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想起“二月诗社”(中)
作者:金波  发布日期:2010-09-16 02:00:00  浏览次数:2674
分享到:
 八十年代,教师自己都有铁笔蜡纸钢板,自刻自印学科资料。我们处室老夏原是语文教师,写一手好字,专为学校刻印文档和学生考卷,校刊也是他刻。
我手里的稿子穿插进校刊的稿子里,每次一两张,他都接过去,一声不响刻好了 ,然后放回我的抽屉里。那时候,老夏正跟老婆闹离婚,一有空就开始揭露老婆的隐私,无所顾忌。语速象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刹车都来不及。李主任坐在他对面,每顾及处室形象,紧急喊停。就我一个未婚女性,我低头佯作没听见。老夏不糊涂,他刻的诗稿,都一一记在本子上,象档案一样清清楚楚。老夏私自外出,一天不见人,主任问起来,我都替他遮掩过去。
 
社长林宝强隔几天就来学校取蜡纸,小心翼翼卷在袖筒里,找地方印刷。很快     
由老夏刻的一期二月诗刊印出来了,发到社员们手里,大家都说这一期的字刻的好,诗的质量也高。
 
为答谢老夏的劳动,我送给老夏一本诗刊,老夏也不客气,顺手放进了抽屉。
不久,老夏送给我一叠稿纸,那是一篇评论朦胧诗的文章。署名夏泽水,就是老夏本人。
 
没想到老夏的文章写得很好,口无遮拦,很像他自己的风格,这篇文章没人喊停,但作者不是一个失控的人。老夏把诗人和他的作品看作一个整体,把朦胧诗比作一个做作的女人,追求一顶时髦的帽子,无论这顶帽子有多美,也只是一件装饰物。诗最本质美在于内容。比如艾青的诗
 
老夏站在远处,更冷静客观。
 
我把老夏的稿子推荐给林宝强,问能不能放在期刊里,作为诗评刊出。宝强读了文章说冬烘。那时二月诗社越发展越好,已经有一大批年轻人供稿。老夏的文章就没有了下文。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