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东周三味》第一十六篇 管鲍护主斗智
作者:宣言  发布日期:2013-11-03 02:00:00  浏览次数:1903
分享到:
       管仲和鲍叔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两个古代人物,这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的才智,更是因为他们的友谊。
       现代人把管鲍之交与刎颈之交、知音之交相提并论,刎颈之交来自赵国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知音之交则来自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对这六个古人真挚的友情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的名士,史书用四件事情来体现他们的知己友情:
       一是管仲和鲍叔牙合作做生意,他出的本钱少,每次分配利润的时候,管仲都比鲍叔牙多拿一倍。
        鲍叔牙的从人为主人抱不平发牢骚,鲍叔牙就对他们说:“你们知道什么?这不是管仲贪财,那是因为他家穷,需要这些钱去养家糊口。”
        二是他们一起参加打仗,管仲刚好跟鲍叔牙相反,他进攻在后、撤退在前,人家看不起管仲。
        鲍叔牙却代管仲辩解:“你们知道什么?这不是管仲贪生怕死,那是他家有老母需要抚养,不能先弃她离世。”
       三是早期在参与国事谋划的时候,管仲经常比不上鲍叔牙,人家看不起他。
        鲍叔牙还是为管仲抱不平说:“你们知道什么?这不是管仲无才,那是他还没有走运,等到时运一到,他必将大展其才。”
        当时,管仲听到鲍叔牙这些话,不由发出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四是齐桓公即位之后,鲍叔牙把自己在握的相位让给管仲。而管仲在临死前,齐桓公问他鲍叔牙是否能接替他的相位?管仲以鲍叔牙为人太过善恶分明、不能容人为由给否定而另荐他人。
       佞臣易牙要讨好鲍叔牙,偷偷把管仲这些话告诉给他。没想到鲍叔牙听后哈哈大笑说:“我当年推荐管仲是因为他一心为国,我当司寇(主管刑罚)已经才位相当了,如果当宰相,你等(指三竖)还有容身之处吗?”
       这是后话,下面先来说说他们如何各为幼主而互相斗智斗勇。
       当时齐襄公正室无子,儿子都是偏室所生。在兄弟之间,公子纠和小白两个最有可能继位。姜纠的母亲是鲁国人,姜小白的母亲是莒国(今山东莒县)人。
       为了立于不败之地,管仲向鲍叔牙建议:“我们各辅助一个公子,将来不管谁继任,我俩中总会有一个拥有权位,到时再提携对方如何?”
       这个主意虽有投机取巧之嫌,但确实稳妥,鲍叔牙同意了。这样管仲和另一个大臣召忽辅助公子纠,鲍叔牙辅助公子小白。
       对于齐襄公跟文姜的秽行,管仲和鲍叔牙都很反感,由于性格不同,所采取的态度、对策也就不同。管仲采用忍,鲍叔牙采用谏。
       鲍叔牙认为,只要小白能够劝得襄公改过,名声必定提高,有利于以后被立为继承人,所以让小白去向父亲进言。
      出乎鲍叔牙意料的是,齐襄公跟妹妹的奸情正处在“鞭辟入里”时候,根本听不进这“鞭策”的逆耳话。他听了小白的进谏暴跳如雷,大声叱责这不识相的儿子,把小白吓得脸色跟名字一样白想离开齐国,这样父亲即使要怪责也一时“鞭长莫及”。。
        在选择“房东”的时候,小白选择了鲁国。鲍叔牙反对,主张选择莒国。他的理由有二:
       一、鲁国属于大国,以后一定会跟齐国发生冲突,如果由其协助登基,就会欠对方的人情,跟郑厉公面对宋庄公索取好处一样尴尬;
       二、莒国是小国,爵位也低(子爵),即使有功也不敢胡为,加上小白的母亲是莒国人,最重要的是莒国距离齐国近方便回国。
        姜小白同意了,师徒俩悄悄离开齐国。齐襄公得知后既不追赶也不挽留。
        小白寄居莒国不久,管仲和公子纠也离开齐国寄居于鲁国,他们离开齐国的原因跟国内君位更替有关,这里先来补充陈述一下姜无知夺位后到被杀的情况。
        姜无知跟连称、管至父联结弑君后夺得君位,但得不到齐国贵族的承认,管至父提议他招贤,还特别提到自己的侄子管夷吾。
        这个管夷吾就是管仲,“夷吾”是管仲的名,“仲”是管夷吾的字。
        姜无知也听说过管仲的贤名,就命管至父去招引。管仲面对叔父送来的名利并没有智昏,而是清醒的说:“他(指姜无知)自己的脖子已经套在绳子上,还要拉着别人一起死。”
        从管仲的话意中可以知道他已经称出姜无知的斤两,所以不愿出来辅助他。既然拒绝了人家,就要提防人家的报复。这样,管仲带着公子纠逃奔鲁国避祸去了。
       管仲的见识果然不凡,过不了多久,齐国就由大夫雍廪牵头,联结了东郭牙、高奚等一帮反对姜无知、连称的力量,他们先用计把连称和管至父支开,随后假报公子纠带领鲁兵来犯境引姜无知出宫,雍廪(音lin)用匕首刺杀。
        新任夫人的连姬闻知新夫被刺也就上吊身亡,她毕竟没有母仪齐国的福份。
       雍廪得手后放狼烟通知伏兵杀死连、管二人,一场谋逆在另一场谋逆中彻底结束了。
       姜无知死后,雍廪派人去鲁国,准备迎接公子纠来齐国继位。
       鲁庄公很高兴,扶持一个国君是有很大的收益的,当即要发兵护送姜纠回国。
       跟鲁庄公的热切相反,谋士施伯极力反对,他说:“齐先君(指齐襄公)是先桓公的仇人,主公不应该去帮助仇人的儿子;再说,齐国是大国,又是临近鲁国,他们内乱对咱有好处。”
       施伯是有名的贤士,他的意见让一向少有主见的鲁庄公举棋不定。
       文姜在齐襄公被杀后回到鲁国,此时得知这消息亲自出面迫使儿子出兵护送姜纠回国。有了母亲的加力,鲁庄公的棋子下定了,亲自率三百车乘出发。
       管仲考虑得比较缜密,他对鲁庄公建议:“姜小白和鲍叔牙绝不会放弃这次夺位机会,他们所处的莒国距离齐国比鲁国近,为了防止对手捷足先登,请允许臣率二十骑先去伏击小白,再由您率大队缓行。”
       庄公同意了这个建议,拨出二十兵马给管仲率领先行。
       管仲带着小队人马匆匆离去,半路上得知小白已经离开莒国国境朝齐国进发的消息,他更是一路奔驰,终于在小白歇息做饭的功夫追上了。
       管仲来一个“先礼后见(箭)”,“先礼”是上前参见小白,非常“关心”地问他将要何往?小白回答是为父奔丧。
       管仲听后脸色一变,扳着脸孔教训小白:“公子此行差矣,国家丧事历来是由长子承办,您没有新君召唤还是不要入境为好。”
       鲍叔牙知道好友前来的目的,他犹如后人说的“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一样向管仲大喝,极力制止管仲对小白的无礼。
       管仲听后假装接受劝谏后退,没想到他“先礼”之后来一个“后见(箭)”,出其不备搭上弓箭就朝小白射去。
       小白中箭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地上。跟随的人上去一看大叫:“不好了,公子已亡!”
       管仲一听小白已死,放心的带着二十骑撤离,把事情经过告诉鲁庄公,大家以为没有竞争对手也就缓缓而行。
       没想到小白是诈死的,也合该他成就霸业,管仲的一箭碰巧射在他胸口的带钩上。他怕管仲再射,灵机一动当即咬破舌头喷出鲜血来疑惑精明的管仲,果然逃过致命的一劫。
       鲍叔牙暗暗说了一句“侥幸。”然后命令士兵换车以掩人耳目,轻装赶赴齐国,比姜纠早了好长时间到达。
       小白一行先进入齐国就主动多了,鲍叔牙极力劝说雍廪、东郭牙等人,以小白的贤名优势来弥补他的年小劣势,终于说服了大家,确定了小白继承人的身份。
       继承人确定之后,所面临的大问题将是如何对待事先邀请来继位的公子纠和护送前来的鲁庄公?鲍叔牙果断的采取迎战的策略。
      由于鲁军猝不及防,几次交锋都失败了,连鲁庄公也差点被活抓。幸亏有了一个叫梁子的忠臣假冒他代死,还有大将曹沫的冒死拼杀方侥幸逃脱,此后把背信弃义的齐国恨得要死。但苦于国力不如人家,反而担心小白前来问罪
       小白打退了鲁兵后继位为齐桓公,他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迫使鲁国处死哥哥姜纠以消除后患。
       鲁国顶不住压力,按照齐国的指示处死了公子纠这倒霉蛋。
        在如何对待管仲和召忽问题上,鲁国君臣意见不统一,他们的结局如何,在《管仲归齐拜相》篇再说。
      【本篇名句】“管鲍之交”的由来。
      【点评】管仲之才智天下闻名,以后的作为也印证了这一点,但在辅助齐桓公之前,他选择辅助纠,并为了纠不惜射死享有贤名的小白就有些不智。另外,他没有亲自印证小白死的真假就离去,未免太大意了,他的失误也许真象鲍叔牙所说的“时运不济”。
        管仲与鲍叔牙相比,才智当然超过,但论朋友之交,鲍叔牙的品德更难能可贵。古代的鲍叔牙在齐国,当今的鲍叔牙在哪里?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