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寿星
作者:何伟勇  发布日期:2010-05-12 02:00:00  浏览次数:2215
分享到:
        他是寿星,中医师黄光会老先生在我眼里是寿星。
探求寿星的健康之道是我感兴趣的。不仅是我,相信许多人都有兴趣。道理很简单,人生在世,谁不想健康长寿。健康长寿应该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共同愿望。但是,愿望归愿望,现实是现实,现实生活中,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毕竟不多,在这不多的比例中,能够神志清楚地生活,并有能力写字作对联获奖,还能给人把脉行医那就更少见了。我所遇见的黄光会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黄老先生今年已经九十八岁,实在是令人仰慕不已。
         我认识黄光会老先生是在5月28 日晚上。那天晚上,天气绝好,明月高照,星光灿烂。澳洲纽省悉尼广东联谊会新一届理事会暨所属中华楹联学会举办的2006年楹联颁奖晚会在卡市山林酒家举行。我受悉尼华文作家协会黄雍廉会长推荐,作为对楹联应征稿件进行评审的工作人员应邀出席。在我围桌就坐的圆台上,除了悉尼诗词协会会长乔尚明先生,我是认识的,其余在座的几位我基本上不熟悉。然而就在这几位陌生人当中,却有一位老人安详地端坐着,他炯炯有神的目光,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概是收集文学创作素材而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吧,我对较有特点的人物和事物都比较关注。我注意到,这位老人头发几乎没了,但洁白细腻的三羊胡须很潇洒的留着,说话时口腔里的牙虽不多了,但语感发音依然清晰可闻。这些特征说明老人既有了一定的年纪,但给人看上去的感觉又不像是个垂垂老者,年齿究竟多少?我在心里估猜。望着他面色红润,身穿西装,身板硬朗,安泰自如的形态,我猜想大约八十来岁吧。没想到,乔尚明会长问他高寿时,他爽朗回答说98岁。98岁,整整大于我一倍年龄还要多,远远超过“米寿”,离“白寿”只差一岁,到百岁还少两年,那不是寿星吗?可是外观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我好奇了。立即有了想采访他的冲劲,我知道我不是记者,但做个记者对我来说不难,我有这点自信。我打开了随身带的记事本,并递给他一张我的名片,我的名片只是想向他表明我是悉尼华语作家协会会员有能力为他写篇文章。他收了我的名片后,也给了我一张名片。他的名片上写着仁寿堂药行中医师,我看着“仁寿”两字,忽然又联想到什么似的,黄老先生的健康长寿,是不是和“仁”字有关呢?,也许这是我的主观联想,不过,我对黄老先生健康长寿的兴趣确实更浓了。
       晚会是丰富多彩的,有舞狮助兴,有抽奖活动,有武功表演,有乐队伴唱,对于这些内容,我的兴趣显然已经不大。我的兴趣完全转移到黄老先生身上,因为我从黄老先生身上看到了某些对人生有用的东西。我不是缩命论者,但我已产生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感,而这种感觉来自于寿星是无容置疑的。黄老先生的长寿,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对生命长寿的理解。试想,如果黄老先生走路需要被人搀扶,(他上台领奖时,健步上台,和他同来的女儿一点没有担心老人会否跌倒就是一个明证)或者思维已经混乱,或者不能吐字清楚地说话,或者听觉和视觉都已失灵,更不用说来参加我们的楹联征联活动,那么他的寿星含金量就会减少很多。黄老先生是健康的寿星。这就不能不让我对健康的生命产生极大的热情。黄老先生告诉我,他的老家是在广东,抗日战争时期他去了越南,后来再从越南到澳洲。。。。。他的子孙遍及好几个国家,已有第四代了,他还说,要不是第四代的孩子不想生育,不然的话可有第五代了。黄老先生思路不含糊地表示,他参加过三次楹联应征,其中两次获奖。我真的很佩服黄老先生对祖国文化是那么有情趣,这种情趣很明显地感染了我。似乎人生长寿的密码就在其中。我拿出了本子和笔,请黄老先生写几个字,黄老先生一口答应。他用执毛笔的手势在我的本子页面上工工整整写下了他的名字。
         我们的人类一直在追问,人的生命寿限应该为多少?我们的人类一直在探索,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人延年益寿?这些和人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关系的话题和课题绝然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写明白的。因为我们知道,这不仅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健康理念,生活方式,文化程度,饮食习惯,作息规律不一样,而且还涉及到遗传基因,生存环境,人格品味等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人类要提炼出健康长寿的灵丹妙药,路途真的还十分遥远。但是,如果我们把黄老先生作为我们生命长寿榜样的话,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用文化养料来培育属于每一个人的生命之树呢。黄老先生的长寿秘方可能很多,也可能没有,没有秘方的秘方也许是最好的秘方。对此,我没有向黄老先生寻找答案。但有一点我敢肯定的,这就是用仁心博爱去待人,用文化陶冶性情去生活,与生命健康者会有多利而无一害。黄老先生这么大的年纪,来参加我们的中华楹联学会举办的这一活动,是不是就是他养生之道的一个缩影和窍门?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寿星黄光会老先生是广东籍华人,这次活动的主办方又是广东联谊会,真的要感谢张永驰会长和他的团队,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我品尝到一次人生的美味佳肴。这不是指食物,而是在灵魂。有了文化的灵魂,我想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精彩。而寿星也将会更多更灿然。
 
发表在澳洲《新快报》2006年6月12日第十七版

上一篇:日本印象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