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社区每年都要庆祝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且是大事庆祝
“
大阵仗
”
的那种,这是一种文化情结。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
“
春节
Spring Festival”
或
“
中国新年
/
农历新年
Chinese New Year/Lunar New Year”
,
“
端午节
”
或
“
龙舟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和
“
中秋节
Mid-Autumn Festival”
等,都是中华古老的传统,都具备极丰富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阳历十月一日的中国国庆
China ’s National Day
也是重要的社区庆祝活动之一,这活动表面上看有较浓厚的政治意涵,但,实际上表现了海外华人怀念故土、饮水思源、关心祖国的性格和情怀,可以说,也是一种文化情结。
上述的节日庆祝活动可说是千万海外华人文化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对传统的一种执著,也是海外华人凝聚在一起的一个
“
粘合剂
bond”
。这些节日在时间的长河里都已经融入了一些西方国家,如澳洲,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的主流社会,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些国家的一个充实,一个贡献。在澳洲,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官方和不同族群的人士都和华人一起普
“
节
”
同庆,蔚为慷慨包容的多元文化社会的大观。从每一个庆祝活动都可以看到四个肯定的亮点: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的融洽、和谐和包容;华人族群的成就和地位的快速提升;华人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和影响;中澳作为亚太地区两个重要国家的友好伙伴关系。
在澳洲,
“
春节
”
的庆祝,从联邦政府总理、州长、总督、有关部长、议员、市长等除了发信函给华人社区致贺,表达政府、政党、政界人士对华人的关心之外,还亲切光临唐人街的街区市集
party
或公园和民间各界共同迎接中国新年,欣赏华人庙宇和唐人街送旧迎新,燃鞭炮、放焰火、谈
“
十二生肖
”
、谈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在澳洲,是夏末秋初)、舞狮、舞龙、品尝中餐,所有活动聚会都是热腾腾的文化佳肴。不用惊奇,当听到官方人物和其他族群的人士兴奋地用中国国语或广东话说
“
恭喜发财
”
,
“
新年好
”
。大家也不难看到,周末的中文学校老师们在教华人子弟,关于中国人在冬天将要过去时,期盼春天的来临,大年除夕一家人一面吃温馨的团年饭(大冷天少不了火锅),一面谈新年的展望;可在南半球这块美丽的澳洲大海岛上,我们可以一面吃龙虾,喝啤酒,一面谈在刚过完暑假后对新一年的大计;许多父母长辈都不忘给孩子们红包,打电话给远隔千山万水的亲友拜年。这一份
“
过新年
”
的执著得到许多非华人(
Non-Chinese
)人士的尊重和共鸣。
“
中秋节
”
(在澳洲,是仲春)的社区聚会
party
,各民族共庆佳节,吃月饼,欣赏一年里面最圆的月亮,赛花灯等都让唐人街和华人社区机构充满喜庆的氛围。主流学校的有关文化普及的庆祝活动中,华人孩子和他们的洋人同学学习不同民族古老的美丽神话和故事:中国人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树,越南人的牧牛小孩
Chu Cuoi
、月饼的典故和团圆的温馨意义。老师还教给他们南、北半球不同的季节时序,告诉他们当北半球秋高气爽农忙收割的美好时光,正是南半球春暖花开农民们播种的季节。这些活动不都是最好的
“
文化分享
Sharing cultural heritages”
吗?
“
端午节
”
除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意义之外,更成为各族人士共同的民间体育节日,进行龙舟赛,参赛的龙舟真的在船头按上
“
龙
”
的木雕;华人同胞一直注重的追思先人、纪念祖先的
“
清明节
”
和
“
盂兰节
”
活动也令其他族群的人士感到好奇和表示对它的
“
慎终追远
”
、
“
饮水思源
”
意义的敬重;十一中国国庆的庆祝活动,官方当任或前任官员和各界精英也都亲临出席庆祝宴会,发表讲话,观赏文化文艺节目,祝愿中国国运昌隆,祝福中、澳两国的友谊。
作为这个时代的澳洲华人比起早期的移民幸运多了,更在生活中包揽了中西文化的精华。华人既欣喜见证其他族群接受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大家有
“
节
”
同庆,自己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其他族群老乡一起热烈庆祝当地的传统节日。
华人在重视自己族群的传统节庆之时,并不抱着
“
闭关
”
的狭隘观念,忘了自身作为澳大利亚子民的身份,只庆祝自己的节日。华人和洋人朋友共庆圣诞节、阳历新年、复活节。每年的一月二十六日澳大利亚国庆
(Australia Day 26
th
January)
,更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全面而全心地投入了主流社会,和其他族群老乡参加澳洲国庆巡游,在阳光明媚的公园或海滩开
“party”
,夜晚则欣赏美丽的节日焰火,老老少少普天同庆,享受西方传统节日假期的轻松及其浓厚西方色彩的热闹和温馨。华人孩子在学校都很认真地学唱澳大利亚国歌,学习澳洲土著民的传统文化和澳洲早期移民拓荒者的历史,有机会时更把这些知识带去祖辈的老家与那边的人分享,感受多元文化
“
分享是福
”
的美好。许多还在工作的朋友也和洋人同事们共庆
“
墨尔本杯日
Melbourne Cup Day”,
一年赌一次马,投点小注,增加生活情趣。
这些节日对一些族群的新移民来说可能都是很新的,落地生根确须要一个时间的过程。毫无疑问,大多数华人都很自然地逐步融入了主流社会,融入了
“
澳式
”
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
澳化了
”
,成为热爱澳洲这个既年轻又古老(土著民有很古老的文化)的国家的子民。华人其实不必认为背负中华传统文化情结是一种包袱,只要背负的是文化的精华,对澳洲来说,从哪里来有何关系,澳洲是敞开它的宽阔的胸怀,欢迎文化精华的充实。
“
澳化
”
和
“
中化
”
两者并不互相排斥,两者的结合互补更能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认为
“
澳化
”
等于
“
去中化
”
,或者
“
中化
”
等于
“
不澳化
”
都是肤浅和偏激的论调。有些人抱着偏见,认为执著于传统就会妨碍融入主流社会,这完全无视华人移民优良的入乡随俗的开放心态和融入主流社会的成就。华人是既执著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尊重和接纳他族的传统和文化。很难找到哪一个华人不庆祝圣诞节、阳历新年,不尊重复活节和澳大利亚国庆,在澳洲,任何族群包括华人,遇到一个长的周末假期
Long weekend
都高兴得不得了,这就是澳洲的文化和生活作风
Aussie Style
,
“
放轻松点
Relax
!
”
。
再想深一层,华人是否独一无二的族群执著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呢?看看欧洲来的各族移民庆祝圣诞节的那份狂热吧!看看他们对传统、历史根源出处的那份尊重吧!在外面是炎夏摄氏
36
度气温以上的大热天,圣诞老人还穿着厚重的大红服饰,戴着圣诞老人的帽子,脸上粘着白色的大胡子在购物中心接待儿童,给孩子们一个神话般的喜悦和温馨;购物中心的
“
圣诞树
”
、悠扬的圣诞音乐、圣诞花车游行队伍的
“
白色圣诞
”
和驯鹿拖着雪橇在白雪大地上奔行的装饰,难道这些人都无视澳洲的季节时序,居然在炎热的夏天庆祝圣诞节?他们应该被狠狠地批评与责备吗?他们才不理你怎么说,反正在花车游行后,扮圣诞老人的老兄可能会去海滩游泳,
Christmas Party
时喝啤酒,吃冰淇淋。至于庆祝国庆日,有哪一个族群不庆祝他们祖国的国庆?对祖国的惦念和关怀是流淌在自己的血液里的,像洋人朋友说的
“It’s in your blood!”
。再多说就不必要了,澳洲政府深明此理。谁爱不爱澳洲,把不把澳洲当家乡,唉!还用多问吗?每次出外旅游,带着澳洲护照,对别人说
“
我来自澳大利亚
”
,回到澳洲机场时说
“
回家真好
”
,这还不够吗?
华人执著本民族传统的精华及文化情结是顶天立地、光明磊落、掷地有声的!它是澳洲多元文化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
2010
年
4
月写于阿德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