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滕敦太获奖小说《余香》创作谈及名家赏析
作者:滕敦太  发布日期:2023-11-27 17:57:37  浏览次数:498
分享到:

万洁又来了,这是她第三次来看望于香,说了会儿贴心话,突然支支唔唔:“有件事……”

于香就知道这事非同一般。两人多年交情,做着同一个事业,最重要的是,爱人出车祸离世这一个月来,于香伤心欲绝,患了抑郁症,万洁一天几个电话安慰她,在她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不断送来光亮,此情难忘啊!万洁够姐们,于香也痛快:“姐有事直说,我一定尽力。”

“这时候麻烦你不太合适啊!”万洁叹了口气,“但也只有你才行。协会有一个服务对象张姨,这老太太的孙女出了意外,她性情大变,几个帮助她的小姑娘都被她骂跑了,我们协会又不能中途放弃,这样会失信于社会。只好请你出山了,可你现在的状况……”

于香和万洁都在义工协会。两人都是款姐,男人有事业,孩子在国外,有钱有闲的她们经常到麻将馆打发时间。当听说万洁他们经常义务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时,于香马上也加入了这个“红榆伞”义工协会,花不太多的钱,或者投入不太多的时间,就能帮助那些老弱病残人,于香干得很开心。

想不到一个月前,爱人出车祸离世,于香受不了打击,一下子病倒在床。在国外的女儿劝于香出国,于香拒绝了,一来是因为生活习惯,还有一个就是放不下那些求助的眼神和感恩的目光。见万洁如此一说,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于香的服务对象张姨,家住一个二层小别墅,在城东的富人区。老太太七十来岁,面无表情,坐在轮椅上,像一尊佛。于香的任务就是每天推着轮椅,陪老人到海边看海,这是老人要求的,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两小时,为期一个月。

上门做义工,于香经验丰富,每天推着老人到海边散心,想着法子劝慰老人。老太太不说话,一直阴沉着脸,于香就找话题安慰她。万洁早就告诉她了,老太太儿子离异,到了国外,上高中的孙女跟着她生活,前不久为救落水的小孩不幸溺水身亡。老人每天到海边,望着孙女溺水的地方,一言不发,默默泪流。

于香就一阵阵心疼,各家都有各家的不幸啊。一边劝慰老人,一边流着眼泪讲起车祸离世的爱人,果然老太太跟着哭了起来。二人这一哭,居然有了共同语言。

真得佩服万洁会安排,让于香来陪伴张姨,可算找对了人。每当老太太在海边伤心流泪时,于香就温言安慰;有时安慰不起作用,于香就施出“杀手锏”,以哭对哭,哭自己英年早逝的爱人。这招果然有效,老太太马上止住哭声,拉着于香的手来安慰她。结果是,老太太暂时忘了伤心,于香心中的积郁也释散了不少。

随着相处时间的累积,于香与张姨有了说不完的话。一天,听张姨说她孙女名叫余香,与自己的名字音同字不同。她不觉吐出一句流行词:“缘分啊!”然后与张姨相视微笑,都有“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

满一个月的那天,于香把张姨推到屋里,擦着眼泪:“张姨,以后我还会来看你的。”

张姨也恋恋不舍:“你这孩子,这些日子让我开心了,说再见也要开心点!你们做义工不容易,自己辛苦,让我们舒心,我会记住你的!”

目送于香出了门,老太太忽地离开轮椅站了起来,一边揉着快要麻木的双腿,一边挪到窗前,望着于香骑车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于香啊,你心情好了,我的任务也完成了。可怜我这两条老腿啊,这些日子坐轮椅可遭罪了。”

一个月前,张姨的外甥女万洁来找老太太,说她做义工的同事于香爱人出车祸死了,于香患了抑郁症一病不起,想请老人配合演一出戏,让于香来照顾她一段时间,好让时间冲淡于香心头的郁闷。

揉了揉不太利落的双腿,老太太慢慢来到孙女的卧室。桌上,孙女的靓照甜甜地笑着,花瓶里放着新鲜的玫瑰。老人轻轻地嗅着花蕾,就像亲着孙女的脸:“余香啊,奶奶我也帮助了一个于香。她和你一样,都做义工。以后,奶奶我还会帮你做下去的……” 

《余香》首发于《小小说大世界》;中国作协《小说选刊》2019第4期选载;《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作家报》《连云港日报》《西江月》等数十家报刊转载。

获“澳华杯”华文小小说征文优秀奖,“武陵杯”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年度奖、江苏省作协创作奖等。入选全国高考26省联考试卷、语文中考题库、“中国现当代文学练习题”、《预测──中考现代文阅读》、“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初三语文”、《初中语文备考YDT》、“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初三全科.中考冲刺试题、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卷、“江苏初三月考卷”、中考语文预测卷《润星10套》和《小状元达标卷》《部编语文教材中小学核心素养读本──伴悦读》等数百家中考试卷和教辅教材;入选《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一人一篇成名作》《中国当代微小说300篇》等。 

《余香》创作谈 

好人好心的回报──获奖微型小说《余香》创作谈 

2019年4月,是我写小说三年以来的最高光时刻,我的获奖小说《余香》登上了中国作协的《小说选刊》,在本地引起了一波不小的轰动。《小说选刊》有着中国小说最高峰之美誉,我成了赣榆有史以来本土作家登上《小说选刊》第一人,文友们甚至开玩笑说我可以“载入史册永垂不朽”了。那些日子,祝贺的,求书的,请教的可以说是络绎不绝,市文联和作协的领导也予以了关注,让我好一阵兴奋,没想到一篇小说给我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变化。现在想想,真就应了那句话,好人好报,好心好报。

我以前在赣榆区一个局负责办公室工作,一天有位叫万豆的朋友来找我谈事情,顺带谈到她业余还在赣榆“海英草”义工协会做义工。这让我惊讶:万豆的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相当忙的,还有能力做义工?万豆当时很自豪,说很多人在做义工,甚至一些经济基础不好的人也在做义工,做义工,以力所能及的善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感到人生很充实。打那以后,我对赣榆的义工群体一直关注着。

大概是2018年,我在一个文学群里看到澳大利亚华文写作组织举办一个全球性的华文微型小说征文,要求是正能量主题。我当时不知天高地厚,也想参赛,写什么内容呢?既要是正能量的,还要举办方认可的,因为这样的赛事有很多国家的华文作家参加,评审标准不一。我一下就想到了赣榆的义工,还有赣榆城管的“红榆伞”志愿者。对,写善,不同国度对善都是很推崇的,写这样的作品应该会得到评委与读者的认可。于是,我开始构思写义工的小说。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1500字左右的篇幅。要在有限的文字空间里讲述一个吸引读者的故事,必须找一个好的故事核。最终,我的小说这样立意:义工于香因爱人离世患了抑郁症,她的好友竟在这个时间段要求于香照料一位因失去孙女性情大变的老奶奶;于香出于敬业在心情不佳的情况下还是接下了这个不好做的任务,精心照顾那位老人,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于香不知道的是,同是义工的好友为了帮助她,与老奶奶联手导演了这次活动,帮助于香缓解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于香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反成了被关爱的人。

这篇小说通过“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温情故事,关注一个无处不在的义工群体,一种自发的社会正能量。写好后感到满意,但想到全球性的征文一定高手如林,作品一定要有竞争力,又不断打磨提升:一是题目用《余香》,主人公名于香,有意用谐音字,增加作品的融合度;二是新增加了一个没有直接出场的人物,老奶奶的孙女,名叫余香,也是义工,为了救人失去了性命;三是老奶奶主动做义工,来帮助孙女完成未竟的心愿。这样修改后,几个人物不同但却同样崇高的义工形象就出来了,小说的内涵外延都增强了张力,说实话,自己都被感动了。

这篇征文发出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着,很快有了反响。安徽的小说名家、评论家汪学猛先生还主动与我联系,说很多作家都对我这篇《余香》印象很好,获奖可能性很大的。果然如他吉言,《余香》获奖了,尽管是优秀奖,但这是全球性的大赛,数千篇参赛作品仅有十几人获奖,何况我写小说不到三年,能获奖就是一种高度的认可。那段时间,确实有一些小激动。

《余香》获奖后,我就想投稿国内刊物,当时还没有太多的投稿渠道,只能网上投稿。一番比对后,我选择了《小小说大世界》,这是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学会的刊物,国家级的,冯骥才先生任主席,王蒙顾问,蓝月主编,对稿件的质量要求很高,就投这家,检验一下《余香》的香度。令人欣喜的是,很快就发表了。此后,《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作家报》等十余家报刊先后转载,有三位名家写了赏析文章,《余香》一时香溢四方。

最大的惊喜来了,《小说选刊》2019年第4期选载了《余香》,这让我简直不敢相信。在我心目中,《小说选刊》就是无极限的高峰,是可望不可即的,想不到只写了三年小说就得到了她的青睐。当时的心情,一个字:“感觉人生达到了巅峰!”

收到样刊后,我又一次性购买了30本第4期的《小说选刊》,签名赠阅,过一过“名家”的瘾,很快就送出去一大半。接着,市、区的媒体纷纷作了宣传,一时成了“红人”,甚至一些不怎么关注文学的人,听到滕敦太这个名字后,也会说:“就是那个写《余香》的滕敦太?”

感谢万能的群,一位名家提醒我,《余香》是篇好小说,以后会经常参与评奖的,有的评奖需要作品的原件,你应该存10本备用。于是又网购了10本,果然不久就参评了两个大奖,谢天谢地谢大家。

前文说过,我写小说时间短,没有什么渠道,投稿用的是网上搜到的邮箱,得知作品发表也是在网上搜索。这几年,我在网上发现,《余香》已经先后入选了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的《一人一篇成名作》和《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现代版等;入选了“全国高考26省联考试卷”和几十个城市的语文试题等;并荣获“2019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年度奖”。《余香》不敢说是我的成名作,最起码是代表作之一。

写余香的初衷,是赞美赣榆那些热心的义工们,同时也是讴歌义工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群体。想不到歌颂义工的作品,为我带来了巨大的效应。义工,好人有好报;我写义工,是好心有好报啊。信了。

期待,《余香》香飘久远。

 名家赏析《余香》之一 

《余香》闻香

──评滕敦太入选《小说选刊》的获奖微小说《余香》

李宜庆

(原江苏省《赣榆日报》社长主编) 

捧着新出版的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型选刊《小说选刊》2019年第4期,一股清新的油墨香味扑鼻而来,翻其内容,忽然发现连云港市赣榆区乡土作者滕敦太的小说《余香》被选其中。翻读数遍,作品中沁人心脾的“余香”同样也是扑面而来。赣榆本土作家的作品能和文坛大家王蒙、莫言、刘慈欣等同刊发表,据我所知,在本地还是首例。笔者情不自禁为之赞叹。

近年来,滕敦太选定创作新目标,主打1500字左右的微小说和600字以内的闪小说,也就是俗称的微型小说新文体。他每年发表的作品都在百篇以上,并多次获全国征文奖,连年入选《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的还被译成英语、德语、印尼语、韩语,推荐到国外,成为多家报刊签约作家和特约编审。

文学作品,是用来感染人、塑造人、陶冶人的特殊工具,使用好这一工具,离不开作者强有力的脑力、眼力、脚力、笔力的有机综合运用与凸现。无怪《余香》被诸位大家的慧眼相中,获“澳华杯”全球华文小小说征文优秀奖,入选《小说选刊》和《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现代版)《一人一篇成名作》选本等十余家报刊和选集,并列入全国高考26个省联考试卷(乙卷)现代文阅读内容,登上大雅之堂,其成果实在可喜可贺。

细读《余香》,究其被文学界、教育界大家认可和推崇,笔者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选材精准时尚。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光大,“义工”这个新型的助人群体,异军突起,如雨后春笋。作者取材与民生相关、随时随处可见,且备受群众关注和亲赖的义工群体作创作素材,凸显正能量,挖掘深含意,去实现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着墨以心换心的新时代的人际新型关系,塑造了义工的高、大、美,展现义工群体铸魂精神和无私互助、大爱无疆的情怀,作品问世,反响非同。小说《余香》的梗概是这样的:于香的爱人因车祸不幸离世,身为义工的于香痛苦万分,悲伤欲绝,患上了抑郁症。恰在这时,同为义工的于香的好朋友万洁,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让于香去照料守护一位因失去孙女而痛苦难拔,只能坐轮椅出行的张姨,服务时间为一个月。在照料张姨的一个月的时间里,于香和张姨这一对同是不幸的女人,以伤心互撞,以痛心相依,双双逐渐走出了感情上的困境。但于香怎么也不知道,原来张姨是一位身体很健康的老人,她之所以这么做,因为她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义工。用她的感召,来唤醒于香的心灵,抚平她那突如其来的心理创伤,让她得到平淡生活中的慰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读《余香》闻余香,小说篇幅不长,却注满了时代社会的正能量。读来令人具有肃然起敬、催人泪下之感。

构思奇特巧妙。小说《余香》从命题上以“余香”开始,就倾注着作者独特思维。义工于香,之所以能很快引起张姨的好感,作者特意安排了一个连接点,因为张姨的孙女也是义工,为救落水儿童而溺水身亡,她的名字叫“余香”,同是“于香”与“余音”,只是音同而字不同而已。听到“于香”的名字,张姨感到很亲切,更容易闻名生情,关爱、怀念、悲伤、留连,一齐拥上老人的心头。此时,解脱张姨的心灵创伤和抚平于香的心灵创伤,发生撞击,又闪射出共同激励,同离心理阴霾,重新振作,再现朝阳的动力和信心。

小说《余香》情节跌宕起伏,还体现在这故事情节不是巧合、偶然的描述上。这个故事是于香的好友,同是义工的万洁履行自己的义工义务,精心设计与张姨合力谋划出来的。请老太张姨出来演一场戏,这场戏的主角是张姨,而在运作中,张姨又变成了配角。而导演万洁,也不容易,为了实现两位女性义工早日抚平心灵创伤,做足了“细活”。小说一开头是这样写的:“万洁又来了,这是她第三次来看望于香,说了会贴心话,突然支支吾吾:有件事……”既见真情,又见人情,既是希望,又是征求,得体贴切。也同样吸引读者往下读去,有件什么事,吸引你。结尾处,“揉了揉不太利落的双腿,老太太慢慢来到孙女的卧室”,老人轻轻地嗅着孙女遗留的花蕾,就像亲着孙女的脸,动情地说:“余香啊,奶奶我也帮助了一个于香,他和你一样,都是义工,以后,奶奶还会帮你做下去的……”把小说推上高潮,且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说到此,其深刻涵意也深深地烙在读者的心中。

语言朴实无华。《余香》奉献给读者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也是一大风格。如今,有许多文学作品的语言,追求华丽、时髦,推用一些所谓的创新词语或华丽词藻堆叠等,甚至把一些洋名词也搬进来,这些都无可非议。但品读《余香》,却感到如同荷花出水,十分自然,得体而美丽。它同样能吊起人们的眼球来阅读品味,诸如,“几个帮助她的小姑娘都被她骂跑了”,“姐,有事直说,我一定尽力”,“可算你找对人了”,“我会记住你的”等,无任何雕琢痕迹,地地道道的大白话。使人读来,更有真实感、亲切感。这也是作者长期在基层工作学习,植根于民众吸取民言营养的结果。也正因如此,高考联考试题以此当作素材入卷,向青年学生传递正能量,接受语言美、文风实的熏陶。

读完《余香》,香气沁心。 

名家赏析《余香》之二 

爱心的礼赞

──读滕敦太老师小小说《余香》有感

王苏华(北京市写作学会理事,评论家) 

    作为一个五星级志愿者,我对于“赠人玫瑰、于手留香”这句话熟稔于心。所以当我刚看到滕敦太老师这篇作品题目的时候,心中不由得微微一动,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只见作者开篇直入主题:万洁、于香两姐妹说了会贴心话,作者就借万洁的嘴,把一段九拐八弯的故事主线轻轻地扽了出来。于是,一个爱心接力开始了。

原来于香因爱人遭遇车祸患了抑郁症,幸亏好友万洁嘘寒问暖才得以缓解。按说她们之间的交情彼此应当有话直说;所以万洁的吞吞吐吐,让于香知道万洁所求之事一定很不简单。但是这时候的万洁让我有些不舒服,因为我觉得再好的朋友也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呀。而文中于香的痛快回答让我立刻对她产生了好感。

接下来作者的一大段叙述让我解除了对万洁的误会,感情这是滕敦太老师作的伏笔。原来万洁所求之事真的很不简单。一个叫“张姨”的老人家,她的孙女出了意外故去了,而她又是一个被协会非帮不可的对象。这时我又好奇了,究竟是什么协会呀?怎么被骂跑了好几个服务人员了还要人去帮助这位“张姨”呢?原来万洁和于香都是在义工协会,她们经常会帮助一些失孤老人。看到这里我觉得滕敦太老师这样的倒叙手法很巧妙,能够在扽住读者的视线不放松的同时,又让读者自己动脑筋去思考一些问题。

好了,接下来作者详细叙述了于香是如何帮助“张姨”走出困境,她自己也在帮助老人家的过程中走出了丧夫的阴影。后面一段感人的情节我就不必赘述了,只是感慨原来老人的孙女也是见义勇为的好人,那么好人本应当得到好报了。

当于香服务期满和老人告别的时候,我以为就是一个好人有好报的完美结局了。却没想到滕敦太老师的一句“目送于香出了门,老太太忽地离开轮椅站了起来”,让我差点惊掉了下巴。啊?怎么回事?老人家怎么会假装不能起身呢?这也太不像话了吧!于是我就赶紧往下看,接下来的文字真的是字字打动了我的心。

原来这一切都是万洁精心安排的。她为了让于香振作起来,动员自己的姨来演一出彼此温暖的戏。但是看到这里时,我又觉得滕老师笔下这样的安排是不是有点太残忍了?毕竟“张姨”也是刚失去了心爱的孙女呀。可是滕敦太老师在作品最后的结尾,又借“张姨”的话“余香啊,奶奶我也帮助了一个于香。她和你一样,都做义工,以后,奶奶我还会帮你做下去的”解开了我的心结,让我对滕敦太老师和他这篇作品中的所有人物肃然起敬。

很多文学界的老师们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过,文学要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把中国的历史文明传承下去。王干老师也在东城图书馆讲课时告诉我们,要用好自己手中的笔为祖国增光添彩。就在很多文学作品、网络剧都在大张旗鼓地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时候,能够看到滕敦太老师这篇讴歌“义工”的好作品,特别是像《小说选刊》这样全国知名的刊物能够推出这样的好作品,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多年的“义工”,真的发自内心的表示感谢。 

名家赏析《余香》之三

 

摘艳熏香 美美与共

──读滕敦太获奖小说《余香》有感

毕邦华(中国诗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世界联赛暨黄金赛健美冠军)

作为一名世界联赛健美冠军,我在比赛时注重突出形体的外在美;而作为一名文艺评论家,我在阅读时注重鉴赏作品的内溢美。参加滕敦太作品研讨会,粗略读了一遍滕老师的微型小说、评论作品和创作谈及名家评论,收获颇深,其中微型小说《余香》,读完印象深刻。《余香》获“澳华杯”全球华文小小说征文优秀奖,“武陵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年度奖优秀奖;入选《小说选刊》和《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等数十家报刊和选本,并入选全国高考26省联考试卷,绝非偶然。对美有着独特追求的我,认为这篇小说,在三个方面有独到之美。

一、情节设计的精巧之美

这个故事是于香的好友,同是义工的万洁履行自己的义工义务,与张姨合力精心谋划出来的。请张姨出来演一场戏,这场戏的主角是张姨,而在运作中,张姨又变成了配角。而导演万洁,也不容易,为了让两位女性义工早日抚平心灵创伤,做足了“细活”。与其说是义工万洁和张姨的精心设计,不如说是作者的巧夺天工,也是这篇文章幕后的最大推手。从开头、行文到结尾。从名字到立意,一波又一波,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把小说逐渐引入高潮,让人过目难忘。这就与健美的“细活”一样,呼吸,重心,幅度,动作模式,各个方面进行精巧的组合,有机体现出一种精巧之美。

二、语言表述的质朴之美

作者长期在基层工作学习,对于市井语言的把握驾轻就熟。通过鲜明的语言刻画每个人物心理活动,个性化的语言显示每一个人物鲜明的个性。如:她不觉吐出一句流行词“缘分啊”;再如:“可怜我这两条老腿啊,这些日子坐轮椅可遭罪了。”这些活灵活现的语言,不是时常挂在我们的嘴边吗?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这与健美一样,普通的体形通过锻炼,呈现出对称的造型、均衡的比例,流畅的线条,丰满的躯体,弹性的肌肉,健康的肤色,塑造出了一种形体之美。恰与《余香》语言表述的质朴之美异曲同工。

三、主旨立意的高远之美

《余香》小说篇幅不长,却洋溢着时代社会的正能量。一个美丽的谎言,却令人肃然起敬。

于香的爱人因车祸不幸离世,身为义工的于香痛苦万分,悲伤欲绝,患上了抑郁症。恰在这时,同为义工的好朋友万洁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让于香去照料守护一位因失去孙女而痛苦难拔、只能坐轮椅出行的张姨。在照料张姨的一个月的时间里,于香和张姨这一对同是不幸的女人,以伤心互撞,以痛心相依,双双逐渐走出了感情上的困境。但于香怎么也不知道,原来张姨是一位身体很健康的老人,她之所以这么做,因为她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义工。用她的感召,来唤醒于香的心灵,抚平她那突如其来的心理创伤。

这使我想起另一篇微型小说:

一场车祸,女孩变得又聋又瞎,男朋友也离她而去,只有妈妈一直陪在她身边。女孩从小就喜欢下雨天,她喜欢在细雨中漫步的感觉。妈妈知道她喜欢雨,就常扶女孩出去,让她感受雨水拍打。所幸的是今年雨特别多。一天,又下雨了,妈妈扶女儿出去沐雨。女儿的耳朵突然有了剧烈的疼痛和反应。模糊中隐约听到:“看,又是那两个人,大晴天的雇人洒水,真可笑,又不是拍戏......”此刻,女儿强忍泪水,不让妈妈看见。

看到这里,感觉两部小说反映了同样的主旨: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只要你心存善良与美好,任何人也阻挡不了你的光辉。就像健美,用充沛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和青春的活力,去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美。文学的美,体形的美,内在的美,外在的美,摘艳熏香,美美与共。

品《余香》齿颊生香,愿大美世济其美。




评论专区

滕敦太2023-11-28发表
这篇微型小说《余香》,获“澳华”全球华文小小说大赛优秀奖,多年以后又在“澳华文学网”专栏推出,以及创作谈和名家评论。以文会友,不能不说是一种缘份。期待海外华文名家多批评,多交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