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伊斯兰恐怖的来龙去脉
作者:林别卓  发布日期:2015-02-13 15:22:59  浏览次数:6611
分享到: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同属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宗教,都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她们的发展道路是不尽相同的。有的黑暗来得较早,经过摸索,光明也会随后来到;有的野蛮来得较早,经过奋斗,文明也会如期而至;有的恐怖来得较早,经过改革,博爱也会无远弗界;当然,有的也会因在历史上疏于改革而积重难返。

这三大宗教在其发展初期都是十分强势的,过份的强势就会挤压其它宗教和各政治、学说派别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就会引起各种各样的不满和抗争。公元一世纪前后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公元四世纪,也就是南北朝的北魏时期,佛教势力膨胀,有寺庙近三千座,僧尼人数达到八万余人,这么多人不下地劳动,全靠老百姓交租养活,因此影响了政府的兵源、财政收入、土地和劳力,结果招来了横祸。

佛教曾四次面临灭顶之灾,就是由于四位皇帝(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世宗)大举灭佛的缘故。比如,太武帝(拓跋焘)由信佛转而信道教,并接受道教教徒的建议,下诏限制佛教。445年太武帝出兵经过长安,在一寺院发现了兵器、造酒器具、财物和窖藏妇女,于是大怒,立即下诏大规模灭佛,诛杀沙门(佛教徒),焚毁寺院经楼,使境内的寺塔尽毁无遗。

好在四次灭佛每次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因是当时的佛教思想毕竟已经深入人心,同时朝廷内部和民间暗中助佛者大有人在,使许多高僧、僧尼得以死里逃生,许多佛教典籍得以保存。不过佛教界从此长了记性,吸取了教训,不与官争权,不与民争利,不与儒道两家争高低,做到了有自己的地盘,实现了寺庙自食其力。

中国王权对佛教的兴衰具有巨大的作用,既可以使之毁于一旦,也可以让其起死回生。灭佛后不到50年,太武帝的孙字辈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厉行改革,重视佛教,佛教艺术得到国家及私人赞助,便在平城(今之山西大同)开凿云岗石窟,其规模之宏大令我们后人今天仍能大饱眼福。时有寺院3万余座,僧尼200余万人,香火空前鼎盛,信佛奉佛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中国儒教、佛(释迦牟尼)教和道教三家和睦相处的格局也逐渐形成了,这与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在历史上存在的压迫异教徒的现像迥然不同。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发展过程伴随着多次大分裂,自公元三世纪至公元十四世纪的一千年中,各教派之间对耶稣是神人两性一位还是两性两位的性质认定问题争执不休。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定基督教(Christianity)为罗马帝国国教。后来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也随之分为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Catholic)和以君士坦丁堡(今之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为中心的东正教(Othodox)。获得合法地位的天主教将其它教派视为异端邪说而加以迫害,被迫害者也迫害自己的异教徒,结果是互为死敌,互相残杀。例如当时法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就是死于宗教屠杀。天主教在欧洲独大,罗马教皇和宗教裁判所主宰欧洲,使欧洲进入了最野蛮、最黑暗、最落后的中世纪。

天主教会还发动以讨伐异教徒为目的的宗教战争,那就是长达200多年的“十字军东征”。943年,天主教的十字军东征就是为了消灭同样信奉基督教的东正教;1096年至1291年,罗马教廷为了夺回被伊斯兰教占领的基督教圣城耶路撒冷,展开了八次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战争。尽管近代天主教已承认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仇恨,并向穆斯林世界表示了歉意,但是穆斯林对基督教的复仇心理要完全化解尚需时日,而且一不小心遇到适当的土壤和气候,这种复仇心理便会像火山熔岩那样喷发出来。

改革使得基督教浴火重生。十六世纪初,以自由、民主、博爱为思想旗帜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风起云涌,以德国思想家马丁路德为代表的一批基督教徒吹响了宗教改革的号角,从德国到北欧的基督教会纷纷响应马丁路德,脱离那个曾经唯一的罗马教会,建立适应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改“政教合一”为“政教分离”,宽容异教和异教徒,开始了一系列从宗教问题到政治问题的改革运动,影响深远,使得基督教自从发展至今成为了世界上广义基督信徒和参加礼拜者最多的第一大宗教。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先知穆罕默德。公元610年,穆罕默德为统一阿拉伯半岛而建立了伊斯兰教,遵循<古兰经>的教义,说服了众多部落放弃对多神的崇拜,而信仰宇宙的唯一神安拉。之后又建立了穆斯林军队,打下了周边国家,成为地跨欧、非、亚的大帝国,但由于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不堪重负,这个帝国到了十世纪就衰竭了。

十三世纪中期随着异族的入侵,阿拉伯帝国解体。中世纪晚期,伊斯兰世界并立着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三大帝国,其中奥斯曼帝国版图和影响最大。十八世纪中业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伊斯兰世界,许多国家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伊斯兰各国人民在“圣战”和教派运动的旗帜下,多次掀起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斗争,给殖民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二次大战后各伊斯兰国家相继独立,大致形成了当今伊斯兰世界的格局。

从历史上看,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程跟基督教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基督教有罗马大帝国,伊斯兰教有阿拉伯大帝国;天主教有讨伐异教徒的“十字军圣战”,伊斯兰教有复兴“伊斯兰国”的“圣战”(吉哈德Jihad),等等。然而唯独不同的是基督教有宗教改革,而伊斯兰教自穆罕默德之后1400多年来一直没有出现过改革和改革家。

由于缺乏改革,使阿拉伯地区没有实现从“宗教国家”到“国家宗教”的根本性转变,许多陈旧的反现代的甚至反人类的东西依然如故,教派冲突依然严重,社会的发展依然严重滞后,连旧时代压挤妇女的各种旧习俗依然存在,恐怖暗杀的旧传统更是挥之不去。

伊斯兰教教义主张以仁爱、和平、公义为主,但也容许发动“圣战”。为此,自中世纪开始,穆斯林就产生了暗杀军政要人的传统。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后,集宗教、政治和军事于一身的继任者“哈里发”由各领袖公举。在伊斯兰教的历史中,最初的四位正统“哈里发”除第一位外,其余三位都是被行刺而死的。自第四位“哈里发”阿里开始,伊斯兰教分裂成三派(逊尼派、哈瓦立及派、什叶派)。阿里于661年被哈瓦立及派刺死。之后阿里派系残余组织什叶派退往波斯(伊朗)建立根据地,以恐怖主义行动攻击其它伊斯兰教教徒。

到了十世纪前后,从什叶派又分离出一个更激进的教派“伊斯玛仪派”。此派大约于1090年在里海南岸建国,不奉行旧教规,专门从事恐怖刺杀,被其它国家称为“Mulahidah”,意为“异端者”,中国元、明、清三朝的汉文史籍都译为“木刺夷国”。木刺夷国弱人少,但暗杀手段了得,令各国畏惧,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也有所耳闻,甚至还有中国人亲往该国雇请杀手去替自己刺杀仇人。1256年木刺夷国被旭烈兀汗率领的西征蒙古军所征服,但木刺夷国恐怖暗杀的恶习依然流传至今,是当代激进的伊斯兰恐怖主义组织的历史根源,那种自杀式炸弹袭击、集体屠杀异教徒、劫持飞机撞击商贸大厦等只不过是其恐怖手法的现代版罢了。

2015年2月9日




评论专区

刘海民2015-02-16发表
受教了。
刘海民2015-02-16发表
学习受教了。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