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王坪记实
作者:郭伟  发布日期:2018-05-11 02:25:26  浏览次数:2067
分享到:

我已多次到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陵园扫墓,因而对王坪烈士陵园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建筑规模有较全面的了解。

    1932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两河口攻占通江,至1934年10月红军全部撤离通江,22个月中,当年仅22万人的通江县就有近5万人参加了红军,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全国10大将帅、446位将军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开展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后统计,活着的仅有近2000人。

1934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粉碎蒋介石五次“围剿”和刘湘的“六路围剿”,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将四方面军总医院迁至沙溪镇王坪村。5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为纪念“广州暴动”七周年,为纪念在创建、巩固、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战斗中牺牲的指战员,在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修建了“红军烈士墓”。总医院担负着医治红四方面军伤病员的繁重任务,成百上千(最多达三千多人)的伤病员,因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医治,病情恶化而光荣牺牲,就安葬在医院附近,粗略统计,安葬其中的红军烈士万余人。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气势宏伟。陵园背后是大城寨,清澈蜿蜒的沙溪河在它前面流过,园内四季葱浓,松柏翠绿,鸟语花香。30余米宽,数百级阶梯上进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的牌坊。牌坊高9米,宽15米,为砖石、琉璃瓦所造。牌坊正门上方镌刻着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老红军何正文同志题写的“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陵园”十一个大字,两侧门上方刻有“忠魂万古”、“英烈千秋”八个大字。

进入牌坊后,就是陵园碑记。碑记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的题词:“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背面是《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陵园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学习革命先烈不怕艰苦困难献身革命的精神,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词碑和老红军将军、书法家魏传统同志题写的:“不怕鲜血洒王坪,何日归去得祭坟,革命传统永相继,振兴中华慰英灵”的诗碑,耸立在《碑记》两旁。《碑记》后面就是中外闻名的王坪烈士墓碑。烈士墓碑后,安葬着旷继勋、吴展等40位军、师、团职烈士的遗体,分别树立了墓碑,并镌刻烈士的名字和简历。最后部分就是13处红军烈士集墓。

纪念碑由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设计图案并题写碑名。碑体由碑帽、碑柱、碑座组成,通高4.57米。碑帽呈塔形,碑座为须弥座,碑身为正方体,碑座正面镌刻着镰刀斧头和五星浮雕图案,题词是“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两边的对联是“为工农而牺牲,是革命的先驱”,横批是:“万世光荣”。碑体有长枪、短枪浮雕,墓碑前有石供桌一张,左右两边各置一门仿真大小石质迫击炮,总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

红四方面军当年离通后,地主还乡团将墓碑推倒,当地群众连夜将被推倒的墓碑搬走并深埋地下,保护起来。1951年,通江县人民政府原貌恢复了墓碑及烈士墓,并建有一座巨大的圆型集墓,将分散的7823具遗骨集中安埋,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1995年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2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由省、地拨专款扩建后更名为“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陵园”;1989年8月,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经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2004年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与“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赤化全川”等巨幅石刻碑林等革命遗迹,相互映证了那段光荣而又峥嵘的岁月。

红军烈士革命事迹展览分两个展室,分别位于陵园牌坊左右两侧。古典式建筑的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赤化大巴山”、“青山埋忠骨”、“先烈在心中”、“遗愿化宏图”。450余幅珍贵的照片和34件遗物,展示了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英雄业绩;歌颂了旷继勋、吴展等46名团职以上烈士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再现了红四方面军高级将领徐向前、陈昌浩、曾中生、王树声、傅钟、曾传六、周光坦、张琴秋等同志的丰功伟绩。

该园是传承红军文化,弘扬红军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加油站,也是一道靓丽的“红色旅游”风景线。

2012年王坪烈士陵园修缮工程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扩建,扩建之后由红军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王坪新村三部分组成,面积达350亩。陵园完整地保存着全国最大红军集墓,还将通江县50处11428座17225名红军烈士散葬墓也迁移至此,使得整个陵园共计埋葬了25048名红军烈士,已获批为国家4A级红军园景区,目前我国最大的烈士陵园。

没有红军的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激励斗志,继往开来。“智勇坚定,排难创新,艰苦奋斗,不胜不休”红军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努力建设强大的、美好的社会主义祖国。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