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一千个《阿凡达》
作者:刘放  发布日期:2010-09-21 02:00:00  浏览次数:2177
分享到:
         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大片《阿凡达》推出后,风头竟盖过了当年也是他导演的《坦达尼号》,票房收益将超过十几亿。许多观众都为它痴迷为它癫狂。
说实话,《阿凡达》真的拍得很美。通过三维立体影象,人们看到的是梦中仙境般的奇景。潘多拉星球上飘浮的山峰,倒挂的瀑布,清丽的河水,七彩斑斓光芒四射的花卉,飘渺虚幻,美仑美奂。都是在人世间看不到的景物。还有纳美人骑着鸟兽翱翔九天的自由洒脱,也令人神往。
是钱,卡梅隆是用钱和现代科技打造出了这如梦如幻的胜境。据说拍摄费用超过了五亿美元,也就是三十多亿人民币。别看美国人都金融危机了,他们花起钱来还是大手大脚的。当然,他们最后又赚回来了。
阿凡达本身也是半人半仙的神物。“阿凡达(Avatar)”就是焚文天神下凡的意思。电影以此为名,就是将哲学、宗教、自然及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给观众以更宽阔的视野,让他们展现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但《阿凡达》表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这就很有意思了。西方人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说《红楼梦》也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鲁迅就是这么说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有的看法甚至绝然相反,人们为这样的事争论不断,笔战、骂仗,声嘶力竭,你死我活,谁也不服谁。可见文艺作品向来都是不好评价不好定义的。

 
对《阿凡达》究竟表现什么主题,评论者出现的分歧一点也不比《哈姆雷特》或《红楼梦》为少。举例说,和平主义者认为这是一部反战影片;环保主义者认为其主题是环境保护;动物保护主义者则说是反映要保护动物;人权人士认为这是反对种族歧视;维权人士又认为是在谴责强迫拆迁……
他们说的似乎都有些道理。比如说它是反战影片的,认为它就是在影射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国强大的武装部队,阿帕奇直升飞机、装甲车、坦克、导弹、火箭,就是影片中的地球人,就是那矿产公司。纳美族人就是伊拉克人民、阿富汗人民。他们还说,卡梅隆本人也有反战思想。
说影片表现的是保护自然环境,或保护动物,也是说得过去的。影片明显是对大自然生态的和美极尽赞美,对野生动植物的毁坏和屠戮表示谴责。
说影片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也不无道理。纳美族人脸上的涂饰,头上的羽毛,使用的弓矢,还有战斗时口中发出的“鸣呵”声音,都与美洲的印地安人相似。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欧洲殖民者对土著原住民的征服和屠杀。
因为影片中出现的大型推土机,则让中国的维权人士想到这是在反映中国的强行拆迁。在拆迁中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出现用大型推土机强拆的情况。有些悲剧也很难于让人接受。他们产生这样联想也合乎情理。但我想卡梅隆是不可能为中国的拆迁户拍这么一部电影的。
其实,电影就是电影,电影首先是娱乐的。卡梅隆运用现代先进的电脑科技,打造出这样一部近乎完美的科幻影片,确实让人大饱眼福。电影艺术竟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绝伦的奇幻景象,带给观众如此美好的视觉享受,我想这就够了。
当然,电影与其他艺术那样,从来崇尚真善美,同情弱小,鞭笞虚假和丑恶。《阿凡达》也表现了一种正义力量与邪恶的较量。这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既然如此,则以上种种对它主题的猜测,也都说得通。
据说,中国的电影导演们看了《阿凡达》,都表示由衷的佩服,也都承认中国电影存在的差距。这差距不光是技术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只有彰显人类的大爱和普世人道情怀,才能打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