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琴南觀魚
作者:孫嘉瑞  发布日期:2012-08-20 02:00:00  浏览次数:1718
分享到:
       當年余游西子湖,恰是早春,住處又未生爐子,枕冷衾寒,起個絕早便往湖边踱去。见有殘雪在枝,料湖水必冷,伸手浸入,果然徹骨冰凉。意外的是居然有人耐心地立着垂釣,而且湖中果真有魚兒戲水,并不畏寒。遠處孤山不過只是水中一道麓影,上面籠着未散的晨霧,蘇白二堤上散落有致的楊柳间,已有稀疏的人影在走動。
       駐足的一分鐘里,与釣者有了以下簡短的對話
       「這冷的天還能釣魚嗎?」
       「當然能,結了冰都能釣。」
       「可有魚上鈎?」
       「只要有人下釣,就有魚上鈎!」他信心滿滿地踢了一下破桶,示意我趨前看看。
        相隔三十多年依然記得与釣者的對話,以及他足下破桶里那數尾已翻白眼的魚獲。
        待自己有了幾十年閱歷再讀過林琴南的《湖之魚》,才悟出了一點玄機。
        琴南先生在湖畔品茗,见小魚百尾會集,嚼豆唾之戲魚,群魚争喋。再唾之,不料除三四魚外,已無魚再食。先生初以為群魚已飽,但又見眾魚游往別處争喋。琴南先生發現,釣者下鈎前先行拋餌引魚,圖食的魚必會上鈎,日久魚兒發現有餌食之處必有釣鈎,故不再戀食。
       那些有名利可圖的地方,難道就沒有另一種釣鈎嗎?若果不趁別人爭相吞食的時候放手与離開,能夠脫鈎遠逸的又有幾人呢?
       我總覺得喝一杯茶的功夫,人人都有。一杯在手啜茗之餘,能兼賞玩湖光山色,已属雅興,但能悟出這深的道理來,這才叫學問。
       學問之積成,當然少不了讀書,林琴南就是一個「四十五以內,匪書不觀」的人,生平崇尚程朱理學,篤嗜如飫粱肉,又「雜收斷簡零篇用自磨治」,僅是古籍校閱二千餘卷。他思想保守却非食古不化,更不仇視西方与排外,雖不諳外文,却能玩索譯本,默印心中,翻譯了二百多部外國名著。
      林琴南是中國晚清率先引介西方文化的學人之一,除了寫作和翻譯,他也在大學教書,寫了自己想寫的書,做了自己應做的事,沒有為名利上鈎出賣自己,他的人生雖不是無缺,也算比較完美的了。
      一向欣賞有學問之人擅觀察,能小中見大,由表及里,见微知著。這些人的本事一般都在腦子里而不是嘴巴上。因了琴南先生一則《湖之魚》,自群魚争喋懂得了做人之精髓不在如何去躋身争搶,而在於如何擺脫遠離。
       作為一尾小魚,面對許多無形之手拋下釣鈎与誘餌,靜觀群魚争喋愈歡,愈作遠離,愈不為所動,才能永遠活游水中。



评论专区

安紅2014-11-20发表
觀魚如同觀世,出世和入世,放下與看開,一念之間。唯不同之處在於:頓悟的早晚。
瑞门2014-11-20发表
引介西方文化,功大。
安紅2014-11-20发表
觀魚如同觀世,出世和入世,放下與看開,一念之間。唯不同之處在於:頓悟的早晚。
瑞门2014-11-20发表
引介西方文化,功大。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