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乜辛然53、文学与科学都是语言
作者:苏诚忠  发布日期:2015-01-13 19:07:34  浏览次数:1888
分享到:

想到这里,乜辛然话锋一转,“我这里并没有说,用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方法理解语言就一定会出现错误。因为,有很多时候,我们先得到的是一个极为模糊的象,是一个不太重要的象。这种象对于我们理解‘意’来说,没有绝对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庄子的‘得意忘言’(前369-前286)比王弼(226年-249年)的‘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准确度要高一些。但同时庄子的话也说得更加笼统一些。”

他本来想要找出一个具体例子来,但是,急切之间,实在找不到好的。正在这时,下面一人问道,“乜道长,那么,如果那个象是真实的,是否能够有助于‘意’的理解呢?”

乜辛然抬眼望去,只见这人仪表堂堂,大高个,神情中带有几分傲慢。他问欧阳建,“这位是?”

欧阳建说,“陆机(261年-303年),陆平原。”

乜辛然心想,“难怪呢,我看也像是他。” 资料表明,陆机为陆抗第四子。他身长七尺,声如洪钟。年少时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陆机出身吳中名门,祖父 陆逊 是火烧刘备八百里联营的 三国 名将。曾任 东吴 丞相 大將軍 ;父 陆抗 曾任东吴 大司马 ,领兵与晉国 羊祜 对抗。父亲死的时候陆机14岁,与其弟分领父兵,为牙门将。20岁时,吴亡,陆机与其弟陆云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 晋武帝 太康 十年(公元289年),陆机和陆云来到京城 洛阳 ,初時由於談吐有吳国乡音,受時人嘲弄,二陆不气馁,后来得到时任 太常 的西晋著名学者 张华 的看重,使得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 张载 张协 张亢 )。他们和周处都是东吴的降臣,因此,后来周处改邪归正就是拜他俩为师。

陆机曾为成都王司马颖推荐为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汉置平原郡辖十九县,晋为平原国,诸侯国不设丞相而设内史负责政务)。

乜辛然听陆机的这番话知道,他从自己的话中又找到了超过左思的灵感,那个想写三都赋的愿望又死灰复燃、蠢蠢欲动了。他想,“可惜,历史不给你时间了。”

事已至此,表面的文章还是要做足,乜辛然说,“原来是士衡先生。在下以为,真实的像当然有助于我们对于‘意’的理解。但什么才是真实的像呢?我们看到的东西实际上是光线投射到物体以后反射到我们眼睛里的光。在光投射之前我们不知道,在光变化之后,我们也不知道。所以在理解一个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很多变化的因素。”

欧阳建说,“乜道长说的寻找绝对的真‘像’恐怕是不可能的吧,而且,好像你说的‘考虑很多变化的因素。’也没有办法实现。”

乜辛然说,“对, 很多东西要借助其他的方法才能看到,比如放大镜。”

“什么是放大镜?”

“放大镜能够将物体外观变大以后,让你看到。”

“这怎么可能,除非是魔术。”

“不是魔术是事实,就是把物体的反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我们眼睛的景象。”

“什么是凸透镜?”

前面说过,凸透镜在三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到了西晋,依然没有受到重视,这就是中国人不注重数学,不研究细节,每天只是云山雾罩地谈论‘空’,‘玄’,‘无’的结果。而西方人,一旦发现放大镜以后就开始对于微生物的研究,因为几何与数学的理论使他们得以认清放大镜带来的真实景象,所谓的几何光学。

乜辛然想了想说,“现在正是隆冬季节。请季伦前辈找一个凹型的圆碗来。”

不久,石崇就让人找来一个圆底的碗。乜辛然把它拿在手里说,“如果,我把这个圆碗里面注入凉水,在外面放一会儿,结了冰,再把冰倒出来。这就是一个凸透镜。通过它,我们就能够看到比一般物体大的‘象’。”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