的往事逸闻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