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短篇中篇

短篇中篇

今夜,是谁送给她这一束红玫瑰?
作者:进生  发布日期:2011-07-31 02:00:00  浏览次数:2505
分享到:

       她在等女兒回家﹐她正在準備生日蛋糕上的蠟燭。女兒一歲生日時﹐還沒有想到有生日蛋糕這種事;該點燃兩支生日蠟燭時﹐是在媽媽家裡﹐祖孫三代﹐一個不缺﹐真的是全家歡樂在一起﹔女兒三歲生日﹐她已來到澳洲﹐只有越洋的電話與照片留下了印痕。第四支﹑第五支﹐她迅速地默數過去﹐多年來就是這樣數的……現在﹐她已經數到六支了﹐從這組生日蠟燭开始﹐生活又平靜下來﹐女兒來到了澳洲﹐在她的眼前一點點地長大。
     又10年過去了。此時﹐她數好16支彩色的蠟燭﹐而一束從花園裡剪來的紅玫瑰已經插在瓶裡﹐擺在桌子上﹐桌布是洗過燙平了的﹐女兒愛吃的幾個小菜也已經配好料。她想着女兒﹐就等着客廳裡的門鈴響了。
       門砰地一聲被推開了﹗——那是另一扇門﹐是廚房通後院的那扇門被推開了﹐女兒淚眼汪汪地沖進來﹐因氣憤傷心小臉蒼白﹐她急切地過來拉住媽媽﹐仰臉說:"媽媽﹐喜鵲騙了你﹐它不是吉祥鳥﹐它壞﹐它吃小蜥蜴﹐還抓傷了蜥蜴媽媽的頭﹗我親眼看見的﹗快去救救蜥蜴媽媽﹗"那時她幾歲啊,個頭剛剛高過餐桌。從此﹐每當在花園裡看見喜鵲高高蹲在枝頭,冷漠白色的眼圈隨着漆黑的頭微微轉動﹐暗黑的羽毛夾着刺眼的白色﹐ 天幕更襯托出那突出喙缘的尖利﹐這整個形像﹐使她心裡產生莫名的恐慌與疏遠﹐她會情不自禁地象女兒那樣﹐立即警惕地察看﹐四週是否有被喜鵲的目光懾住了的蜥蜴﹐那些在磚道﹑後院的板條間﹑花圃圍堰上時不時閃現﹑靈巧地爬來爬去的小生命; ——沒想到﹐一雙還未諳人世的眼睛觀察到的"細微末節"和擊起的激烈反應﹐竟戰勝了一個成人幾十年來人云亦云的對喜鵲的觀念。喜鵲﹐那鐵色的嘴喙與黑白相間的色塊飛來飛去﹐花園裡就沒有了平靜安寧﹗那條大蜥蜴﹐肥碩而顢頇﹐也遍尋不着﹐只是從小蜥蜴不斷涌現﹐猜測它還幸運地健在。
  "您有一個多好的女兒﹐每天晚上我跟老伴睡覺時﹐都看到她書房燈還亮着。"瓦爾特夫人說。她正站在籬笆旁同她聊天。女兒學習很好﹐書房裡那玻璃櫃中滿是獎盃。而在女兒眼裡﹐她首先喜歡的卻是"瓦爾特太太家的鴿子"
  那年﹐她倆搬進新居﹐而新識的鄰居瓦爾特家後院那簡易暖房的窗子裡飛進了一對鴿子。細心的夫人發現它們飛進飛出忙活着筑窩﹐"我高興極了﹐天天為它們禱告﹐……那兩顆鴿蛋﹐真牽着心哪﹗"她回憶道﹐"……後來﹐小鴿子會飛了﹐我把暖房的門也开着﹐擔心着有天它們會飛走不回來。它們終於飛走了﹐一隻小鴿子卻留了下來。"瓦爾特夫人高興地說。這只鴿子﹐體形丰滿﹐儀態端莊﹐正在草地上緩緩地踱着步﹐它也飛上樹﹐或蹲在籬笆上﹐朝這邊瞅瞅朝那邊看看﹐逍遙地飛去什麼地方但總會回來。
  "它現在是我們家庭裡的一員﹐都幾年啦﹐"
  "你天天喂它嗎﹖"女兒問。
  "不﹐不天天喂﹐……我這麼大年紀都很勤快﹐瞧這花園﹐都是我同老伴打理的﹐我可不想它反而變懶惰了﹐"夫人朝女兒擠擠眼﹐哈哈笑起來。
  "媽媽﹐我們也要有這樣一隻鴿子﹐多好﹐它天天飛走也天天回家﹐"女兒仰起臉,那眼睛﹐象是瞅進了自己心裡。
  春天了﹐她在西窗下種了幾棵在家鄉稱作"夜開花"的蔬菜﹐為此搭了一個花架;入夏後﹐藤蔓攀爬﹐蔚成一片濃蔭綠色。有一晚﹐女兒貼着窗往外望那綠葉和白花時﹐忽然小聲叫起來:"媽媽﹐快來看﹐鳥窩﹗"
離窗玻璃不遠﹐碧綠的葉叢中﹐燦然的燈光下露出鳥窩的一角﹐可以看得見一隻鴿子蹲伏着。什麼時候它們悄悄地構筑了這樣隱蔽的家的﹖還正好在遮蔭下﹐室內瀉出的燈光似乎並不驚擾它。母女倆站在窗子這邊﹐看着﹐歡喜地握着手﹐一個小小的夢想誕生了。第二天﹐媽媽告訴女兒﹕"窩裡兩顆鴿子蛋﹐千萬別走近去"﹔過了幾天﹐女兒告訴媽媽:"我看見鴿子爸爸了﹐它倆象是換着蹲在鳥窩裡﹐";"媽媽﹐我可以撒些麥片在附近地上嗎﹖"——"媽媽﹐它們沒吃﹐"——"媽媽﹐麥片少了一半﹐它們看見了"——從發現小鴿子孵出來的那天起﹐雖然隔着一層玻璃﹐那小生命就象誕生在家裡。清晨,當晨光照亮綠葉﹐小鴿子仰着脖子叫着﹐鴿子媽媽鴿子爸爸飛來飛去尋食喂食時﹐女兒得意地對媽媽說:"我撫摸過小鴿子了﹐昨天放學後﹐瞧它們瞪着小眼睛看着我﹐一聲不響﹐鴿子媽媽又不在﹐小鴿子身體暖暖的﹐我沒敢多摸﹐我真擔心它們會摔到鳥窩外頭來﹐它們會嗎﹖"母親卻告訴女兒﹐"小鴿子很快就要學飛了﹐"她們開始擔心起來。
  那天早晨起來﹐發現鳥兒不見了﹐花架上只有空空的鳥窩一動不動地掩在綠葉下﹔傍晚時分﹐夕陽西下的余輝映着綠葉白花﹐鳥巢依然是空的﹐花架下的麥片第一次沒有被鳥兒啄食過。她心裡空落落的﹐女兒更是沉悶了好久。常常地﹐她會拉開窗帘﹐瞧那鳥窩﹐仿彿那裡又響起了小鳥的啁啾。
  秋天來了﹐窗外的葉兒黃了。一個週末﹐她撤去了藤藤蔓蔓﹐也稍帶移掉了那細枝枝編成的鳥窩。春天﹐她又播下了同樣的種子﹔夏天時﹐西窗外又是一片碧綠的葉子和白色的花。還會有鴿子來筑窩嗎﹖母女倆懷着希望。一天﹐女兒放學回到家﹐書包放下就進了後花園﹐她忽然興奮地回頭大叫起來﹐"媽媽﹐它們回來啦﹗它們終於回家啦﹗媽媽呀﹗"
  真的﹐園子裡飛來兩隻小鴿子﹐落在草地上﹐時而飛起時而落下﹐健美的身姿透出令人懈意的到家的自信。女兒沒有弄錯﹐就是它倆。
  "我想,鴿子有很強的方向感,它們記下了西窗外的綠蔭﹐"母親說。
  "我想﹐它們還記得我撫摸過它們。"女兒說。
  不管怎樣,這一對鴿子,現在是她們家庭裡的成員﹐雖然它們從來不需要進屋。每個週末﹐女兒是一定按排時間同兩隻小鴿子"聯絡聯絡感情",如喂一點麵包啦﹐嘗試再摸摸它們——可惜至今沒成功﹐每逢這種時候﹐她會大聲對它們說﹕沒關係啦,你們能回來我和媽媽就很滿意啦﹗
  母親的目光落到窗外﹐眼前是一片碧綠﹐心裡卻想着女兒﹐一個懂事的孩子﹐轉眼就算大人啦﹗
  門鈴突然響了﹐一個冷丁﹐母親從沉思中回到現實。"來啦﹗"當母親旋動把手時﹐女兒那着西裝短裙﹑背著書包﹐因走路而有些發熱的樣子﹐明亮的眸子一看見她就閃出的親昵和快樂已經映現在腦海浬﹐那總是开門後女兒給她的第一印象——然而﹐今天不是﹗
  一大蓬濃郁的紅玫瑰出現在母親眼前﹐那花兒搖晃着﹐直衝着她胸前貼過來﹐她不由得退後一步。花兒一歪﹐女兒那張映紅了的笑嘻嘻的臉出現了。
  "媽媽﹐我回來了。"
  母親幫着從女兒肩膀上取下沉甸甸的書包﹐一邊問道:"同學送的花﹖"
"不是﹐不知道是誰送的。放學了﹐老師通知我上辦公室去取的﹐說是花店送來的﹐沒有署名﹐只寫着祝我生日快樂﹗"母親發覺女兒臉上微微泛紅。
"那會是誰呢﹖"
  "媽﹐管它是誰送的﹐我把它插瓶裡了﹐"
   母親不安起來﹐這不安使她沉默不語。她把女兒的書包放進書房﹐瞥一眼正在擺弄花的女兒﹐叮嚀一句把校服換了洗洗臉﹐便進了廚房。
     她當然感受到了那片刻停頓的意味深長——﹐媽媽在擔懮和猜疑﹐難道她不好奇嗎﹖她也想知道是誰送這樣艷麗的翠綠紙包着的16枝玫瑰﹗可誰能告訴她﹖她將花小心插入桌上的花瓶﹐使媽媽的那幾支花裹在花束中間。幸好﹐瓶口寬﹐全部插進去了﹔現在一共多少枝了﹖這很重要嗎﹖當然不重要﹗因為今天﹐全世界的花都是為她開放的﹐她當然就不會拒絕或遺棄這一束花﹐那是友情﹑祝福﹐是某種使人心跳的東西。難道她可以在中途把這16支美麗的玫瑰簡簡單單地送給過路人﹐然後告訴他們﹐行行好﹐把花拿去吧﹐花這麼好看﹐誰都會喜歡的﹐除了我﹐因不知道誰送的玫瑰花便怕﹐我不能要——媽媽要擔心的﹐——誰聽了都會一本正經地說:"小姑娘﹐這可是個嚴重得不得了的問題,這花我就收下吧,可它們真是玫瑰花嗎﹖",他們壞著呢,拿了花還要賣乖笑話人的﹗我呀,考慮過了﹐花收下——以後呢再去打聽﹐悄悄地自己找出真相﹗而今天﹐我當然快樂﹐也要媽媽更快樂﹗
  一番梳理﹐換上了短衫和牛仔褲﹐又利索地從書房取來吉它﹐拨弄一番後﹐她羞澀地朝母親瞥一眼﹕媽媽﹐ 讓我彈首歌吧﹗生日派對可不能沒有歌聲。
       她眼瞅着西窗外那綠樹和流雲﹐柔柔地唱出了音符。桌上的玫瑰花瓣也輕輕地顛動了——象是一片風跟著吹了進來﹐又象是花感應著聲波裡騰起的那款深情。她的嗓音圓潤動聽﹐雖然稚嫩﹐還有些顫悠﹐但很快平穩起來﹐甚至透出些微漫不經心的意味。
 There's a baker, in his kitchen,
             There's an old bloke on the land
             There's a grocer, at the market,
             There's the guy who lends a hand.
 
             We are one, but we are many,
             And from all the lands on earth we come,     
 
      母親屏息靜氣地聽着那歌﹐ 她為自己聽出了歌詞来
源而微笑起來。這是幾年前澳大利亞人民辯論"Queen  or  Country"時到處響起的兩首著名的歌——"The People's Protest”和“We are Australian"的混合片段﹐再加上象是女兒即興而作的歌詞。那兩首歌﹐一首歌頌紅土地上幾百年來和平安寧和睦的生活﹐另一首則更年輕而充滿激情﹐呼喚著更五彩的美好未來﹕
            I stood upon the rocky shore,
            I watched the tall ships come,
            I am the ancient heart,
            The keeper of the flame,
           ………
     她聽着,貼近地感受到了女兒的呼吸,心靈深處起著共鳴,那就是能理解和同時擁有這樣的兩種讚美是多麼幸運﹗
            We see a country for every one of us,
            Where everyone has a say,
            Where the decisions stay with the people,
            That's the Australian way.
 
       Never stop half way
            Along the path,
            Keep going, you can
                  ………
    女兒唱着﹐臉轉向母親﹐靈魂卻象是從那歷史遙遠而又親近的起點走來﹔母親聚精會神地傾聽這來自遙遠而又清晰的歌聲﹐目光卻留在桌上那一束依然能分出濃淡的玫瑰叢中﹐困惑著這兩者之間是否也有著某種使人心安的關聯和啟示。
   年輕的澳大利亞人﹐目光柔和而不羈﹐就象自己的女兒﹐就像她唱出的那歌詞﹕
           I come from the dream time
           We are one, but we are many,
           And from all the lands on earth we come,
           We share a dream,
           And sing with one voice,
           I am, you are, we are Australian.
  母親把視線從女兒的臉上移到那彈動着的靈巧手指上。她現在已經是在坦然地欣賞那一束玫瑰花了﹐她發現無名人送的花顏色濃郁﹑紅得熱烈﹐真容易引起一種心神不寧的感覺(她忽然在心裡嘲笑起自己)﹐而採自自家後院的花相比之下則更坦然舒展﹐紅得明亮﹔——都是玫瑰啊﹐在給女兒吉祥和祝福﹗"我們"……"we are Australian"……她忽然有一種極其強烈的衝動﹐想跟一個自己最親近的人說句什麼﹐眼淚湧上眼眶。她敢緊調轉頭去﹐卻撞上了另一蓬濃郁的紅色。記憶深處﹐一灘紅色在漫延過來﹐象蠕動着的一個怪獸﹐淹沒着她想看清的場景……她閉上眼睛﹐任憑大顆的淚珠流進心裡。
   女兒的歌聲遲滯了一瞬間﹐又若無其事地順暢起來。歌聲裡仿彿有母親拉動窗帘放進來的清新陽光﹑有窗外棚架上小巧的鳥窩裡乳鴿的咕咕聲﹐有小紅鏟笨拙地在翻動泥土﹐突然找到了一條蚯蚓時小女孩的驚呼﹐還有一根小手指輕輕觸動花蕾時的溫柔﹐頭上枝條間鳥兒的和鳴﹐太陽照耀着的胭紅的玫瑰﹐……
母親睜開眼睛﹐重新把整個注意力給了女兒﹐女兒揚着沉思著的臉﹐指尖輕柔地按動著琴弦﹐象是在側耳傾聽四週細微的聲響﹐又象夜晚她倆一起站在草地上﹐仰望遙遠的寧靜和猜想著深處潛藏的噴涌﹐卻又捕捉到身後莫名的鳥兒在葉叢中鼓翼的啪嗒聲…… 
  她忽然撥出了一個深長的和音﹐新的旋律帶出的歌詞﹐清晰而深情﹐那是她用母語唱出的歌﹕
      我的翅膀﹐附着在媽媽的夢想上
      我渴望飛翔
      東南西北﹐所有的方向
      世界天天都不一樣
 
      我的翅膀﹐附着在媽媽的夢想上
      我已能飛翔﹐
      我常看着您﹐還想着它鄉
      每天我一定要知道得更多
      才沉入夢鄉      
 母親有一瞬間,覺得自己的心跳停止了﹐她注視着女兒。
      月亮真圓﹐夜霧清涼
      我同媽媽並肩站在草坪上
      星空在眼前﹐憑你仰望
      媽媽﹐她催動着人去思想
      古時候人眼裡
      可還是這些星星
      那时那裡放得下多久的夢想
           星空眨一眨眼﹐寧靜又美麗
                    传过来多少光陰
      她却始終闪耀在前方 
      那儿可飄着這兒的花香
 
      路途已不再遙遠了﹐媽媽
      風兒呀始終吹向前方
      我的翅膀﹐附着在媽媽的夢想上
      我在飛翔      
   女兒緩步走來﹐靠近母親﹐屈膝蹲下﹐臉兒仰起看着母親的眼睛﹐微笑着和着琴聲舒緩地唱道﹕  
      夢裡﹐我也知道
      您常把手輕輕放到女兒頭上
            媽媽﹐您就象拂來一片花瓣
      帶着芬芳
      今天﹐女兒她已經長大
                     就连星星呀星儿都已知道
                     我和她们早已两小无猜
                     她们愿我牽起您的衣衫
      繞着媽媽轉上幾圈
      听心裡旋起的歌呀
      勝過后院綴滿枝頭的相思花串
  她站起來﹐邊彈奏邊向房門走去﹐ 聲音愈加甜美﹑大膽﹔母親看着女兒的背影﹐那扭動着的柔軟腰肢﹐彈動的舞步,不由地想女儿真的已经长大……在門邊她突然一個優美的轉身﹐側面看着母親﹐兩眼晶亮﹐揚起秀气的眉毛﹐故意摹仿男聲唱道﹕
      今天我已經年方二八
      媽媽﹐媽媽﹐
      人人都會說
      這是花樣年華
      小姑娘從今要藏起秘密
      她有了另一雙翅膀
 母親捕捉到了她詭詰的一瞥﹐便故意疑問地看着女兒。
      她就象一隻小鴿子
      小小的翅膀能讓人驚訝      
                     迎面有千重的風﹑
                     劈头有万里的雨
                     路途是遙遠
                     云里有妈妈导航从不迷茫
      瞧群山柔和,原野辽阔
                    梦幻的海满溢着波涛
                    不要担忧,亲爱的妈妈
            它两翅间肌肉的紧张
                    妈妈,She is Number One
      Number One妈妈你开心放眼望
                    眼前金色的日落多么辉煌
                    大江就象要蜿蜒流到天上
小鴿子已迅捷得非同凡响
双翼下,原野大度, 群山刚毅
梦幻的海映出星空
旅途中它们从不曾远去
放心吧妈妈,这世界已经属于我
也属于媽媽思念的心房
      "媽媽,我永遠愛你,就象那星星永远晶亮!",女兒放下吉它,走過來坐到母親身邊,兩臂圈住媽媽的肩膀,臉兒偎向母親。
   "女兒,我也永遠愛你,"母親認為自己說出了這句話﹐事實上卻只是說在心裡。而母女倆仰望“星空”的情景卻是她生命裡永存的哀痛﹕“星空”何奇?“仰望”總關情!古今雖一瞬,無盡大江流啊﹗
  "媽媽,"女兒聲音裡,明顯地有着撒嬌的成份,"談談爸爸吧﹗"她突然輕聲說道。
一陣靜寂﹐悠長得仿彿心跳都停止了﹐耳朵裡卻有一種鳴響。眼前﹐火突然燃燒起來﹐飛濺在大街上﹐在擁擠奔跑的人群裡分割着﹐人倒下的地方濺起了紅色﹑拖出怪誕的圖案……她無法知道﹐他是在哪一刻不見的﹖她只能看見﹐火的反光映亮了無數悲憤的臉﹐也映亮了黑暗的背景深處﹐一座皇城﹐千年的巨獸﹐ 蹲踞着無動於衷……黎明前好大的雨﹐ 許多年輕的生命消失了﹐沒等親朋父老哀悼﹐逝者的名字就被熟練地潑上了污垢。雨水﹐無情地漫過躁動後沉默的地表﹐將大地洗刷得干干淨淨。公主墳呀長安街﹗問天地蒼茫﹐何處能致哀﹖——此時﹐女兒卻敏銳地捕捉到﹐母親獨自沉思時臉上常見的悲哀只閃現了一下﹐就消失在看着她的慈愛目光中。今天﹐她不是原來也想談論這個話題的嗎﹖自從那個夜晚﹐她不是夜夜在心裡默禱着有這樣一個時刻﹐她要把一切告訴女兒——他的女兒嗎﹖多少個日夜過去了﹐她小心翼翼地呵護着這棵小草﹑這一朵小花﹐在這世界的另一端﹐讓她平安而快樂地成長。可在最後一刻﹐她又要退縮嗎﹖她選擇棲生的這塊國土﹐快樂﹑安寧﹐充滿生機﹐希望很多﹐還是再等等吧﹐無名人送的花不就突然顯示了屋外生活涌動着的色彩﹖
  "女兒﹐我們可以不談這個話題嗎﹖今天你才16歲﹐媽媽也象回到了童年﹐那樣單純快樂﹐"她在語調上小心強調着她的年輕﹐用了那個""字﹐甚至努力地笑了起來﹐可是她的心在隱隱滲血。那個夜晚﹐他倒在哪裡﹐已經沒有人能說得清﹐一切都是那麼模糊﹐只有死亡象鐵一樣十多年來一直透過呼吸傳遞着那種冰冷和沉重﹐有時讓她幾乎窒息。現在她能讓那可怕的情景迅速消褪﹐就象多少個夜晚仰望星空時那樣﹐她不斷地錘煉自己﹐已經遠比他認識時的那個"小姑娘"堅強。
       "媽媽,我已經接觸到了那段活着的歷史,我同丁子霖老媽媽通過信的,網上,大姨幫助的。"她聽到女兒清晰的答。
        一剎時﹐她看見自己年邁的母親﹑倔强的姐姐﹐還有許多人﹐而丁子霖老媽媽﹐代表着群雕般的母親形像﹐站在最前面﹔——母親們從未有一刻停止過她們堅定的呼喚﹕真相﹗正義和良知﹗
  "媽媽﹐我全知道的。或許我該直接問您的﹐請願諒我﹐媽媽。"女兒的嗓音忽然有些沙啞。
  ",孩子,我知道﹐只是沒有想到會在你16歲前。"母親伸過手去﹐握住女兒溫軟的小手。十多年来,她一直从这双小手上感受着增强着自己生活的信念,今天却是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女儿还强过自己.其實﹐她早也有預感。
      兩年前的一個夜晚﹐天上也有着姣潔的月亮﹐"媽媽﹐我想同你討論SBS(民族廣播臺)的一個節目。學校佈置的一個作業。"女兒臉上不尋常的表情引起了母親的注意。
     SBS民族臺播放的這個節目﹐談的是匈亞利裔的澳洲青年Peter Hegedus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回匈牙利探望他的爺爺——1956年匈亞利事變時的總理AndrasHegedus﹐一個已經衰弱的老人,同時也是着意去造訪難以抹去的一段血與火的歷史。在那次事變後,有多少還未年滿18歲的青年先被判處死刑,而後在他們18歲的生日那天被執行槍決﹗又有多少匈亞利人義無反顧地逃離自己的祖國﹗
跟隨着Peter的鏡頭,在擁擠的人群裡,那些有幸活到現在的過來人站了出來,他們還保存着記憶,他們敘述着當年,不斷地翻動﹑出示一些有字的沉重紙片﹑一些仿彿依然鮮活的年輕人的照片,甚至放映了當年的新聞記錄片和當年的權貴们领袖们的講話錄音,重新鉤畫出一段歷史。母親難以察覺地顫慄着,女兒卻异常肅穆沉靜。
  錄象帶放完了﹐屏幕上一片抖動的雪花﹐女兒過去關上電視。
  當女兒開口時﹐她問起了匈牙利﹐問起為什麼"他爺爺這麼大年紀還要撒謊﹖怎麼會選這樣一個人去領導一個國家"﹖女兒堅定地站在年輕的Peter Hegedus一邊﹐她不能夠理解﹐為什麼過了四十多年﹐Peter Hegedus的叔叔嬸嬸還寧願保持沉默﹖……﹔而母親談論著匈牙利﹑匈牙利人民遭受過的苦難﹐他們英勇的奮起和失敗。
        多年前當外婆流着眼淚把孙女兒送上飛機﹐越過高山越過大海飛來澳大利亞和她團聚時﹐她就發誓不讓那暴行再有機會去傷害女兒純潔無瑕的心靈﹐使女兒新的生活矇上陰影。现在﹐她看到世界上另一個相似的國度﹐那半個世紀以前的事件,依然如此地激起人們的關切,還有着Peter Hegedus這樣正直的青年﹐人民在擔保﹐歷史終究會是公正的﹔但她依然小心地歸攏着話題﹐讓談話集中在匈牙利事件上﹐她必須這樣做﹐孩子還太小﹐旁觀可能還意識不到﹐親身經歷那種事就會過於沉重。
       那夜﹐母女倆談了許多,她努力使自己的聲調顯得自然柔和。當談話終於結束時﹐女兒過來摟住媽媽﹕"明天﹐我要向老師同學講解我同媽媽的討論﹐地球上所有的事情都同我們有關。"她輕聲說。
  "媽媽有時很軟弱,可一直在盼望着這一天﹐"此刻﹐她感受到了女兒的世界遠比自己想象的廣大﹐她們實在比自己能想象的更堅強。
16枝蠟燭燃亮了,火苗飄忽了一會,銀鈴般的笑聲響起。
   母女倆依偎着坐在一起﹐彼此知道這個家庭的歷史有了新的一頁﹐它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書寫成的﹐在澳大利亞﹐書寫在一個16歲中國女孩的家庭生日"宴會"上﹐那片屋頂下只有她和她的女兒──一位母親和她的已經成長起來的孩子。
  "媽媽﹐吃生日蛋糕吧,我也祝您幸福﹐"她意味深長地擠擠眼﹐又一本正經地看着母親﹐母親不由地臉紅起來。
  女兒真長大了﹗她的目光迷失在那一束深紅的玫瑰花裡。今天﹐誰能給女兒這一束紅玫瑰﹖母親忽然覺得這回答不重要了﹐不再會使她困惑﹑不安,反而催生出一種若有所悟的甜蜜﹕澳大利亞﹐真是家呀。
       此時,這座舒適平常的小屋後面的草坪上﹐夜露正緩緩降落,水汽開始沾滿草尖﹔草地上有一些搖動着的斑駮樹影﹑飄浮着小蟲安詳的鳴叫﹔遙遠宁静的星光﹐透過一方窗戶﹐靜靜地陪伴着她們﹐更象無數慇切的眼睛﹐注視着所有為她們祝福的人們……
 
< <域外的歌(一)》
 
作者附言:
能追根寻源般贴切回答《今夜,是谁送给她这一束红玫瑰?》这个短篇小说的叩问的,我想,只有追溯到已故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先生的伟大思想,他的关于“法”的几段语录;它不仅言辞清晰,语态生动,读来还能让人轻易拼出一个立体人物宛若活着时的音容笑貌;1954-1961,又是一个整整八年,但几千万饿死付出的代价,阻挡不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坚定意志,并为其身后几代新的治党治国治军的领袖们奠定了坚如磐石的思想核心和治国方略。在新的领袖的努力下,将党传统的思想资源,与时俱进地翻译更新,比如:要把党的意志转变成法律;党要在法律范围里管理国家。并尝试让专攻经济学的学者教授可以兼顾给有跨学科才华的新进颁发法学博士证书,经济而有特色地加快了国家法治的进程。我的女主人公,也就把这些语录工整地抄在她的日记本上,虽然她是位澳洲姑娘,但她想了解新中国,并怀着一颗善良天真而热烈的心。我只能努力帮助这位好学的姑娘。

 

 
现附录:
毛泽东,1954年在宪法讨论会上的发言:
 

我们有不少同志,就是迷信宪法,以为宪法就是治国安邦的灵丹妙药,企图把党置于宪法的约束之下.我从来不相信法律,更不相信宪法,我就是要破除这种宪法迷信.国民党有宪法,也挺当回事,还不是被我们赶到了台湾?我们党没有宪法,无法无天,结果不是胜利了吗?......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也是历来不主张制定宪法的,可是,建国后,考虑到洋人国家大都制定了宪法,以及中国知识分子还没有完全成为党的驯服工具的情况,为了改造和教育人民群众,巩固党的领导,还是要制定宪法的嘛.制定宪法,本质上就是否定党的领导,在政治上是极其有害的.”     “世上本无事,洋人自扰之,没有宪法的社会,是最好的社会.中华五千年,从来没有宪法,也没见什么损失嘛!”     “当然啦,宪法制定是制定了,执行不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还要以党的指示为准.只有傻瓜和反党分子才会脱离党的领导,执行宪法.”

1961年,在秦皇岛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的党,好比诸葛亮,对于宪法这个阿斗,是怀有极其复杂的感情啊!不公开承认阿斗的领导地位是不好的,是无法向人民群众交代的;如果不把阿斗当摆设, 也是不好的,是无法让党随意向人民群众发号施令的,也是迟早要被司马懿抓去砍头的。所以,我考虑再三,决定在全国所有学校取消宪法课,开设政治课,让全国 人民明白,第一,阿斗还是有的,诸葛亮也受他的领导,不会胡作非为的,放心好啦;第二,诸葛亮是最厉害的,是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不听他的话,后果会 非常严重的,严重到比地球爆炸还可怕!

全场欢呼,站起热烈鼓掌

  

上一篇:往我处去
下一篇:情陷维拉坞


评论专区

期待2012-11-19发表
祝然然全澳2012年PHYSICAL CULTURE DANCE九岁组比赛中再次挺进决赛。预祝今年夺冠!!加油!!
安红2012-07-31发表
回复一位读者:从工作方面说来,总参三部的人不平凡;从生活角度出发,总参三部的人很平凡。
一位读者2012-03-01发表
令堂令尊都是总参三部的?非是一般人等啊……
无恙2011-11-27发表
又:2011年PHYSICAL CULTURE DANCE十二岁组的全澳冠军由来自Balgowlah俱乐部的Jasmine Wong夺得。我不知道她是否是PHYSICAL CULTURE DANCE一百多年澳洲历史以来的首位华裔冠军。在这里向她表示衷心的祝贺!
无恙2011-11-27发表
有一阵子没来了,只想高兴地说一声:女儿悠然在今天刚刚落幕的全澳2011年PHYSICAL CULTURE DANCE八岁组比赛中再次成功跻身半决赛,并挺进决赛,是最后入围的十八名孩子之一。我反复向她解释:奖杯只有一个,即第一名只有一个。教练,老师和父母,已经为她的成绩骄傲自豪。连吃了两个麦香鱼,六个炸鸡块儿外加半大碗鸡汤面条的悠然说:妈妈,我想拿奖杯!
安红2011-09-06发表
怡红提到是否还记得忠字舞,怎么能忘呀!到如今安红还能摆好姿势,但至于怎么跳,已经快忘掉了,感觉就是很机械的样子,时时处处九十度。
yin2011-09-03发表
你还记得忠字舞?长江滚滚向东方,葵花朵朵向太阳....
安红2011-07-16发表
原来是过来人,原来是人来过;没话说,这一份知交不会零落!
过来人2011-07-09发表
若要选《令人羡慕的移民家庭》,您一家该为“精神领袖”之家,“美”之家入选。
AnHong2010-12-13发表
再次谢谢北京宝康有关结尾部分须画龙点睛的建议。起初的构想中有个归纳式的结尾,最终决定不置一词,为的是留足空间让时间去证实----生存环境的恶劣艰难永远泯灭不了求真向善唯美的人心。就如同DNA于生命体的作用:各从其类,各成其种;突变与变异可能改变颜色外观样貌,但是本质不变。
北京宝康2010-12-05发表
作为澳华文学网的读者,12月1日我曾对安红的‘三代舞缘’发表过三点读后感。今天想再补充一点建议,仅供安红女士参考:我感到结尾处似乎缺了点什么。若能在最后写上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来画龙点睛,文章可能会显得更加完美和给人以启迪,会点亮更多读者的心 。
AnHong(安红)2010-12-02发表
多谢北京宝康!您把文章评论得这么好,都叫我说不出话了。我还没有想过写电视剧脚本或剧本,也不知从何处着手。您的建议,我会记住的,将来也可能会尝试。至于新作品一定会有,希望您评论,不足之处请务必告知!再次谢谢您对澳华文学网的关注!
AnHong(安红)2010-12-02发表
谢谢北京宝康,戊寅,hudan,,edith 景亮和alee的欢迎赞赏!
北京宝康2010-12-01发表
作者抓住一个‘舞’字对三代人进行的真实,朴素,有趣而生动的描述,透射出了作者生活积淀丰厚,素材运用自如。特别是作者描述的三代人孩提时代的天真无邪,让我心中涌起阵阵温馨。我佩服作者的创作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我心想:作者若能抓住这个‘舞’字和‘缘’字,将对童稚,童真,童趣。。。。。。的美好回忆的素材充实,丰富,发展,写成一个剧本,拍成一部反映儿童成长的电视剧该有多好啊。 二, 文章清丽,文笔流畅,作者文字功底扎实。 作者叙事简洁,明快,遣词择句妥贴,得当。文章清丽,文笔流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文字描述,作者仿佛在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引起读者共鸣,唤起读者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绵绵回忆。文章的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亲情气息,凝聚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崇敬和深情,对女儿的欣赏和疼爱。让人羡慕,让人嫉妒嘞。 三, 文章结构严谨,构思布局巧妙, 写作技巧娴熟。 文章布局,层次分明,‘调兵遣将’,‘穿插迂廻’,首尾呼应,构思奇巧。虽然故事的时空跨越了六十多年,长达近约五千字的文章,读起来毫无断裂之感,却让人感到有种‘气势’贯穿始终,文章一气呵成。表现出作者出色的写作技巧。 读罢此文,让人回味,让人联想,感觉意犹未尽,而萌生一种期盼:能有幸继续拜读安红女士的品作。
北京宝康2010-12-01发表
读了安红写的【三代舞缘】后,觉得这是一篇有品味,格调清新的好文章。特发表三点读后感; 一, 内容生动感人,作者生活素材积累丰富。 作者用她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满怀深情地描述,使祖孙三代女性,性格鲜明地跃然纸上,活泼,生动,感人,引人入胜。诞生于三个不同时代,成长在三种不同环境,没有人为刻意的设计安排,全凭个人命运的驱使,一切顺其自然,三代女性都恰恰与‘舞’结缘,在舞蹈天分的出色表现上,却是惊人的相似,让我不得不感叹:血缘遗传的神奇和伟大。
戊寅2010-11-25发表
人物性格鲜活,文笔流畅清新。
hudan2010-11-25发表
文彩飞扬,引人入胜。
edith2010-11-25发表
文笔细腻、情感真挚、很容易触动人心底的一段记忆,期待新作哦!
景亮2010-11-19发表
很高興看到了你的文章,這是一個作為母親的驕傲。 我在報社工作,很想採訪你和你的女兒。能有機會嗎? 請回電郵,或打電話:0411 410 138。 謝謝。
alee2010-11-19发表
欢迎安红的到来,原来还是名舞林高手哦!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