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红叶片片寄缅思——观胡涛作品有感
作者:逯天峰  发布日期:2015-08-06 20:28:27  浏览次数:2696
分享到:

“冰心洒泪英雄处,化作丹青寄缅思。浴血长天野火去,霜红叶叶喜盈枝”这是画家胡涛女士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所创作的国画“祭”的题诗。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我们巍巍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回望历史的长河,无数先辈名垂青史,他们用自己的赤诚肝胆憾卫自己不屈的民族,这种力量这种精神就是永存的民族精神。正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成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70年的光阴转瞬即过,生活在今天和平时代的我们更要牢记历史,热爱和传播我们的文化。画家胡涛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家更要以文化唱响时代的最强音,要在那段悲壮的历史中吸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发,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在造化的大象之中感悟体察传扬真、善、美是我们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胡涛国画作品“祭” 将悼念抗战牺牲的活动作为一种创作题材,背景是象征着烈士献血染红的满天红叶,抗日英雄纪念碑高高矗立在中央,画中老人孩子手持献花,拾级而上,悼念为抗日战争而牺牲的英烈。创作中作者蕴含着独特的美学追求与价值思考,在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上与社会思潮、政治语境、艺术生态等因素紧密相连,作为一种建构性文化力量,对民族记忆与国家形象的重构发挥着重要影响。通过这幅作品,提示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希望以此让更多人重温抗战历史,正视宝贵的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胡涛的这幅作品从历史诗情的重构到当代人心的探微,在更为开放的历史空间下,把“抗战”作为审美现象予以透视与反思,在艺术传统的继承与拓展上作了双重推进,从艺术视野的转向到艺术语言的变革,在高扬艺术家自由精神的同时,不断深化对人性深处的探索以及对战争的独特感受,是一次当代情怀与历史风云的“短兵相接”,是作者创作研究能力的充分展示。
   借悉尼著名诗人惇昊为画家胡涛的题诗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天府奇才女,琵琶曲引司马泪;桃园极品花,彩笔神招凤凰歌”。 让我们在中国画笔墨的挥洒之间;在心灵与自然的碰撞之间;在和平与大美的交融之间共同谱写出一曲歌唱祖国大好河山的华美乐章!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