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勝景引我入唐詩宋詞里尋夢
作者:李景麟  发布日期:2009-11-17 02:00:00  浏览次数:2735
分享到:
 
——中國旅游隨記之一
 
       中國此行縱情山水之羈旅﹐我有意識地為其盡量多傾注些文化的含量。否則﹐ 祇是走馬看花﹑浮光掠影﹐有甚麼意思﹖總之﹐旅游不能沒有文化醇厚的底蘊。
       這不﹐要回老家東北入關﹐抑或要出東北老家出關﹐這一入一出的關口﹐就是山海關了。說實話﹐對其不能說不熟﹐甚至熟到熟視無睹了。——在中國時下江南出差﹐還是於香港時回北方公幹﹐都經此關出入。然而﹐彼時皆“重任”在身﹐也心事重重﹐亦來去匆匆﹐哪有欣賞﹑品味的閑情逸致﹖祇記得那素有的“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美譽﹐知其是扼守自華北入東北的咽喉要道﹐就算不愧對祖先﹐尤在港人同事中﹐已覺得學問不淺了。
        然而﹐今天有太太伴我同游﹐如果再重彈什麼“山海關嘛﹐其遙控遼瀋﹐屏障京津﹐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老調﹐勢必遭褒貶。說實話﹐我很在乎︰太座之那褒耶多少﹖那貶又幾何﹖
       幸好﹐尚記得 唐 邊塞詩人高適的《燕歌行》。詩曰(當然﹐是事後補上好多記憶殘缺的詩句)︰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從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蓑﹐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長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戌辛勤久﹐玉著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搖那可度﹐絕城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想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這詩中的「榆關」﹐即「山海關」之古稱。對攻克這樣一座雄偉堅固的關城防御體系﹐談何容易﹖——此關“枕山襟海﹐實遼薊咽喉”﹐於此發生了多少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白刃血紛紛”之“沙場征戰”﹖內有明崇禎十七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一九二二年兩次直奉戰爭;外有一九OO年八國聯軍從山海關登陸﹑ 一九三三年一月日寇在此入侵﹐當地守軍抵抗﹐山海關譜寫了著名的「榆關保衛戰」長城抗戰的序幕。
       於是﹐山海關啊﹐今天成了我憶古思今的一個最佳憑吊之處……
       最使我感佩的是明朝戚繼光之《山海關城樓》︰
 
       樓前風物隔遼西﹐日暮憑欄望欲迷。
       禹貢万年歸紫极﹐秦城千里靜雕題。
       蓬瀛只在滄波外﹐宮殿曉瞻北斗齊。
       為問青牛能复度﹐愿從仙吏授刀圭。
       如果說萬里長城像條巨龍﹐那麼龍頭何在﹖龍頭便是明隆慶三年(1 5 6 9 )﹐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率部下在向南延伸四公里至渤海岸﹐修的海上石城「寧海城」﹐人們也慣稱其為「老龍頭」。除此詩外﹐并有戚繼光親筆書寫的「天開海岳」石碑﹐迄於今仍傲岸聳立。於是﹐不能不令人感到千古天地間﹐那彰顯著的一派浩然之氣……
       另外﹐山海關城東鳳凰山上的姜女廟﹐那文天祥的撰聯﹐該是為孟姜女伸冤訴怨﹐并對其定位了︰
       秦皇安在哉? 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耶﹐千秋片石銘貞。
       姜女被定位為貞女。——君以為然否?當你望著姜女端坐殿中﹐悲傷地望著遠方的眼神時,而對長城如何定位?我面對“萬里長城築怨”﹐一向在心中引起強烈共 鳴。於外人(外教﹑尤俄漢學家)前談起長城話題﹐我從來不把其引為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國旅游隨記之二
 
       來到杭州暢游西湖﹐目逐景遠﹐心隨波闊﹐好不愜意;又食【樓外樓】西湖醋魚﹐大快朵頤。
       然而﹐我們急於趕赴的還是栖霞嶺﹐去參謁中華民族英雄岳飛墓。從【樓外樓】搭的士去【岳王廟】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吟哦起清代詩人袁牧《謁岳王墓作十五絕句》︰
       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
       賴有岳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是啊﹐岳飛屈死風波亭而留下千古遺憾﹐岳王墓以埋英雄忠骨而贏得萬世景仰。 而當我們站在了岳飛塑像前﹐ 更真切感受到其英雄浩气﹐和整個民族的偉大恢弘的气節 。於是﹐他《滿江紅》的詩句﹐ 便自然回蕩在我們心中︰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 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藍山闕。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氣壯山河的詩詞﹐國人早已銘記在心﹐幾乎耳熟能詳﹐世代傳頌﹐已成千古絕唱。從中汲取力量﹐激揚正氣﹐體認堅貞﹐塑造忠魂——一脈相襲的崇高之民族精神。 此外尚有些關於岳飛的詩﹐都有著個壯懷激烈的故事。
       諸如 清 王曇的《鄂王墳》︰
       天意不祚宋﹐ 王心獨忤秦。
       忠完一父子﹐ 國誤兩君臣。
       生死獄三字﹐ 興亡人百身。
       黃龍渾未到﹐ 遺恨此山垠。
       岳飛被南宋高宗趙構和奸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後﹐有一名叫隗順的獄卒因非常敬仰岳飛﹐便偷偷移屍體到九曲叢祠﹐葬在北山。 以玉環陪葬﹐并栽種兩顆橘樹掩護﹐墓碑上書“賈宜人墓”﹐ 來遮人耳目。 後來(清道光年間)重修栖霞嶺下的岳飛墓時﹐曾覓到此初葬地﹐遂建“忠顯廟”﹐亦為詩人歌吟紀念如上。
        令人欣慰的是﹐岳飛之冤案尚能翻案﹐盡管托了二十一年始平反昭雪。 於是追复其官職 ﹐并“以禮改葬”今岳墓所在地。後來(宋寧宗嘉定年間)岳飛又被追封為鄂王﹐遂岳墓前立“宋岳鄂王墓”碑。其墓周圍的石欄正面上刻有對聯︰
       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於今判偽真。
       其墓前墓闕上刻有︰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妄臣。
      看來﹐ 歷史是無情而嚴峻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又公正的——總會分得清是非曲直﹑正邪忠奸與榮辱愛憎 。 面墓而跪的秦檜夫婦鐵像﹐就是人們對遺臭萬年奸邪之人唾罵﹑泄憤的恥辱柱。而那人稱“分屍檜”的檜樹﹐被人從上至下鋸成兩半﹐其間用木板隔開﹐表示肢解秦檜﹐迄今猶活﹐讓其承受無盡的痛楚及恥辱;可那墓前幾段柏樹化石﹐則人稱精忠柏——岳飛冤死時﹐柏樹立刻枯死。人們把有情的柏樹移來伴忠魂﹐寄千古不釋之幽悠哀思…..
       請看 元 趙蒙俯的《岳鄂王墓》︰
       鄂王墓上草篱篱﹐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由﹐水光山色不胜愁。
       再看 明 宰相于謙《岳忠武王祠》︰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
       中興諸將思平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青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這是宰相于謙游此時所題的詩。宰相之言何其重︰即有對“思平敵”的“中興諸將”之讚賞﹐ 又有對 “主議和”之“負國奸臣”的蔑視;同時﹐ 更對“將軍”傾注了無盡悲
愴﹑思念和緬懷之軫悼之情。
       我和我太太跟隨著絡繹不絕的游人﹐感到有幸能化作那歷代迄今絡繹不絕的游人之洪流中兩朵卑微之浪花……
 
                                        ——中國旅游隨記之三
 
       我移民香港十几年﹐自信是融入了這大都會。別看廣東話說的不湯不水﹐可有兩大收獲:一曰飲湯﹐二曰飲茶。移民澳洲後﹐雖也接受了多元飲食文化﹐諸如食色拉﹑ 飲咖啡 …..
       然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飲茶﹐尤對優質茶﹐譬如對龍井茶更是情有獨鍾。
       於是﹐到了杭州不能不去西湖西面的風篁岭嶺下﹐一塊巨石刻有「龍井問茶」之龍井茶園。我愛飲綠茶﹐綠茶中惟龍井最有名﹐今有幸來此﹐豈能辜負此天賜良機?——在龍井飲“此茗祇應天上有”的龍井茶﹐是何等樂事啊﹐平添了無限游興……
       當茶莊(記性不好﹐忘了名字﹐幸尚記得是屬於軍隊的)主人邀我們品茗時﹐自然不能不想起想起 唐 盧全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此詩祇說是新茶﹐并沒指明是什麼茶。然而﹐喝到女軍人奉上的一杯龍井熱茶﹐確真覺“喉吻潤”;而飲那第二杯(其實是第一杯品完﹐又續上新水而已)﹐據講才剛能品出真味——說實話﹐此時也真“破孤悶”了。祇因游客慕名而至絡繹不絕﹐每撥招待時間有限﹐必先客讓後客﹐來不及容你細細品茗﹐自然品不到第三碗(杯)至第七碗(杯)的感受了。啊﹐好個引而不發! ——撩惹起你強烈的購買欲﹐我祇求有那三碗及四碗的功效﹐則此生足矣﹗至少舞文弄墨時﹐飲龍井茶必能助我耶﹗買回去細品吧——這不﹐大包小包﹑大筒小筒真買了不少。
       不是嗎﹐此時在西湖畔【柳楊賓館】飲著龍井茶寫文章﹐真也想到 宋 蘇軾曾游龍井寺所吟《汲江煎茶》中的詩句︰“枯腸未易禁三杯﹐坐聽荒城長短更”。
      不是嗎﹐ 提到龍井茶泡前聞之氣味清郁﹐ 沖泡後觀之清冽異常﹐其色綠﹑香郁﹑形美﹑味甘的特點﹐就有 元 盧集《游龍井》讚曰︰
       烹前黃金芽﹐
       不取谷雨後。
       同來二三子﹐
       三咽不忍瀨。
       不是嗎﹐用龍井茶作禮物送人﹐當是最佳贈品。 有 宋 黃庭堅就以龍井茶予人﹐并
賦《龍井茶送子瞻》詩 ︰
       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
       想見東坡舊居士﹐揮豪百斛瀉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磯霏霏雪不如。
       為君喚起黃州夢﹐獨我扁舟新南湖。
       不是嗎﹐此外 ﹐ 尚有好多 關於龍井茶文化的歷史和其故事﹑傳說 ﹐ 恕不多作歷史考就。好在有 明 孫一元《飲龍井》﹐已寫盡那龍井泉之水潤育的龍井茶﹐實乃茶不醉人人自醉了︰
       眼底閑雲亂不開﹐
       偶隨麋鹿入人來。
       生平於物原無取﹐
      消受山中水一杯。
      啊﹐難忘的茶葉之都……
                                                 ——中國旅游隨記之四
      “在杭州西湖的水太美了﹐蘇堤春曉﹑三潭印月的風景太美了﹐令人想起西施﹑蘇小小的优美舞姿 ”
      “今天不談西湖的風月。”
      “那談什麼﹖”
      “最好談談西湖第一名勝的禪宗名剎——靈隱寺。”
      這是今天我打開計算機時﹐同我太太的對話。好﹗就聽夫人的。——我知道﹐她是想向我推荐唐‧宋之問有關該寺的詩﹐并加上一句:“靈隱寺美﹐那是因 詩人把它寫得太美了。”斯言誠哉!你看︰
      鷲岭郁岧嶢﹐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夙齡尚遐异﹐搜對滌煩囂。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橋。
       那鷲岭該是指佛教始祖所住的古印度的靈鷲山吧﹖夫人沒有細談典故。而寺門前聳立的一座巨大石壁﹐上刻「呎尺西天」昭示著此地與佛教發祥地有關。對於靈隱寺的恢宏﹐ 唐‧賈島(啊﹐即那位頗善“推敲”之詩人)《靈隱寺》﹐寫得好︰
       峰前峰后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 人在靜中聞蟋蟀﹐鶴与栖處挂獼猴。
       山鐘夜度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 心欲懸帆身未逸﹐謝公此地昔曾游。
       靈隱寺內有一處頗吸引人的景觀——冷泉亭。曾有宋 ‧林稹作《冷泉亭》對其讚美:
      一泓清可沁詩脾﹐ 冷暖年來祇自知。
      流出西湖載歌舞﹐ 回頭不似在山時。
      而亭旁即冷泉池。便更有宋‧ 潘閬詞歌詠︰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後。冷泉亭上幾行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時見攀高猿﹐長       瀟一聲何處去﹖別來幾向畫欄看﹐總是歉峰巒。
       最具魅力的﹐是岩壁上(具體何處﹐恕我健忘)的一尊大肚彌勒佛像。其臉上不知可否的哂納﹐似乎在笑世人未擺脫凡塵之煩惱。
       再有見到以岳飛詩詞取名的翠微亭﹐自然想起那《池州翠薇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薇﹐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詩中拳拳報國心﹐令人低回深思复喟然長嘆 ﹗
       此篇早就﹐呈給夫人看﹐其臉上回應的是酷似那彌勒佛的哂笑……
                                                ——中國旅游隨記之五
     在青島的老貿易伙伴 ﹐ 得悉我飛來大連﹐并已下榻【渤海大酒店】﹐就有電話跟蹤而來﹐他們還以為有生意可做﹐遂邀我速赴青島。其實﹐他們哪里知道﹐我早在移民來澳前已罷手不做了。我現在祇求作個“清心恬淡的老者/布衣蔬食流行坎止安時處順無所求”已足矣……然而﹐他們硬是不信。不過﹐他們也說﹐不談生意就不能老友重聚把醆敘舊﹖ 這不﹐他們第二天上午就送了機票過來﹐下午的航班﹐祇消一個多小時就飛抵了青島。
        啊﹐青島!啊﹐朋友們!可也是﹐這一別就有十餘載了!十餘載﹐祇歷史長河中激濺的幾朵浪花﹐然而﹐青島呈現在我面前的巨變﹐則是從古典美中脫穎而出現代甚至超前的美!
       老友們稱我為“儒商”——也許﹐知我喜舞文弄墨和尋幽探勝使然。其實﹐對這“儒”與“商”我都不敢當﹗不過﹐他們還是投我所好﹐安排的第一個去處﹐就是嶗山。
       嶗山——被稱為「神窟仙宅」﹑「靈異之府」。其名泉及道觀之水氣嵐光與清虛幽靜﹐常引動詩思和冥想。——唐‧李白就用“我昔東海上﹐嶗山支紫霞”的詩句﹐來讚美嶗山景色。不過﹐嶗山畢竟是中國道教名山﹐被頗夸張地(是的﹐我認為)稱其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自然我還是推出全真七子之一的《嶗山詩》為好﹐可免他們自夸之嫌。請看:
       修真恰似上山勞﹐腳腳難移步步高。
       若不志心生退怠﹐直趨天上接蟠桃。
       正是這要想修得真道恰比上山難——“腳腳難移步步高”; 然而﹐ “若不志心生退怠”﹐終可修得正果﹐甚至“直趨天上接蟠桃”。故此山原謂「勞山」。后也許覺得太沉重抑或出於字體美﹐遂改成「嶗山」。
       我是個基督徒。然而﹐我并不排斥其它宗教︰因宗教就在世界上﹐就在人心中。於是﹐我想起老卡爾‧馬克思的話:“宗教是這個世界的總的理論﹐是它的包羅萬象的綱領。”﹑當代宗教學家貝格爾的話:“宗教是人建立神聖世界的活動。”﹑另一位當代宗教思想家蒂里希說:“宗教是人類的終極關切。”是啊﹐世界是人所理解的世界﹐要理解世界﹐就要理解人;要理解人﹐就必須考察其一切活動﹐其中包括人為世界立法﹐尋求或建立意義世界的活動。——諸此都與宗教有關﹐都顯示出宗教與世界之關系。對於宗教的人生觀世界觀內涵的研究﹐在中國還屬一個“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領域﹐尚待竭盡努力從全世界諸宗教思想府庫中﹐挖掘主宰全人類之各種看法﹐對其加以深之長思﹐進行批判抑或擇优汲取﹐為全人類的福祉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我想﹐自己若平生力求從這些思想的無盡長河中﹐哪怕能掬起涓滴奉獻世人﹐也是值得的。
       嶗山的宮觀外貌﹐確給人清淨恬淡之道家色彩。還是看 宋‧邱處機《嶗山導引擇錄石刻》詩吧:
       五岳曾經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儔。
       祇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貫九州。
       看來﹐是透著一种謙卑的品度。謙卑即美呵﹗其實﹐古語云:“泰山雖云高﹐不及東海嶗”。——其嶗頂巨峰峰勢險巇﹐而層迭而起的石崖﹐雄峙如城。此外﹐名勝繁多﹐倩景奇觀美不勝受﹐尤「太清水月」處﹐置身其中﹐恍若仙境。你看﹐
        有人曾在「八仙墩」(屬嶗山十二景)上﹐留下這樣令人叫絕的詩句:
       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長竿一寸鉤﹐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獨釣一海秋。
       簡直與唐‧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說前者是寫釣魚台礁磯奇景: 在明月夜﹐天光濤影中﹐有人垂鉤釣海﹐何其怡然陶然﹗而後者是寫在大雪一片幽寂中﹐一葉小舟載一老翁垂釣﹐又是何等清高孤傲!
       另在嶗山松濤中聽瀑布落聲如潮﹐也別有妙趣;再於太平殿聽那海濤與松濤聲之遙相呼應。對此﹐明‧黃宗昌《上苑聽濤》寫得生動傳神︰
      石山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
      寒聲時地秋山寺﹐半是松聲半是濤。
      最令人愜意的是﹐為了在獅子峰上觀嶗山日出﹐朋友在其別墅安排我們渡了一夜。感謝主人豐盛的夜筵和舒適的床榻三星高照的夢里﹐都在腦際浮顯出邱處機之《獅子峰》︰
        鰲山東西海浮空﹐日出扶桑照海紅。
        浩渺碧波千萬里﹐盡成金色照山東。
        翌日﹐去處正是「獅子峰」——嶗山象形石中的一絕﹐而在其上看海上日出﹐名「獅峰賓日」——為嶗山佳景。
                                                2 0/0 2/0 5 整理于雪梨寓所 恕從略引文出處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